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综合干预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全运会男子柔道冠军何××个案研究
2014-06-06史东林
商 攀,史东林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石家庄 050000)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何××,31岁,男性,柔道国际健将,专业训练13年,身高182cm,体重106.1kg,2013年十二运会参赛级别:100公斤级。主要运动成绩:2005年十运会81公斤级第三名;2007年英国A级世界杯赛90公斤级第五名;2009年十一运会90公斤级冠军。
1.2 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个案追踪性实验研究,干预前先进行形态、体成分、生理生化指标、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性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干预前基础值。自全运会前11个月开始进行干预,以后连续跟踪测试相关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并根据阶段干预效果评价及时进行干预措施的调整。
1.2.1 营养干预
以控制热量和保证营养均衡为原则,由营养师制定饮食方案,根据血液等生理生化测试指标进行运动营养品的合理搭配补充。
1.2.2 体能训练干预
实验对象除正常进行日常专业训练外,还采取个性化的体能训练方案,由专业体能教练进行监督和指导。
低氧训练。低氧训练主要应用于综合干预前期控制体重期间,为期4周。使用低氧发生机 (天津森罗公司)制造低氧环境,模拟海拔200 0—270 0m。低氧训练每周3次,每次150min。内容包括跑台和垫上训练,在进行跑台训练时速度控制在10—15km/h,佩戴心率表和血氧饱和度仪,实时监控运动强度。
水下体能训练。实验对象在低氧训练结束后,进行为期12周的水下体能训练,水下体能训练系统包括:大型的水疗池,及水下自行车、水中运转机等辅助设备,每周训练2次 (与陆上功能性体能训练交替进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水下自行车进行抗阻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通过倒后走,提高竖脊肌力量,并通过其他徒手及器械训练提高腰腹部核心力量;通过平衡软垫或半球进行单腿站,以提高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每次训练150min,包括15min陆上热身活动、120min水下训练、15min水下娱乐游戏。具体实施由专业体能教练进行指导。
陆上功能性体能训练。陆上功能性体能训练为期12周,每周2次,与水下体能训练交替进行。训练内容包括:提高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提高躯干旋转功能的训练、提高稳定性的训练以及预防身体伤病的其他功能性训练。具体训练方法由专业体能教练运用功能性训练器材药球、平衡板、瑞士球等实施安排[1]。
1.2.3 水疗康复干预
水疗康复是应用水疗康复系统对运动员疲劳进行有效恢复的一种新手段,此系统包括全身涡流气泡浴缸、水下按摩及电浴联合治疗浴槽、干式按摩水床、上肢气泡浴、下肢气泡浴、四肢分离全自动对照浴槽等[2]。水疗康复在每次体能训练课结束后进行,每周2次。应用运动员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RPE)进行疲劳评定,不同疲劳深度,应用不同水疗模式。第一种:热水浸泡模式,适用于基本无疲劳、精神稍有紧张、肌肉稍有僵硬情况;第二种:冷热交替浸泡模式,适用于轻、中度疲劳,但运动员可以完成正常训练;第三种:冷浸泡模式,适用于较重疲劳,不能很好完成训练计划;第四种:局部放松模式,根据肢体疲劳的情况选用局部放松设备,进行疲劳恢复。
1.2.4 测试指标
通过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监控,来实施对不同干预方法的调整和优化,采用RPE量表对疲劳及恢复状况进行评定,采用血乳酸恢复值、膝关节肌力、腹背部核心力量、平均无氧功率、平衡能力等对运动能力进行评定[3]。
体成分:采用韩国Inbody体成分测试仪进行测试。
生化指标:每周一清晨6点受试者空腹肘静脉取血测试白细胞数 (WBC)、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酸激酶 (CK)、血清睾酮 (T)等。
血乳酸测试:受试者在教练员指挥下做双人背负投10×3组,组间休息l min,分别于结束后即刻、3min、7min采指血进行血乳酸恢复测试。采用心率表全程监测心率。
肌力:实验过程中,分阶段应用美国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膝关节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利用ERGO-FIT核心力量测试系统对腹背部核心力量进行测试。
无氧功及平衡:应用功率自行车对平均无氧功进行测试,采用单脚站立和闭眼单脚站立对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进行测试。
RPE评定:在水疗康复前后利用RPE量表对疲劳及恢复情况进行测试评定。RPE量表将受试者的自我感觉分为9个等级:根本不费力,极其轻松,很轻松,轻松,稍累,累,很累,极累,精疲力竭,每个等级给出了对应的分值,随着疲劳度的增高,分值从6分—20分逐渐增高。评定过程中14分以下为无明显疲劳,14分—17分为轻度、中度疲劳,18分—20分为重度疲劳。
2 结果
2.1 体成分变化
表1 体成分变化趋势
表1结果显示,干预一个月左右,何××的体重从基础值106.1kg减低至干预后的101.7kg,基本达到全运会所参加比赛级别体重100kg;体脂比例从30.4%逐步降低至27.1%,脂肪降低了4.7kg;肌肉含量有所增长,水分有所减少,但变化不大。可以看出,通过四周饮食调节,配合低氧运动主要是降低了体内脂肪和少量水分,这与制定的控重计划吻合。直到干预结束,何××的体重保持稳定,瘦体重有所增长,总体指标优于基础值。
