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切忌弯道超车
2014-11-12胡小明
胡小明
发展大数据产业很复杂,它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不能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大数据热正在席卷全国,很多地方已经着手大数据产业规划。但是,以往规划中的常见语“弯道超车”、“抢占技术制高点”、“跨越式前进”是大数据规划需要避免的问题,急于求成会使大数据发展欲速而不达,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轻易地超越,大数据只是一种工具,不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功效是要靠使用者来发挥的。而使用者则需要学习和理解,以为只要买个超级计算设备、配齐大数据软件就能发展起大数据应用是不现实的,这就如同买架钢琴就以为自己可变成郎朗一样可笑。
设备可以跨越式配备,但应用的知识、技能、经验是无法跨越式发展的,没有长期专注的努力,大数据应用想要取得成效也是不可能的。发展大数据产业很复杂,它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不能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是信息化的基本规律,大数据技术继续延续这一规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大数据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是当前用户最急切的问题。大数据带来的改进是精雕细刻的改进,只有部分企业才有精力和设施进行这类的改进,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一件比一件急切、一件比一件重要,企业无法把大数据应用排在最首要的位置,如果强行推行大数据应用反而得不偿失。
阻碍机构大数据应用的最大因素不是资金、设备,也不是知识与理念,而是机构存在着更重要、更有效益的事情需要做,只有当这些事情做完了,才能轮上大数据应用改进工作。大家应该清楚:大数据最擅长的是做小事情(典型的例子是啤酒、尿布的摆放),向急需“雪中送炭”的企业推广大数据应用很不实际。
在城市,大数据产业规划者、专家们最常见的建议是“投资大数据技术制高点”,但制高点战略每每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它们常常是产业集群的结果,是市场、生产与研发聚集的环境,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氛围,制高点技术才能涌现,离开了这种环境的技术创新,很难发展与生存。
技术制高点只是冰山一角,其下面的生态环境支持才是技术发展的动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必须从推广应用开始,有大量应用支持的技术开发才能生存。应用规模出现了,自然会创造出自己的制高点。
大数据产业有自己的规律,它是一种智力密集的服务业,很像咨询业。咨询业自身GDP难有大规模,其成果体现在用户的业务成长上,大数据应用也是一样,自身不容易产生GDP规模,但是能够为用户创造很大的间接效益。
大数据应用重要难点是数据源问题,大数据来源经常是其它某项特殊的业务。统计数据是按信息需求设计的,而大数据不是,大数据是按业务需求设计的,大数据应用是业务数据的再利用,必须依赖现成业务数据。寻找数据源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难题,大数据应用的繁荣依赖于可公开的数据源的丰富程度。
一个产业能否繁荣要看其有无发展的机制,发展依赖于正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即产业的增长要能产生更大的促进增长的力量,这样才能出现繁荣。产业集群非常关键,市场、服务、开放的聚集是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的关键。政府支持某些应用开发效果不大的重要原因,是形不成正反馈机制,单纯的示范工程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大,企业总是见利而动,效益是推动应用繁荣的关键。
大数据产业能否生存,关键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关键是用户有没有获得真正的效益。用户效益是核心要素,用户有效益才能反馈,进而形成造血机制。产业规模是由受益者规模决定的,没有足够的大数据受益者人群,就没有大数据产业持久的经济来源,创造受益者规模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最核心措施。
大数据产业与其它智力密集的服务业一样,重要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牢靠的基础会在今后多方面发挥作用,会使后来的发展越来越快。没有求实的科学精神,就相当于把大楼建在沙滩上,看着风光早晚会垮下来。 “弯道超车”思维会破坏求实的科学精神,不利于知识与智慧的积累,最后不仅是“起大早赶晚集”,甚至连集都赶不上。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总想走捷径是没有好处的,科技发展没有捷径好走,扎扎实实地努力是唯一的成功之路。
(作者为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