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
2014-11-14杨胡英
杨胡英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一直为现代教育所关注。长期以来,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情况还是很普遍,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化“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给学生“说”的机会
任何语言教学都不能脱离一定的情境,所以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学Unit 3《It was there》语篇时,笔者从Free talk 中的自我介绍过渡到卡通片,和学生一起猜测图片中的对话。在做好铺垫的基础上,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并把它最大限度的放大,让学生感觉自己好像是来到了操场上,这时教师一句:“I cant see anything there,whats there ?”瞬间,教室里的学生像炸开了锅,有的说:“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the playground.”有的说:“The students are very happy.”在众说纷纭中,学生们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Sports Day,watch a running race,excited。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让学生自主找规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最深刻,掌握最牢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完全掌握新的知识点,笔者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例如,在教完There be 结构的句型时,精挑细选了一些题:
①There a boy under the tree.
②There two English books in the school bag.
③There some birds in the tree.
④There a pen and four pencils in the pencil-box.
⑤There four pencils and a pen in the pencil-box.
让学生用正确的be动词形式填空,并说说为什么。前面三道题比较简单,第一题是单数形式,所以用is。第二题和第三题,后面的名词是复数,所以be动词用are。可第四题后面跟的名词既有单数,也有复数,那用哪个be动词呢?学生们犯了难了。有人说填are,因为后面跟了a pen和four pencils,是两种东西,是复数,所以用are;有的同学虽然没说话,但是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否定的回答以及对答案的不确定性的迷茫。正在大家举棋不定的时候,揭晓答案is,这时一些猜对的学生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一些没猜对的学生也表现出一副豁然开朗的神态。紧接着又问:“那为什么填is呢?”学生们也是众说纷纭,最后才得出规律。第五题,笔者特意把后面两个名词a pen和four pencils交换位置来让学生区分,进一步巩固并内化他们所发现的规律。经过一番猜测和激烈争论,笔者相信学生对There be结构的知识点已经能完全掌握了。让学生自主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最有效的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其独特的声、形和景来扣住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学生的作业比较多,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生苦不堪言。如果教师哪天不布置作业,学生肯定会欢呼雀跃,大喊“万岁”。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一些小贴纸给那些上课特别认真、表现非常优秀的或者有进步的学生,这些贴纸集到一定的量,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一张免做卡,一张免做卡意味着可以免做一次回家作业。当学生拿到免做卡时,那种兴奋是难以言表的。有些学生拿到后,视如珍宝,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却舍不得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挖掘、升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和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