2.2 有氧代谢能力变化
表2测试结果提示,随着干预手段的实施,运动后血乳酸恢复速率逐渐加快,相对于基础值,运动后3min和7min时,乳酸恢复速率分别加快了14%和30%。综合干预加速了血乳酸的恢复。
表2 血乳酸变化趋势mmol/L
2.3 力量变化
2.3.1 膝关节力量变化
表3 膝关节等速肌力变化趋势
表3结果显示,经过综合干预,膝关节屈伸肌力量均有所提高,且快速肌力增长迅速。股四头肌快速肌力增长了19.9%,腘绳肌快速肌力增长了10.7%。
2.3.2 核心力量变化
表4结果显示,腹背部肌力基础值严重不平衡,腹部肌力较弱,相对于标准值相差27.3%;左右侧肌力相对较平衡。经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后,腹背部屈伸和旋转力量均有所提高,且腹背部核心肌力逐渐趋向平衡,腹部肌力与标准值差降低到4.0%。
表4 腰腹部核心力量变化趋势
2.4 平衡能力与平均无氧功变化
表5 单脚站立与平均无氧功变化趋势
表5结果显示,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由开始基础值22.2s,升高到59.0s;单脚站立时间由106.6s,升高到182.6s,提示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得到了提高。平均无氧功率稳步增长,相对于基础值,干预中期增长了1.2W/kg,后期相对于中期增长了1.1W/kg,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合理。
2.5 生化指标变化
表6结果显示,BUN在干预中期出现增高趋势,后经过继续干预,恢复正常;T指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干预末期测试结果高于基础值104ng/dL,提示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了身体机能的增长。整个干预过程中WBC、Hb、RDW、CK变化不大,提示此干预措施过程中营养及训练强度安排合理,没有出现过度疲劳。
表6 生化指标变化趋势
2.6 水疗前后RPE变化
图1 水疗前后PRE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水疗前后RPE得分变化很大,水疗前平均得分15.2,处于 “轻、中度疲劳”;水疗后平均得分为10.4,处于 “无明显疲劳”等级。此结果提示,应用水疗康复系统对运动疲劳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3 讨论
本实验的干预时间是在全运会前,面对临近的重大比赛,老队员何××身体机能和体能都较差,教练员反映其不能随队正常训练。研究组考虑其年龄偏大、身体代谢相对缓慢、疲劳恢复慢等特点,经过缜密商议制定了综合干预方案。为了使何××身体机能达到一个良好状态,首先进行了四周营养与控体重干预,目标完成后,进行了12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考虑其年龄偏大,对负荷的承受能力差,单纯的陆上体能训练可能会对其造成运动损伤,于是采用水下体能与陆上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结果不仅预防了运动损伤,且运动能力提高显著;在整个试验期间利用水疗康复系统代替传统放松按摩对其进行疲劳康复,也取得了有效成果,使得何××运动疲劳能及时恢复,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3.1 综合干预对体重的影响
面对何××体重超标,身体机能较差的状况,查阅了近年控体重的相关文献,并根据实际实验条件制定了营养与低氧运动相结合的控体重方案,在总结以往控降体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体成分测试结果——何××主要体脂含量较高,研究组预测利用四周的时间降重5—6kg是可行的。在营养方面考虑其身体机能较差,主要以低热量、均衡营养的方式进行干预,没有过分控制食量;低氧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提示,控体重计划的实施比较顺利,基本完成了预期的降体重目标,且通过营养等干预,身体机能转好。
3.2 综合干预对体能的影响
体能训练方面,结合实际训练条件,采取了先进的水下体能训练结合陆上力量训练的模式进行干预。水的浮力作用可以起到减少体重负荷的作用,避免大体重及大龄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容易出现损伤的弊端。水下与陆上体能训练相结合,避免了何××负担过重,同时又不会影响训练效果。水下体能训练借助水的压力、水的粘滞性以及水下冲浪进行抗阻训练,同时借助水中抗阻训练器械进行了耐力训练及心肺能力训练,同时水的浮力还可对平衡稳定性训练提供很好的帮助[4]。陆上体能训练根据何××自身力量缺陷及柔道项目特点采取了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整个训练过程由专业体能教练安排实施,其中低氧环境训练安排在控体重期。
最大血乳酸水平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训练水平愈高,血乳酸消除能力也愈强。本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干预方案可提高何××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疲劳恢复和提高耐酸能力。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16周的综合干预,何××膝关节屈伸肌力量均得到了大幅提高,腹背部核心力量也有所增长,且屈伸肌不平衡性变小。在柔道运动中,由于运动本身的特殊性及运动过程的激烈性,膝关节成为伤病频发且程度相当严重的部位,膝关节力量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运动损伤,还关系到赛场上的成败[5]。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人体躯干两侧肌肉群的练习而研发的,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何××核心力量有增强趋势,这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
