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旗汉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治措施
2014-11-14苏桂云葛春迎吴志勇
苏桂云 葛春迎 吴志勇
摘 要: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乌尔旗汉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危害程度、天敌资源种类,确定今后防治重点,为编制防治设计和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林业 有害生物 种类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00-00
乌尔旗汉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施业区总面积为592606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12/——122040/,北纬49015/——49052/。平均坡度为150左右,海拔高度在700—1400米之间。属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季严寒而漫长,无霜期短,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2.6—-5.20c之间。低温、霜冻是乌尔旗汉林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植被以森林为主,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土壤主要是棕色针叶森林土,草甸则为黑色草甸土。
1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成果
1.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采集病虫标本4356号,1600多种。按分类系统分属于16目172科1506种,已鉴定到学名的有685种,其中乔木病虫286种、灌木病虫89种、苗木病虫27种,发现国内新记录1种。采集有害植物标本45号,8种。按分类系统分属于7科8属。捕获森林害鼠47只,5种。按分类系统分属于1目2科4属。
1.2 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
乌尔旗汉林区分布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分别是樟子松疱锈病、白杨透翅蛾。划定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使其分布范围明确到林班一级。
1.3 主要天敌昆虫资源
乌尔旗汉林区天敌昆虫有5目10科20多种,主要种类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叶锋、绒茧蜂、金小蜂、姬蜂、猎蝽、大草蛉、寄生蝇等。
1.4 主要病虫类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情况
叶部病虫类有害生物:有尺蛾类、舟蛾类、毒蛾类、灯蛾类、夜蛾类、天蛾类、大蚕蛾类、枯叶蛾类、巢蛾类、螟蛾类、鞘蛾类、卷蛾类、凤蝶类、娟蝶类、蝗虫类、叶锋类、早落病、红斑病、叶锈病、青杨锈病、白粉病等。
枝干部病虫类有害生物:主要有樟子松疱锈病、落叶松癌肿病、天牛类、落叶松八尺小蠧、落叶松球蚜、杨树烂皮病、木腐病、柳瘿蚊等。
果实及种子病虫类有害生物:主要有落叶松球果花蝇、落叶松种子小蜂、落叶松球果螟、东北小卷蛾、落叶松球果瘿蚊等。
根部病虫类有害生物:根腐病、立枯病、金龟子类等。
1.5 森林害鼠发生及危害情况
乌尔旗汉林区森林害鼠主要以莫氏田鼠为主,其次还有棕背平、红背平、大林姬鼠等,地下害鼠主要是东北鼢鼠。
1.6 有害植物种类
有黄花蒿、藜、灰绿藜、车前草、狗尾草、苍耳、野薄荷、窄叶野豌豆等。均属于本土有害生物,对乌尔旗汉林区的生态系统未造成危害。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原因
2.1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
害虫优势种突出,危害严重。林区林木种类少,中幼林所占比重大,且绝大多数为纯林。环境因子相对的一致性,有利于某些病虫的生存和繁衍,而且一旦发生,很难控制,成为危害优势种。
2.2 林区鼠害危害情况
鼠害在乌尔旗汉林区主要分布在火烧迹地恢复造林地、荒山荒地改造林地、低产林改造地及水湿地改造林地等区域,鼠害近年来危害比较严重,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幼苗被害率较高,造林地苗木被害率达23%-35%,使造林成活率降低,从而导致造林多年不成材。
2.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
2.3.1 雨水、气候、土壤、植被、寄主等自然因子是影响病虫鼠害消长的主要因子,是林木病虫鼠害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
2.3.2 林区多年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过量采伐,采好留劣,加上林内地被资源无节制的采挖等不合理的经营活动,使林内生态环境恶化,林木抗灾能力及天敌生物对病虫鼠害的抑制作用降低,进而导致森林病虫鼠害容易大发生。
2.3.3 林区长期营造的大面积人工林,多为落叶松纯林。林内环境因子相对一致,使林内的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等都比天然林简单,林分的自控力及调节力很差,进而为病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3.4 森林火灾、风灾、雪灾、虫灾造成的森林环境的破坏,是造成鼠害严重发生的直接原因,林区鼠害发生严重区域主要是火烧迹地恢复造林地、荒山荒地改造林地及水湿地改造林地。由于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生物多样性差,为林鼠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减弱了林分抵御灾害的能力。
3 防治措施
3.1 实行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
通过普查,进一步摸清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发生范围、危害情况及发展趋势,确定了重点防治对象。坚持执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化管理,建立各级森防责任制,层层签订森防目标管理责任状,确保“四率”(成灾率、防治率、检疫率、监测率)指标和其它六项指标落到实处。
3.2 提高防治检疫水平
加强以测报为中心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理念;建立信息畅通工程;建立长期规范的业务培训机制;健全档案归档制度;加强科技攻关,解决森防难题。
3.3 具体防治措施
3.3.1营林技术措施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林木较稀、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同时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强抚育,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松林地进行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
3.3.2 加强监测预警
根据《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和《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施业区范围内,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造成危害的害虫、病害、害草、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对森林造成的灾害进行全面监测,准确掌握害虫、病害、害草、害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为正确制定防治方案,采取防治措施及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3.3 严把检疫关
严格执行国家植物检疫法规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特别要加强对松树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的调运检疫工作。积极主动地与资源、防火、邮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实行联防联检,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参考文献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2]王平远等.中国蛾类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I-IN册
[3]中国林业科学院主编.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杨春文 林业害鼠及其防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