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区域分布研究
2014-11-16李婷文席繁宏张建华田汜明付中杰
李婷文,席繁宏,张建华,田汜明,付中杰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兰州 730070)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全运会奖牌的争夺呈现出更加激烈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代表团跻身于奖牌争夺战之中。从奖牌的最终归属情况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其竞技体育水平较高,在奖牌榜中处于绝对优势。本文就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的区域分布格局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历届全运会奖牌榜以及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的变化情况,总结分析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我国田径项目的布局谋划、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十一、十二届全运会各省(区、市)田径比赛成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浏览全运会官方网站,收集近几届全运会的奖牌榜和比赛成绩,着重分析第十一、十二届全运会各个区域的田径项目比赛成绩。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全运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撰写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整理全运会各地区田径项目比赛成绩的相关数据,并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历届全运会综合成绩前20名的代表团进行了解,对全运会的总体动态有一个大体而全面的掌握,着重就第十一、十二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奖牌的变化趋势及各个单项比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我国竞技田径项目的区域优势和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历届全运会综合成绩的奖牌分布特征
2.1.1 区域划分
本文将各个代表团划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港澳台8 个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1.2 历届全运会前20名成绩分布特征
通过对历届全运会奖牌榜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区域代表团所获奖牌数逐渐突破了以往山东、江苏、辽宁三省鼎立的强势局面,呈现出多元化的“此消彼长”博弈态势。从表1可知,位于历届全运会综合成绩奖牌榜前20位的代表团分别为山东、辽宁、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黑龙江、天津、福建、湖南、河南、四川、吉林、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河北、江西,大多数代表团基本位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位于奖牌榜前三名的依次是山东、辽宁和广东,其中山东省在历届全运会中共获得65块金牌、47.5块银牌、43块铜牌,奖牌总数累计达到155.5 块,分别占到历届金牌、银牌、奖牌总数的13.20%、10.75%、11.06%。辽宁省在历届全运会中共获得56块金牌、49.5块银牌、39.5块铜牌,奖牌总数累计达到145 块,分别占到历届金牌、银牌、奖牌总数的11.37%、11.20%、10.32%,位居金牌榜与奖牌榜第二位。广东省在历届全运会中共获得50.5 块金牌、34.5 块银牌、36块铜牌,奖牌总数累计达到121块,分别占到历届金牌、银牌、奖牌总数的10.25%、7.80%、8.61%。三个代表团的金牌、银牌和奖牌总数分别占到历届全运会金牌、银牌和奖牌总数的34.82%、29.75%和30%。位于奖牌榜前10位的代表团金牌、银牌和奖牌总数分别占到历届全运会金牌、银牌和奖牌总数的79.09%、71.83%和72.99%。
位于奖牌榜前三位的山东、辽宁、广东代表团的金牌数占到金牌榜总数的35%,而剩余65%的金牌却在35个代表团中进行激烈的竞争。面对山东、辽宁、广东强大的夺金实力,我们不难发现,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性特征。在竞技体育中,前八名的成绩主要表现的是整体竞技潜力,而奖牌数量更主要地体现现实的竞技实力[2]。各个区域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使各个地区所开展的竞技体育获得良性循环发展。山东、广东属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辽宁虽地处偏远,但政府的重视力度、相应资金投入、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外加适合相应运动项目开展的国民体质特征,也拥有较强的整体实力,这三个代表团形成了全运会金牌榜乃至奖牌榜“三足鼎立”的强势局面。
表1 历届全运会综合成绩奖牌前20名分布情况统计一览表
2.2 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的整体区域分布特征
