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

2014-11-14李娜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

【摘 要】新形势和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不同以往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本文全面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将积极心理学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应用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并提出对应实践措施,旨在对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研究生思政教育

一、 引语

新形势和新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不同以往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和新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刻反思教育的本质和价值,高度认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思政教育问题多发态势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求。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举措。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将会使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富有时代感。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对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价值及实施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二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高校研究生群体作为一批正在成长的高层次人才,其生活环境、价值取向、精神诉求都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这个群体在数量上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最早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 并由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 ( American Psychologist) 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1]。

积极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只是消除人身上的问题,更在于发动人身上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能;积极心理治疗不仅关注如何修复损伤,更注重培育人类的正向力量,并且用积极力量的培育与强化来取代心理缺陷的修补。积极心理治疗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治疗,主要体现在强调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积极心理学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心理学又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吸引力和感染力。

2.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自我调整和外界干预以获得健康积极的心境、从而更好地工作、生活是人生中每个阶段都不可忽略的工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中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或不可预见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并由此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积极心理治疗和积极心理学教育。

学术性和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研究生的必备素质。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导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增强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前面提到的各种压力在研究生群体中依然存在,同时,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年龄、来源、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一方面,经过本科生活的熏陶,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对成熟,思想相对稳定,不易人云亦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都较强。另一方面,研究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独立的生活空间,加上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各异,班级功能弱化等原因,研究生群体难免存在纪律观念、集体意识淡漠,自我意识强烈等问题。无论是院系组织的活动,还是研究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一般没有非常严格的纪律约束,参与者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就导致研究生在学术外的活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离散性[2],容易在自我情绪的定位和控制上产生问题。

思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商教育。2014年,“情商”概念的提出者、耶鲁大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首次将“情商”概括为四种能力: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利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的能力、了解情绪产生以及波动方式的能力、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以获取正面成效的能力,并强调“情商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阻力和压力百折不挠”。 作为情商中重要的两方面,利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以获取正面成效的能力,正是积极心理学帮助人们改善心理状况的出发点之一。同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在社会道德、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符合现代人身心健康的标准: 轻松地面对压力和逆境,自如地应对不利情境,在正常情境下有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3]。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教育对于培养每个人的情商并帮助其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价值取向与十八大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中有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 积极心 理学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从一定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提倡积极人性论,消解了传统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片面性的弊端[4],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积极心理学理论促进高校思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的思政教育工作。

2. 开展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心理疏导教育

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心理疏导教育旨在创建自由、安全、和谐的团体辅导环境,在团体活动的互动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轻松自然中建立起信任关系,获得情感支持,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塑造学生的各项品质和能力,提高他们对抗不良心理问题的免疫力。

3. 营造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氛围

积极心理理念指导下,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把富有政治性和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和谐、平等、自然的教育形式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接受教育、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潜能。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引导的关键不是思想灌输,而是挖掘学生思想方面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将闪光点外化为一种行为或一种能力。

4. 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美德,促进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

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将积极心理理念应用于研究生心理疏导教育中,引导研究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激发他们在全新的生活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养成乐观的品性。要积极探寻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质,采用同感、倾听、欣赏的手段,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支持。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欣赏应该赋予真实的、具体的而不是敷衍或者虚无的表扬和夸奖,让其在被欣赏中获得自我认同和强化他们的自尊和自我的塑造;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潜质的探寻和优势的发现应该是恰当的、合理的。主观的扩大和缩小大学生的潜质和优点或者肆无忌惮地欣赏和赞美都不可取,而是应该遵循人的现实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 周嵚,石国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2): 129-132.

[2] 李娜. 立足实际,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12): 149-150.

[3] 李晖,赵慧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Z]. 中国天津,2011(7).

[4] 柳礼泉,肖冬梅. 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学术论坛,2009(07): 171-175.

[5] 梁惠.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广西大学, 2012:101.

[6] 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130.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