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安市产业转型提升发展研究

2014-11-14沈丽贞

科技资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业

沈丽贞

摘要:产业发展提升是激发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对传统产业进行适当转型并加快发展对以依赖石材为主导传统产业的南安来说尤显重要,这也是南安实现区域高端制造业的战略高地的努力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南安市产业发展的背景,然后分析了南安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南安市产业转型提升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南安市;产业;转型提升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目前,大泉州都市区划为南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南安对于大泉州湾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泉州在环湾集聚发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西部地区拓展,并发挥带动腹地区域开发的“极核”效应,南安就是其“战略辐射带”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1 南安市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南安正处于产业升级、城市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进程明显: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50%,工业化进程明显。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主导产业突出,“世界石材之都”,“水暖之都”的品牌已经打响。

1.1 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段

经济总量大、增速快(仅次于晋江和泉州主城区);传统产业优势突出、领先全国(支柱产业石材、水暖业态高、品牌强、渠道广);新兴产业态势良好(光伏处产业链上游;机电汽配集聚快)。

1.2 产业发展方向明晰

产业集群格局初现,专业镇发展态势良好。

1.3 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1.3.1 总量大但人均生产总值偏低

人均生产总值在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期间持续处于泉州11个县、市、区倒数的位置。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36万元,远低于同级石狮市与晋江市,与全市平均值也有较大差距。

1.3.2 产业优势突出、三产发展滞缓

南安自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由1990年的34.1%上升至2000年的55.2%,至2012年达到65.25%,而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1.34%。

1.3.3 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偏低

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61亿元,同比增长18.4%。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62亿元,同比增长12.7%,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但财政收入仍总体偏低。

2 存在问题

2.1 经济质量仍需提升

经济发展的板块差异过大,已经影响到市域的协调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质量水平仍需提升。

2.2 发展平台亟待提高

城镇个数多,规模小,乡镇工业发展冲动大,需要强化市级统筹能力。镇镇有园区,重复建设及内耗竞争摊薄了资源、消解了中心城区的集聚能力;过低的招商平台大大制约了产业承接的质量和效率。

2.3 建设空间整合的问题

南、中、北三板块道路基础设施联系差,产业联系弱,呈现各自发展格局。生态、环保门槛日益提高,传统的资源利用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土地空间的紧缺与浪费同时存在,用地效能整体不高。

2.4 主导产业亟待提升转型

包括优势产业的再发展问题;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问题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问题。

3 产业提升具体建议

目前,南安市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立足南安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动对接泉州都市区,将南安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厦漳泉地区的次中心城市。以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水暖家居产贸名市为导向,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发展研发创意、商贸会展、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生产服务业等生产服务职能,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特色产业工贸名城。

3.1 总体发展思路

总目标——将南安打造为区域内高端制造业的战略高地。

以价值链中端强化为基础,稳妥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以价值链高端竞争为导向,积极抢占战略先机;逐步构建坚实健康、有活力、可持续的现代产业系统。

核心思路:将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位置优势,将产业比较优势扩大为城市综合竞争优势。首要是巩固提升既有优势产业,其次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是承接区域优势产业转移和重大战略性机遇产业。

3.2 产业再升级

3.2.1 把握领先优势

以石材加工为主导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以水暖器材制造为主导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构成了南安工业的两大支柱行业。2012年,这两个行业的产值占了全部工业产值的43.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到了近30.9%。南安有11个行业在全国有比较优势,其中比较优势最大的是石材业,水暖业排第5位。

3.2.2做大做强品牌

南安已成为行业细分市场的冠军,石材、水暖生产规模与技术均领先于国内其他同行业产业基地。与中国三大水暖产业基地比较,南安的水暖产业经济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齐备、研发创新能力最强、知名品牌最多、基地规格最高、营销渠道最广,在几个基地中处于优势领先的地位,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最好。南安应借鉴国外同行业发展经验,发挥拥有十万营销大军的独特优势,牢牢把握市场渠道,发展国际集散中心,一方面,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同时以此为平台,进军国际市场。做国际化桥头堡,从国家品牌到国际品牌。固本提升,变城镇品牌为城市品牌转型升级,强化品牌。

