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2014-11-15范学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听阈鼓室耳聋

范学民

突发性耳聋(sdden deafness, SD), 指患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一般在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 少数患者可在3 d以内, 除了出现第Ⅷ颅神经损伤, 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1]。目前, 临床认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优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疗法,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单侧SD患者共90例, 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所制定的 SD 诊断标准[2]。其中男49例(54.4%), 女41例(45.6%), 年龄15~69岁, 平均年龄(46.5±10.4)岁;病程1 h~20 d, <24 h按1 d计算, 平均病程时间(6.2±2.7)d。患者入院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 用0.25、0.5、1.0、2.0、4.0 kHz的气导平均听阈来评价听力损失程度, 如听阈超过该频率最大输出值时, 则再加5 dB作为其阈值。参照WHO(1980年)听力损失分级及标准,确定耳聋损伤程度。其中, 16例(17.8%)为中度耳聋(40~55 dB), 35例(38.9%)为中重度耳聋(56~70 dB), 26例(28.9%)为重度耳聋(71~90 dB),13例(14.4%)为极重耳聋(>91 dB)。并发症状情况:78例(86.7%)患者伴有耳鸣, 17例(18.9%)伴有眩晕, 56例(62.2%)伴有耳闷。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即静脉滴注30 ml银杏达莫、能量合剂(100 U 辅酶A+40 mg三磷酸腺苷), 1次/d,同时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5 mg/qn, 同时治疗合并的基础性疾病,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使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达到正常范围。连续用药15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采用鼓膜表面麻醉剂(鲍宁液)对患者鼓膜进行表面麻醉后, 换取仰卧头侧位, 患耳朝上, 碘伏消毒后, 于耳内窥镜下在患者的鼓膜后下象限进行鼓膜穿刺, 向鼓室中缓慢注射0.5 ml的地塞米松(5 mg/ml), 嘱患者保持该体位30 min, 期间应保持安静, 不宜进行吞咽动作, 以保持药液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鼓室内, 1次/d, 连续用药1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予静脉注射10 mg/d地塞米松, 7 d 后开始减量,每2天减量2 mg,共用15 d停药。在治疗15 d后, 进行纯音听阈测试, 与入院时测试结果比较, 来评价听力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按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SD疗效分级的济南标准[2], 痊愈: 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 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纯音平均听阈为(70.3±20.8)dB, 治疗后为(26.8±12.2)dB;对照组治疗前的纯音平均听阈为(67.9±21.4)dB, 治疗后为(40.6±19.4)dB。两组治疗后的纯音平均听阈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1, 6.340,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观察组的听力疗效中,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均无出现鼓膜穿孔、感染、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表1 两组听力疗效比较[n(%)]

3 讨论

SD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 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 确切病因尚不太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病变、迷路水肿、迷路窗膜破裂、铁代谢障碍等有关[3]。传统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为主, 包括应用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类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凝溶栓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D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之一, 治疗机理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并可以抗炎、抗病毒感染[1]。但是,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4]。目前多数予以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但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用药剂量大,靶向性较差, 局部药物浓度低, 可发生较多的并发症, 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并发症, 且对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况且, 对于SD患者,有些存在内耳供血障碍, 使得全身应用的糖皮质激素不能到达内耳, 所以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 有临床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并且能取得更好的疗效[4]。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的靶向定位性较好, 用药量较少,可确保内耳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避免了全身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地塞米松能够通过血迷路屏障以及血液外淋巴屏障通路进入到外淋巴循环之中, 并构建内外淋巴液之间的渗透压梯度, 可引起内淋巴脱水, 并可起到抑制免疫以及协同抗眩晕的作用, 有效减轻迷路水肿状况, 减轻患者内耳内的淋巴积水, 缓解免疫反应, 可改善内耳毛细胞功能状态以及内耳微循环[5]。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SD, 并与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相对照, 结束治疗后患者的纯听音阈显著降低,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别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SD患者, 小剂量地塞米松鼓室注射, 对血压、血糖影响甚微。

综上所述,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D疗效较好, 明显优于静脉应用地塞米松, 并可避免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1]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聋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88-991.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5):325.

[3]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55.

[4]彭易坤, 熊世珍, 程永华, 等.不同途径给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 22(10):442-445.

[5]苏金龙.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中国微循环, 2009, 13(4):303-304.

猜你喜欢

听阈鼓室耳聋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