缘“感发”解《锦瑟》
2014-11-17朱嘉鼎
朱嘉鼎
一首诗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作者的“感动”决定着一首诗有没有“感发”力,使阅读诗歌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内心之中首先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孕育出来的一个重要质素。
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被人们称道,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人生所做的一次追忆。诗写得惆怅迷茫,婉转迷离之中曲折隐晦的传达出作者对已逝青春的哀悼,对时光留下的刻骨铭心的伤痕的追悔和感慨。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于宪宗元和元年,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在他四十八年的生命中,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位皇帝。当时的唐王朝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之乱,更加以朝廷的党争。李义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代里,再加上他的身世悲苦,十岁丧父,十二岁就“佣书贩舂”。李义山从小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在《行此西郊作一百韵》中表示了积极热诚的救国救民的一片热诚。直到文宗开成二年,他二十六岁时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令狐楚,他的人生轨迹才有了大的转折。在令狐楚的大力推介下,他才考中了进士。然而不幸的是,后来京城王茂元看中了李商隐,将他招为自己的女婿。从此,李商隐便陷入了唐朝的党争之中。一边是自己的赏识并提拔他的的恩主令狐楚,一边是他的岳父王茂元,其中的恩怨是非自是难于告于外人。
《锦瑟》是李商隐最著名的一首难解的诗,历来说诗者就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读这首诗,我们很难用理性思维去准确的理解诗歌营造的意象,我们只能通过形象思维直观的的去感受,感受作者的“感发”。开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中,只有“思华年”是直接叙写的口吻,而其他则是意象的暗示。“锦瑟”之意象所提示给读者的不仅是一种精美的乐器,而且透出了一则伤感的故事:据《汉书·郊祀志》中记载,太帝(天上最高的神)命自己的女儿素女弹五十弦的瑟,乐声悲凉无比,令在场的神仙感慨不已,太帝于是将锦瑟的弦由五十根减为二十五弦。“五十弦”可见瑟的独特,弦的繁多传达出的是更为繁复精微的情意,而这情意有特别悲哀,甚至使太帝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而诗人在“五十弦”上又加了“无端”二字以表示“锦瑟”之过人的精美和深悲,而就是这“无端五十弦”却深深寄托作者对“华年”的追思,开头这句似乎是作者在感叹年华的消逝,但作者有没有直接表达,而是通过“锦瑟”这一意象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联中,作者化用了“庄生梦蝶”这一典故,但又不是《庄子·齐物论》中哲理的原意,而只是借用这一典故的意象来喻示一种情思境界而已。庄子在梦中梦见自己化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以至于醒来后还分不清自己是在梦中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总之,梦中的蝴蝶是美好的,但这一梦却是在“晓”,是在早上,这一“晓”字表示了梦境的短暂难留。所以这一句给人的感受,不是美梦的欣喜,而是美梦难留的伤悲。至于“望帝”一句,李商隐所用的是神话中蜀望帝之魂魄化为杜鹃鸟的典故,而“春心”所指的自然是一种相思怀念的心意。把“春心”托于“杜鹃”自是一种刻骨的相思所带来的长恨。
再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根据“月满珠圆”的传说,沧海句写的是月满珠圆的情景,可李商隐却说“珠有泪”,遂使晶莹的明珠变成了晶莹的泪点。至于“蓝田”一句,则是指山西的蓝天山,原以产美玉而出名,每当日光明媚的时候,山上就会升腾起美玉所释放的青烟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就给人一种“珠有泪”的凄哀,又有“玉生烟”的迷茫,表示了一切美好事物难得圆满与难以获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就是上面的情感,“惘然”,迷茫。好多人追忆往事时,总是在一切已成为遗恨时,但李商隐却不同,他是一个善感的人,他总是将生命看成一个悲剧性的过程,在人生还没有表现出残缺之前,就开始追忆往事,思考生命的价值。
总之,“感发”是好诗的具有的最基本质素,感动读者,在感动中实现文本的意义的实现,诗歌蕴藏的生命力也在“感发”中迸发,这就是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