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园建设和使用的思考
2014-11-17陆海峰孙庆芸陈洁
陆海峰 孙庆芸 陈洁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医药类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园的必要性、日常使用的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园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药用植物园 可持续使用
1.药用植物园的基本概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药用植物园的建立就是用园林的方式体现中医药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各民族传统医药学,品种繁多的药用植物的集中种植也为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药用植物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中医药相关高职院校中建立药用植物园是以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为目的,起到保育药用植物活体、制作常用药用植物标本的作用。
2.药用植物园建设的原因
2.1课程实践必须性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中药相关专业主要包括:中药学、中药栽培学、中药制剂技术等,该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尤其是中药学专业,都有较多的中药相关课程如:中药调剂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栽培及GAP等;这些课程在实验、实践过程中涉及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定,这些实验材料传统实验室难以提供,而药用植物园这个特殊实验室可以配合相关课程有计划的种植试验所需要的素材,提供给中药实验课程,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外实践课堂,系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2专业建设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的中药相关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药用植物园是该专业建设的重要实验室,它不仅能够满足该专业一系列中药相关实验要求,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基地,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
3.药用植物园的作用
3.1以教学为中心
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基地,药用植物园在生药及植物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为药学、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调剂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从功能布局上专门划出了大部分区域作为教学区,每年可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提供大量材料,并常年面向学生开放,成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实践教学基地。由于药用植物园整体都位于校园内,学生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外都十分方便入园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院内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园内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学生也可定期在园内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学习结束可以在园内组织现场考试,测试学生对药用植物形态分类的基本技能。
3.2以科研促发展
保障教学是药用植物园的基本任务,也是中心任务,但如果离开了科研的支持,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发展动力。只有积极开展科研,才能为教学提供更生动、更直接的素材,才能保持学科领先地位。在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可以开展药用植物的一些基本建设与技术改进,从而促进植物园的发展,更好地保障教学的需要。
3.3拓展药用植物园功能
以本校药用植物园为例,在管理上隶属于药学院,由该院教师具体负责科研教学及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无论是从植物规模还是从建园历史上看,植物园与国内许多一流植物园无法相比,作为坐落于古城苏州,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保护保存吴地药用植物的特色药用植物园。
3.3.1利用各种途径增加植物园自然资源。
药用植物园要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与服务,必须不断增加药用植物的品种,尤其是一些苏州本地常见品种和濒危品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学校教师利用学生实践课程中的野外采药机会尽可能多地移植吴地药用植物;二是与其他院校(当地的一些农业、中医药院校)交流,进行资源互补。
3.3.2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在药用植物的保育过程中为每种药用植物建立专门的种系档案,对生长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做好相关数据的保存,建立照片资料库、种子标本库、蜡叶标本库、浸液标本塑模标本陈列室、生药陈列室等。
3.3.3开展公众教育,发挥药用植物园的教育资源。
植物园具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可以作为向公众进行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教育普及的重要场所。以本校药用植物园为例,作为苏州仅有的药用植物园,在周边地区也不多见,为强化人们对中药及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药用植物园适当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科普教育场所。
4.对药用植物园建设和使用的建议
4.1设计
高职院校的药用植物园普遍建设在学院内,在考虑一般的药用植物园建设要素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学院的一些特殊情况。
4.1.1选址。
建设于高职院校内的药用植物园,一般在校园内,可选余地不大,但应相对独立,考虑到药用植物园的实验课和课外实践的运用,同时不能远离教学区和生活区,所以建议选址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的位置。
4.1.2自然条件选择。
4.1.2.1土壤层要有较厚的熟土层,地下水位适当,如实在无法选择可对土壤适当改造,如增加有机质及砭石等熟化土壤等。
4.1.2.2地形以平地为主,在建设过程中可人为增加一些小缓坡、洼地。
4.1.2.3水源:应有充足的水源,充分利用自然水,有条件可挖水池蓄积雨水,用来灌溉,尽量不用自来水;排水方便,充分设计好排水沟满足一般降雨不能出现积水,大降雨应在短时间内排完积水。
4.1.2.4面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定,有条件当然是越大越好,例如我校药用植物园占地亩6亩[1]。
4.1.3规划。
4.1.3.1为了满足药用植物园的日常使用,建议整体规划以下几个大区:
栽培区:这个区域主要是种植植物园内的大部分药用植物,根据植物的自然特性可以分成:水生植物区、木本区、草本区、沙壤根茎区、阴生植物区、温室区等;根据药用植物园的使用要求又可以分成:传统栽培区、野外品种保存区、野生驯化区等
科研区:这个区域主要满足教学以外的教师科研需求,根据不同科研要求可以分成:小型试验区、中型实验区。
农具存放区:该区域主要存放一些药用植物园的日常使用农具、农药、肥料,尤其肥料区有条件适宜建造一个能够沤肥的区域。
在以上分区的条件下,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用植物的自然分类。最好相同科属的植物种在一起,科的大小与占地面积成比例应尽量模拟它们的野生生境。
4.1.3.2管理人员办公区尽量靠近药用植物园,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标本制作。
4.1.3.3园区道路的设计应简洁、科学,便于参观。灌溉水渠要符合农业生产需要,便于日常灌溉。
4.2日常使用
4.2.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考虑到药用植物园的作用需要满足教学、满足科研,所以在品种的选择尽量贴近教学、科研要求,同时考虑到药用植物的管理难易,初期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些交易种植管理的品种,比如多年生根茎类、木本类等,在今后根据使用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珍稀品种。
4.2.2减少投入、扩大功能,实现可持续运行。
目前高职院校的药用植物园主要作用是面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只有投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将是各大高职院校一项不小的开支,所以导致有些高职院校的药用植物园在建设过后随着学院投入的资金的减少逐步进入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的名存实亡,针对以上现象,我作了思考:
4.2.2.1减少投入。药用植物园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主要投入包括:种子、种苗、肥料、劳力、农药等,所以想要降低投入,我们必须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合理优化管理。
种子、种苗:来源可以利用学生及本校教师的野外采集;本药用植物园自身的产出;相关交流单位的交流获取,尽量减少购买降低投入费用。
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增加有机肥的投入。一方面,利用植物园内修剪和日常产生的植物性废物进行沤肥来循环利用,另一方面,本校内有医学课程实验所剩下的动物尸体收集沤肥。
农药:加强日常管理,减少农药的投入使用,可以利用学生实验课程配制简单的农药进行防治(如:波尔多液等)。
4.2.2.2扩展功能,增强实用性。药用植物本身具有药用性,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满足师生的基本使用过程,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具观赏性的品种的栽培,培育出一些具有良好观赏性的药用植物盆景,满足校园的盆景摆放,给学校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扩大药用植物园的影响力。
多申请政府公益性活动,利用药用植物园的先天优势,尽量申请一些公益性活动,例如公益性开放、中药文化宣传、药用植物的识别等,利用这些公益活动申请当地政府的公益性教育基地,让政府提供资金。
参考文献:
[1]毛一中,陈文.学校附设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03,(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