2.2.1 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的整体区域分布特征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对竞技体育的形势做出了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出了“以着重发展田径、游泳和水上运动项目”为目标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119 工程”[3]。位居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前3 位的是山东、江苏、北京代表团,其中山东代表团获得奖牌的田径项目有男子20km 竞走团体(金牌)、女子400 m(金牌、铜牌)、女子标枪(金牌)、男子撑杆跳高(金牌、银牌)、女子5 000m(金牌)、男子400 m 栏(金牌)、女子4×400m 接力(银牌)、男子4×400 m 接力(银牌)、男子50kg竞走个人(铜牌)、男子20kg竞走个人(铜牌)、女子20kg竞走个人(铜牌)、女子20kg竞走团体(铜牌)、男子1 500m(铜牌)、男子400 m(铜牌)、女子10 000m(铜牌)。其中获得奖牌的男子项目占到男子田径所开展24个小项中的8项,获得奖牌的女子项目占到女子田径所开展的22个小项中的7项。江苏代表团获得奖牌的田径项目有女子20kg竞走团体(金牌)、女子马拉松团体(金牌)、女子200 m(金牌、铜牌)、女子400 m 栏(金牌、铜牌)、女子4×100 m 接力(金牌)、男子铁饼(金牌)、女子100 m 栏(银牌、铜牌)、男子110 m 栏(银牌)、女子马拉松个人(铜牌)、女子100m(铜牌)、女子5 000m(铜牌)、男子200 m(铜牌)、女子4×400 m 接力(铜牌)。其中男子获奖项目占3 项,女子获奖项目占10项,女子运动员较男子运动员有更强的争夺奖牌的实力。北京代表团获得奖牌的田径项目为男子跳远(金牌)、男子100m(金牌)、男子跳高(金牌)和男子200 m(金牌)。张培萌在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10s的好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这也是黄种人跑出的最快百米成绩。
在田径金牌榜中,华东地区获得21 枚金牌,58 枚奖牌,分别占到金牌总数的44.68%和奖牌总数的40.85%。华北、西北、东北、华南、华中、西南和港澳台地区分别位居其后,所获金牌数分别为9、5、4、4、3、1、0,奖牌数为17、11、24、11、9、12、0。其中,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代表团均获得6枚金牌,上海、福建分别获4枚、3枚金牌,安徽、浙江均获得1 枚金牌。华中地区的河南、江西、湖北、湖南代表团分别获得的金牌数为2、1、0、0。西北地区的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代表团分别获得的金牌数为3、1、1、0、0。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代表团分别获得的金牌数为4、0、0。东北地区的辽宁、黑龙江、吉林代表团分别获得的金牌数为3、1、0。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山西代表团分别获得的金牌数为5、2、1、1、0。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分别获得的奖牌数为1、0、0、0;西藏无代表团参加比赛。从田径银牌榜的总数来看:华东地区仍稳居榜首,西南、东北、华南、华中、西北、华北、港澳台地区位居其后,所获得的银牌总数分别为13、10、8、6、5、3、2、0。获铜牌最多的地区依次是华东、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中、西南、港澳台,其中华南、华中、西南所获的铜牌数均为1枚。
位居田径奖牌榜前三的代表团与其他代表团相比,所获奖牌的涉及项目多,有较强的奖牌竞争能力。无论从金牌榜、银牌榜还是奖牌榜来看,华东地区雄厚的竞技实力使其稳居榜首,其他地区的竞技实力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激烈角逐局面。西北地区作为新生力量,在中长跑项目异军突起,一举获得男女马拉松和男女10 000 m 的4块金牌,同时青海的多巴高原训练基地为西北地区中长跑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训练支撑,使其竞技水平不断攀升。但我国田径项目的基础比较薄弱,促进田径运动后备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员集团的培养,成为中国田径必须面对并需竭力解决的问题[4]。
表2 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区域分布情况统计一览表
2.2.2 第十一、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与上一届全运会相比,第十二届全运会参赛的代表团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38 个,赛人数由原来的4 000 余人突破性地增加到9 500 多人,创历史新高。比赛项目也有所变化,由原来的33 个大项、360 个小项,变为31 个大项、40个分项、350个小项。两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共开设46项,其中男子24项,女子22项,产生的金牌数由上届全运会的147枚变为本届全运会的137枚。从中我们不难发,随着历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参赛人数、规模和项目设置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田径奖牌榜的最终排名也随着各个代表团的竞技实力的变化而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局面。
从表3我们可知: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奖牌的区域分布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为华东、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华南、西北、港澳台地区(港、澳、台无代表团参加比赛)。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的区域分布从高到低的排名依次为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华南、华中、西南和港澳台地区两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相比,华东地区稳坐奖牌榜与金牌榜榜首。奖牌榜排名上升的代表团有华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值得称赞的是西北地区名次提升的幅度最大,成为本届全运会中长跑项目中的“黑马”,从第十一届的第7名到本届第3,金牌数从第十一届的零突增至五枚,可谓战果丰硕,获得奖牌的项目分别为男子3 000 m障碍、男子10 000m、女子10 000m、男子马拉松和女子马拉松。奖牌榜排名名次下降的区域有华南、西南、东北三个地区。港澳台地区在近两届全运会的排名都处于最后一位(第十一届全运会港澳台地区无代表团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仅有香港代表团参加)。