3.2.3 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

现状规模小、分布散、缺龙头,产业组织不够优化,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从2012年南安规模以上工业结构来看,工业企业主要以鞋服轻纺、石材陶瓷、机械装备、水暖厨卫业为主,工业结构上与整个泉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endprint

应走园区工业化道路,以成本优势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梯度转移。结合既有基础,承接泉州、晋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鞋服、体育用品)外溢,形成规模和品牌。

3.2.4 新兴产业的空间与平台提升

(1)精明承接

融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热潮,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培育,重点打造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精明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加强全市统筹,提高招商门槛和质量。

北部产业集群——生态旅游+特色农业+高端制造业。

中部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机械光电+品牌轻纺+战略机遇新兴产业。

南部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临空经济+临港产业+海洋产业。

(2)积极培育

滨江新兴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走城园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从园区向新城转身。对光电、机械等已经明确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尽快形成品牌;同时完善补足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职能。密切关注国家和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动向,主动对接寻找新机会。结合台湾产业外迁态势,引导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光电等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国家蓝色经济(海洋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从中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如游艇制造、海洋工程机械等。

(3)瞄准机遇

对优质发展空间加以储备控制,以备未来重大战略性机会产业落地,紧密关注国家及区域新兴产业导向(如海洋产业),放眼更大区域(台湾、深圳)寻找机会,构建新的增长点。

4 小结

以上本文拟通过对南安市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试图建立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由于知识及能力所限,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深化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 2

[2]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3]陶良虎.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0,1

[4]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endprint

应走园区工业化道路,以成本优势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梯度转移。结合既有基础,承接泉州、晋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鞋服、体育用品)外溢,形成规模和品牌。

3.2.4 新兴产业的空间与平台提升

(1)精明承接

融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热潮,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培育,重点打造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精明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加强全市统筹,提高招商门槛和质量。

北部产业集群——生态旅游+特色农业+高端制造业。

中部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机械光电+品牌轻纺+战略机遇新兴产业。

南部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临空经济+临港产业+海洋产业。

(2)积极培育

滨江新兴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走城园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从园区向新城转身。对光电、机械等已经明确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尽快形成品牌;同时完善补足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职能。密切关注国家和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动向,主动对接寻找新机会。结合台湾产业外迁态势,引导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光电等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国家蓝色经济(海洋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从中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如游艇制造、海洋工程机械等。

(3)瞄准机遇

对优质发展空间加以储备控制,以备未来重大战略性机会产业落地,紧密关注国家及区域新兴产业导向(如海洋产业),放眼更大区域(台湾、深圳)寻找机会,构建新的增长点。

4 小结

以上本文拟通过对南安市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试图建立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由于知识及能力所限,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深化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 2

[2]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3]陶良虎.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0,1

[4]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endprint

应走园区工业化道路,以成本优势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梯度转移。结合既有基础,承接泉州、晋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鞋服、体育用品)外溢,形成规模和品牌。

3.2.4 新兴产业的空间与平台提升

(1)精明承接

融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热潮,加速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培育,重点打造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精明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加强全市统筹,提高招商门槛和质量。

北部产业集群——生态旅游+特色农业+高端制造业。

中部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机械光电+品牌轻纺+战略机遇新兴产业。

南部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临空经济+临港产业+海洋产业。

(2)积极培育

滨江新兴产业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走城园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从园区向新城转身。对光电、机械等已经明确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尽快形成品牌;同时完善补足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职能。密切关注国家和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动向,主动对接寻找新机会。结合台湾产业外迁态势,引导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光电等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国家蓝色经济(海洋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从中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如游艇制造、海洋工程机械等。

(3)瞄准机遇

对优质发展空间加以储备控制,以备未来重大战略性机会产业落地,紧密关注国家及区域新兴产业导向(如海洋产业),放眼更大区域(台湾、深圳)寻找机会,构建新的增长点。

4 小结

以上本文拟通过对南安市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试图建立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由于知识及能力所限,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深化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 2

[2]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3]陶良虎.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0,1

[4]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
浅谈产业投资基金自任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城市台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川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民族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