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是我的核
2014-11-14凭栏望雨
◆ 凭栏望雨
消防是我的核
◆ 凭栏望雨
一
消防,就是我的核。上海安威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建荣说。在他看来,核是一个男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接地气所在。18岁成为一名消防战士的他,这辈子与消防结下了不解之缘,曾经冲杀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英勇消防兵,如今驰骋在消防技术工程的领域里,以同样的热忱奉献社会。
江建荣,上海安威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浓眉阔额,腰板笔直,中气十足,虽说已过了知天命的五十,言语笑谈之间却甚是洒脱豪放,仍保有三十而立的那种意气风发、挥斥方逎。这对于他个人来说,是可贵的秉性,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人永葆青春活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宝贵。企业有了这样一位掌门人,才能有创新开拓的理念,才能有坚实稳固的基业,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
当消防兵的经历,一直是江建荣所津津乐道的。他十分留恋青春岁月在部队里的磨炼,在他的骨子里,有着浓浓的消防兵情结,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深厚,这在一个经商多年的企业家身上很难得。这么多年来,无论多么繁忙,每逢八一建军节江建荣总要和当年的消防战友一起聚会,非常隆重,雷打不动。推杯换盏之间,两鬓斑白的老战友们忆着往事,感慨人生,仿佛又回到了与火为伍的消防部队,回到了那些难忘的岁月。
江建荣相信一个人是有核的,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内核,不仅是自己的社会属性、身份之依托,不仅是自己的理想追求所指向,更是自己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消防,就是我的核。他自豪地说。他的人生定格在两个特殊的身份上——消防战士和消防工程公司老总。
1981年,刚满18周岁的江建荣应征入伍,来到武警上海消防部队。经过三个月新兵训练后,他被分配至静安消防中队,成为一名奋战在灭火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消防战士。
服役期间,江建荣参与了无数次抢险救灾,但印象最深刻、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就是惊动全国的“7·25”虹桥机场反劫机事件。1982年7月25日,一架从西安飞上海的民航飞机快要接近目的地虹桥机场时,伪装成乘客的机上五名歹徒突然吼叫起来,他们用炸药威胁机组人员,企图劫机。机组人员与歹徒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成功将飞机降落虹桥机场。但是,飞机上还有炸药,随时可能被引爆,造成重大灾情。江建荣所在的静安消防中队接命,迅速出警。当降落的飞机顺着跑道一路呼啸着滑行时,消防车也开足了马力,如影随形地紧跟着飞机。飞机还没停稳,江建荣和战友们就飞身下车,他们把长长的消防梯架在飞机机身,豹子一样敏捷地攀援,冲入机舱。他们用消防斧头作武器,与歹徒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制服了歹徒,并拆除炸药,确保了机上中外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炸药被转移到机场开阔处引爆,当隆隆的响声传来时,江建荣和战友们高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江建荣和他的战友们因在反劫机行动中表现出色,被上海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并受到了市领导的亲切接见。
入伍仅一年,江建荣就因业务素质好、现场反应快崭露头角,被调到消防总队机关,担任“119”通讯班的通讯员。在担任通讯员的日子里,爱动脑筋的江建荣骑着一辆老坦克自行车,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详细记录上海的道路情况、水源分布、重点单位建筑情况等,几易其稿,半年后,竟然手绘了一份厚厚的三十多页的上海消防辖区图。
有了这份图,江建荣对上海的消防地形了然于心,每当“119”接警后,就能快速判断,正确调度,根据火场位置、火灾情况、燃烧物性质等调度规划最适合的消防警力、车辆、路线。在担任“119”通讯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造漆厂火灾、二轻局火灾等重大火灾的抢险灭火战斗,每一次他都能根据火场总指挥的命令,清醒冷静地作出调度指挥,以做到最迅速地出警,最小的伤亡代价,最短时间内灭火。江建荣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他那份自制的上海消防辖区图也在2007年进入了上海消防博物馆,成为第一批珍贵的历史记录、资料。
二
开拓市场,做好项目,培养人才。这是江建荣的带队理念。由于重视绩效考核和项目考评,强化奖罚管理,提高责任心,因此安威充满凝聚力,安威人热爱这个集体,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找到了自身的立足,实现了自身价值。
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当江建荣从消防部队复员后,辗转了几个岗位,舒适的工作、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些都无法让他安定下来。内心深处的那个核一直在旋转,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轻轻呼唤,不甘平庸的他渴望闯出一番事业,但是具体做什么,他还很模糊。
直到那年,江建荣配合消防部门解决远洋宾馆顶层360°餐厅、直升机停机坪的消防施工问题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消防工程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无法抵制。眼前豁然开朗,思绪也清晰起来,江建荣看到了一条路,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虽然在1990年代时很少有人敢于去冒险尝试,那就是:消防技术工程。
1994年,江建荣毅然辞去公职,注册成立了上海安威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这辈子,他果真离不开消防了。
二十年商海的摸爬滚打,弹指一挥间,可谓是沉浮相交,顺逆相错,得失相倚。江建荣是个梗脾气的人,对自己认准的道,他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安威”事业蒸蒸日上,在业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不仅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专业承包一级施工资质,还是国家及上海市建筑专业行业的标兵企业。
