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11-14杨玉燕
杨玉燕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历经了几个春秋,取得了不少成效。然而,农村中学面临的阅读教学困境依然存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困扰当下中学教师的问题。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网络资源来实践课改要求,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网络平台 阅读能力 方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重要,这对学生终身学习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借助网络平台来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
一、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家庭教育、生活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忽视自身阅读习惯的养成,再加上日常作业的影响,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远离书籍,远离阅读,这与课改要求渐行渐远。而利用网络平台,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这本教材时,为了更好地呈现专题研究,我选择杜甫专题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杜甫,我将杜甫诗歌提取出来,形成阅读专题指导。在学习杜甫诗歌前,我先通过《唐之韵之杜甫》视频欣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观看视频、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后,初步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杜甫诗歌以及相关的鉴赏文章,进行归纳学习,概括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思想感情的关系,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不仅可以实现鉴赏杜诗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见,这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农村学生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利用网路平台,固然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可能会养成依赖的习惯,为此,教师不应忽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
1. 圈点批注。我从来不反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超前学习知识的做法,每次上新课前,我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各类教辅材料、利用网络资源来对课文进行批注。大至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小至遣词造句、语言炼字,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圈点备注。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 标记难点。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文批注,是完成预习的第一步。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完成,但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问题,学生如果标记出来,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对症下药,解除学生预习时的困惑。
3. 设置问题。除了批注与标记难点,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设计一个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局限于老师单一的讲解,也不会让学生陷入老师设计的“陷阱”。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课时,一学生这么设计问题:“为何当初刘兰芝和焦仲卿不选择私奔?”问题一提出,便在课堂上引起轰动,我趁机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开启了。
三、利用网络平台,交流阅读心得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不是高考指挥棒下的舞台剧和表演秀,而是时代发展下孕育出来的新型教学形式。阅读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由课内向课外辐射。讲授《都江堰》这一类的文化散文时,除了讲解课内知识,我还会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余秋雨的文章,要求他们批注,写读书心得。利用小博客建立班级圈圈,让学生把相关文章链接上去,同时附上学生的批注和点评。
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极好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我喜欢让学生利用博客发表读书心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一个学生阅读《文化苦旅》后,摘抄的一段话:“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他这样批注:“文人的魔力在于创造,在于汲取生活的灵感。这让我想起了《汉家寨》,一老一少,固执地守着寸草不生、土地贫瘠的汉家寨,历经沧桑,忍受多少孤独与寂寞,时光褪去了活力,拉长了身影。汉家魂冉冉升起。”批注底下引来不少学生跟帖。这样的交流形式,不仅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也实现了阅读课堂由课外到课内的双向辐射。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应当是多样化的,不管以何种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只要是适合我们现状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都应当去尝试。在课改不断前行的今天,我们依然希望老师不要太过于追求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读书习惯,因为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步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正耀.大数据时代语文教学思维变革 [J].语文建设,2013,11:34-37.
[4]张秋玲,刘曦.盘点语文课堂中的虚假教学 [J].语文建设,2013,11: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