最大无氧功率为全力踏蹬功率自行车过程中的最大功率峰值,反映了肢体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机械功率的能力,它可以反映肌肉爆发力的大小。综合干预后,何××最大功率7.8W/kg,达到了无氧工作能力的优秀水平。表明,此综合干预方法可显著提高符合柔道项目特点的无氧工作能力。
平衡能力是衡量一名优秀运动员对动态和静态平衡的控制能力[6]。在摔跤、柔道等交手性对抗项目中,运动员必须以对手的身体作为攻击目标而进攻取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自己重心的动态和静态平衡。综合干预结束后,何××单脚站立和单脚闭眼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这表明身体的本体感觉和平衡性得到了提高。
3.3 疲劳恢复措施的效果
在疲劳恢复方面采取了先进的水疗康复系统,根据训练后RPE测评结果,结合当天训练负荷采取不同放松方式。对疲劳恢复效果的评定也采用了RPE进行比较。运动员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 (RPE)是评定运动后身体疲劳的常用指标,如Vaile J[7]等,在疲劳恢复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中就使用了该指标。水疗前后RPE得分比较结果提示采用水疗康复系统进行干预,对疲劳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3.4 综合干预期机能状态监控
综合干预过程中主要依靠体成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体成分能反映受试者营养及身体基本状况,在控体重期,密切关注体成分有利于及时了解体重及身体内环境变化,有利于营养与训练的协调[8]。综合干预后,何××体脂含量降低,体重接近比赛要求,说明控体重措施基本合理;功能性体能训练过程中,体脂含量继续降低,瘦体重有上升趋势,说明功能性体能训练刺激了肌肉增长。
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有利于客观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负荷且有利于合理营养的实施。干预中期,何××血尿素氮 (BUN)超过8.0,结合训练后RPE测评结果,显示何××对训练量产生了不适应。在此情况下,迅速调整了训练计划并在营养补剂方面加强了含糖饮料的补充。通过训练与营养干预手段的调整,身体机能迅速得到恢复,追踪测试,其BUN值为6.0,恢复正常水平。睾酮是体内活性最高的一种雄性激素,可以促进组织摄取氨基酸,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储备,提高神经和肌肉细胞间的兴奋性,维持雄性攻击意识等。因此睾酮的主要功能更是促进体内的合成代谢,对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效果有好处。本干预过程中,血睾酮水平出现了一个先降后升的波浪式变化,提示在干预期间出现身体机能由不适应到适应,最后达到提升的现象,这说明综合干预对身体机能的提升是有效的。其他监测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基本稳定。整体生化监测结果提示,综合干预过程中营养和训练安排合理,没有出现过度疲劳。
4 结论
(1)何××通过赛前综合干预,运动能力大幅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恢复效果比较理想。
(2)采取了低氧训练方式安全有效地进行了体重控制;功能性体能训练作为专项体能训练的铺垫,对有氧运动能力、肌力、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水疗康复系统的应用对疲劳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3)随着体能和各项机能的逐步恢复,能正常随队训练,专项能力得到了提高。
(4)尽管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但作为备战全运会特殊情况下的典型案例,本研究结果对其他运动员赛前的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参考意义。
[1]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陈吉棣,杨则宜,李可基,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0-347.
[4]胡好,王传平,王卫星.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65-70.
[5]林岭,陈星彪,王华叶,等.备战雅典奥运会女子柔道控降体重的个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55-1357.
[6]李翠,赵丽,顾博雅.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69-72.
[7]Vaile J,Halson S.Effect of hydrotherapy on recovery from fatigue[J].Int J Sports Med,2008,29(7):539-544.
[8]王宁琦,胡扬,官余凌,等.4周低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年体重、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4):2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