通过比较全运会田径男子金牌项目的成绩发现,男子有9个项目的成绩相比上届全运会有所提高,分别为男子1 500m、200m、4×100 m 接力、4×400 m 接力、标枪、跳高、铁饼、铅球和链球。撑杆跳高项目与前届全运会成绩持平,同属于山东代表团的刘飞亮和薛长锐分别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运会上最终越过的高度均为5.60m。有10个项目的成绩与上届全运会成绩相比有所下降,分别为男子10 000m、100m、110m 栏、3 000m 障碍、400m、400m栏、三级跳远、跳远、十项全能和马拉松。与上届全运会成绩相比,获得金牌项目成绩下降的项目数多于成绩提高的项目,也就是说,男子田径项目的整体实力出现下滑的局面。与世界田径强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能够冲金和争夺奖牌的项目人才匮乏,只有少数项目有一定竞争力,但没有绝对实力[5]。
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单项比赛成绩与上一届相比,有9个项目的成绩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们分别为100 m、100m 栏、1 500 m、200 m、400 m、4×100 m 接力、800 m、撑杆跳高和铁饼。而女子十项全能、三级跳远、标枪、跳远、跳高、链球、5000m、100m、400m 栏和4×400 m接力10个项目与前一届全运会成绩相比成绩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女子田径项目的竞技水平也处于下降状态,短期内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从具体代表团来看,山东的男子和女子代表团在团体比赛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比赛成绩。其中男子代表团在刷新了自己创造的男子4×100m 和4×400m 接力赛的同时,成绩由第十一届的39秒22提升到了本届的38秒73,充分体现出山东代表团较强的竞技实力和团体协作精神。与男子团体相比女子运动员稍显逊色。山东女子团体接力4×400m 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与前一届3分30秒63的成绩相比却有所下降,成绩不容乐观。
图1 第十一届与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 分布特征对比一览表
在个人项目成绩的比较中,女子个人项目与前一届全运会相比,卫冕冠军的项目有跳高、铅球和链球,她们分别有来自福建的陈幸娟、河北的巩立娇和解放军代表团的张文秀。但其成绩与前一届相比都有所下降。下降的幅度为跳高0.03 m、铅球0.58m、链球0.58 m。与个人所创的上届全运会冠军成绩相比,女子个人项目较男子个人项目在国内虽有较强的夺金实力(男子无人在个人项目上卫冕),但无论男子、女子个人项目的整体竞技实力都出现下滑,这应该引起相关体育部门的重视。
从表3可知,与第十一届全运会相比,本届全运会银牌数上升的有四个代表团,它们分别为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三个代表团的银牌数较前一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铜牌数下降的区域多于上升区域。奖牌总数保持不变的是东北地区,其余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与下降。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各个代表团奖牌的竞争较以往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代表团跻身于奖牌的争夺战中,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2.3 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区域分布各个项群奖牌特征分析
根据田麦久教授运动训练项群理论[6],本文把田径项目划分为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和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三大类来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体能主导耐力性项群涉及的项目有:800m、1 500m、5 000m、10 000 m、马拉松、3 000 m 障碍、20km 竞走、50km 竞走。体能主导快速力量性项群涉及的项目有: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三级跳远、跳高和撑杆跳高。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100m、200m、400m、110 m 栏、100m 栏、4×100m 接力、4×400m 接力。表4的奖牌数统计过程中金牌获得项目男子十项全能、女子链球、女子七项全能均由解放军代表团获得,在奖牌统计过程中暂时没有计入奖牌总数,所以金牌榜总数为18枚,同样,银牌数女子标枪、七项全能、3 000 m 障碍、男子十项全能均未计入银牌榜总数,男子110 m 栏、男子十项全能奖牌数也未计入铜牌榜,故表4奖牌数与表2表3奖牌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各个田径项目区域分布的项群特征来看,华东地区项目发展相对均衡,有较强的夺金实力。西北地区在本届全运会中长跑项目上异军突起,获得5 枚金牌,体现了其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上的强劲实力,独特的地理优势使西北地区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耐力性项目实力。华南地区团体协作项目优势突出;华北地区在短跨、跳跃项目上有较强的竞技实力;西南地区各项目发展滞后,短期内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东北除了快速力量性项群之外,其他项目的竞技实力发展也相对滞后。