历年来,安威承接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项目,让江建荣最津津乐道的不是哪个总价最高、利润最多的项目,而是一个几乎没挣钱的项目,那就是2008年“安威”凭借丰厚的专业经验和优良业绩,从上百家竞标公司中脱颖而出,成功取得上海世博会世博村18幢酒店式公寓的消防工程项目。世博村的项目时限从开工到验收,必须在9个月内完成,时间紧、标准高,相对以往的工程项目来说,这分明就是一块硬骨头。
在公司动员大会上,江建荣动员大家全力以赴。他说,世博工程不仅仅是经济任务,而更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拿出安威人最高水平来,做好、做细、做精!一时间,他好像又回到了消防部队,回到了热血沸腾的青春,原来,那个敬业奉献的消防战士从未远离。
最终,在江建荣的带领下,全体安威人努力拼搏,严格管理,认真施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世博工程,并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圆满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直到今天,江建荣还常常和人提到世博工程,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以这样的方式参与世博,为世博出力,特别光荣!
三
同样是经商,江建荣却一直保有可贵的思想觉悟和境界,追溯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确实与部队大熔炉里的锤炼有关,这,可能就是他所说的那个核吧。
目前,安威下设业务部、技术部、工程部、创新开拓部等多个部门,作为老总的江建荣对创新开拓部特别关注。他知道,商海如战场,不进则退,如果满足于已有的业绩,不思进取,肯定会吃空老本,被市场所淘汰,只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今年,是安威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江建荣并没有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家大业大”,而是和公司的年轻工程师一起探讨如何引入互联网元素,以激活传统消防工程企业和消防行业的向前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信息化手段所带来的便捷、精细、规范、流程,不仅能运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更能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对外宣传展示、开拓业务的平台,从而为安威立足上海、走出上海、模式经营的下一轮五年计划筑牢基础。
作为复旦大学MBA的毕业生,江建荣非常清楚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信誉和质量。“安威”以信誉为本、靠质量取胜,公司全体员工本着诚信重质、立足服务的宗旨和对消防负责的责任感,与广大客户真诚合作。公司成立20年来,全体员工艰苦努力,不断创新,严格按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获得了消防相关部门颁发的消防设计资质、消防施工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公司下设工程部、工程维修保养部、设计技术部和施工队,形成了从设计、施工、维修保养一整套系统,全心全意服务社会。
“安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视责任如泰山,视质量如生命”的质量方针,本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百分之百”的质量目标,努力做到“施工前为您着想,施工中让您放心,竣工时使您满意,使用后保您安全”,由于公司努力在提高工程质量上下功夫,所以在市场上颇具好评。
随着市场的发展,消防项目的体量也不断地扩大,过去一个单体项目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米、金额超过500万的已算大项目了,而现在一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动辄千万,近年来,“安威”针对工程项目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完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工程管理新路子,改进管理方式,将项目管理、质量技术、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成本控制等实行全方位管理;在细化项目管理方面,“安威”还将管理流程和制度覆盖到项目管理的所有节点和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策划到项目考评的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台账,做到各施工环节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考评。
江建荣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建立有利于合规管理,才有利于优化公司经营环境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按照管理流程和制度,对自营项目的运行管理、材料、采供、劳务管理等实施主项测试,以及做好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的评估与预警,制定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敦厚周慎”,这是江建荣的办公室里悬挂着的四个醒目大字。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如果说,五十岁前的江建荣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一生与消防结缘,相依相伴,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消防事业。那么五十岁以后,对于精神抖擞的江建荣来说,才只是人生下一阶段的开始,对于消防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对于自己的人生,他还有更多的思考和计划,如何完善自我,如何带领安威人更好地走下去,为消防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题照为上海安威消防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建荣)
发稿编辑/浦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