田径项目各个项群的项目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单项(田径项目)发展的速度不均衡,有的项目较前两届全运会成绩有所提升,但有些项目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在举国体制下,经济发达地区更有实力集中经济和社会资源,加大竞技体育的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加入地区专业队,并能在长期的培育中形成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在新的全国性竞技体育大赛中赢得更大的奖牌份额[7]。
2.2.4 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破纪录项目
在9月8号举行的女子撑杆跳高项目中,李玲以4.65m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4.64 m,达到奥运会的参赛水平。但我国跳高项目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成绩与历届奥运会跳高的冠军成绩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欧美运动员(俄、美)包揽跳高奖牌的局面,亚洲运动员却很难在此项目上有立足之地。跳高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短板,缺乏领军人物,更缺乏相应的身份认同感,短期内难以在此项目上有所突破。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历届全运会前20 名的奖牌分布分析可以看出,山东、辽宁和广东代表团所获金牌数占到金牌总数的35%,形成“三足鼎立”的强势局面。剩余65%的金牌却在35个代表团之间进行激烈的角逐。山东和广东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西北地区发达,外加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相应的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得其代表团在历届全运会中具有明显优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区区域优势性特征。
位居本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前3名的是山东、江苏和北京。华东地区所获奖牌涉及到的项目面较广,有较强的奖牌争夺能力。无论从金牌榜、银牌榜还是奖牌榜来看,华东地区雄厚的竞技实力使其稳居榜首,其他地区的竞技实力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激烈角逐局面。西北地区作为新生力量,在中长跑项目上异军突起,但难以在其他田径项目上有所突破。
随着历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参赛人数、规模和项目设置都在不断变化,田径奖牌榜的最终排名也随着各个代表团竞技实力的变化而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局面。通过对比近两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发现,华东地区稳坐奖牌榜与金牌榜榜首,奖牌榜排名上升的区域有华北和西北两个地区,奖牌榜排名下降的区域华南、西南、东北三个地区。其中,男子运动员比赛项目成绩下降的数目多于成绩提高的项目,男子田径项目的整体实力出现下滑的局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差距逐渐拉大。女子运动员的比赛项目成绩与前一届全运会相比,成绩下降的项目多于成绩上升的项目,总体来看其竞技水平也处于下降状态,短期内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从各个田径项目区域分布的项群特征来看,华东地区项目发展相对均衡,有较强的夺金实力。西北地区在本届全运会中长跑项目上异军突起;华南地区团体协作项目优势突出;华北地区在短跨、跳跃项目上有较强的竞技实力;西南地区各项目发展滞后,短期内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东北除了快速力量性项群之外,其他项目竞技实力发展也相对滞后。
女子撑杆跳高项目打破了原纪录4.64m,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达到了奥运会参赛水平。但整体竞技实力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跳高领域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和身份认同感。
[1]张超.全运会奖励、计分办法嬗变动因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6):689-692.
[2]孙国涛.我国竞技田径区域性与非均衡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1):66-71.
[3]张晃新,张拴太.探悉江苏省体育品牌赛事的发展构想——三元分析模型对构建江苏体育品牌赛事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33-37.
[4]邹国忠,殷怀刚,陈韶成.对近6 届全运会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107-128.
[5]李登光,唐华.第10届、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及奖牌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36-39.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77.
[7]邹德新,张贵敏.全运会奖牌数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