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为何要走出去?

2014-11-12隆国强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19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

隆国强

打造跨国公司不单单是企业的事,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希望能有一批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具有在全球主动整合资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对外投资迅猛增长,数量很大,成绩也不小,但是问题也不少。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一轮改革开放总体战略目标,国际国内的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的经营到底应该怎么做?政府应该怎么做?企业应该怎么做?

对外投资增加迅猛

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达到了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2.8%,连续两年中国位列全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从1993年开始,中国连续多年是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国资本不断流入中国。21世纪之初,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一年才一二十亿美元投资,而这么快中国一年的对外投资就超过千亿美元。

截至2013年底,中国一共有1.53万家大陆企业在境外(包括中国香港)设立了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184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了5个国家。中国对外投资累计存量是6604.8亿美元,比上年排名前进两位,位居全球第11位。

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是快,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8.5%,如此快的速度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第二个特点是投资多元化,企业海外投资的分布多元化,行业也是多元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第三个特点是中国企业从整体来看,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低。尽管中国已经成为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一些公司在全球各地布点,但是国际化程度不高。有关部门统计,在2011年,50家“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为27%,远低于世界非金融100强跨国公司62.3%的水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老牌跨国公司比存在差距。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大型跨国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截至2013年底,在非金融类的对外投资中,国有企业占55.2%,有限责任公司占比为42.2%,股份有限公司占比6.2%,股份合作企业占比2.2%,私营企业占比2%。在中国跨国经营百强企业中,有90家是国有企业。

中国的国企在海外投资时,西方企业会抱怨或者指责中国国有企业可以在国内得到低成本融资,到西方国家投资还有其他想法。其实中国国有企业都是抱着商业目的在对外投资,而东道国的国有企业很少,不理解这种情况,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让中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时面临独特的障碍。

为何要“走出去”

中国尽管这么多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只有6600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本身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结束,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偏后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为什么中国早在世纪之初就提出“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动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的经营至少有四方面的意义。

一是大国维持全球地位,需要一大批能够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跨国公司来支撑大国的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靠强大军事实力,靠对全球规则的主控,靠美元是国际货币,还靠美国跨国公司掌控着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比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但是在IT产品上,芯片用的是英特尔、高通产品,操作系统用的是微软、安卓或者苹果的产品,这些最核心的技术由美国跨国公司掌控。尽管其在产业链上占的比重有限,看上去大部分产品是中国组装生产再运往全世界,但是核心环节是由美国跨国公司掌控的。

二是通过对外投资进一步保障中国资源、能源的供给。中国现在60%的石油需要进口,有色金属、橡胶、煤炭的进口占全球交易量的40%以上。对于严重依赖外部资源环境供给的国家来说,可通过海外投资在国际上掌控一部分资源。中国是最大的需求方,如果中国企业能在供给方有一定影响力,对于稳定资源、能源的价格很有帮助。

三是利用全球市场与资源,保障和平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比如,中国技术创新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来展开,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往往回来的是华裔科学家。既然高端人才不容易来,那么企业可以把实验室、研发中心建到硅谷和其它国家,主动在全球整合资源。华为除了在国内的深圳、北京、南京、杭州有上万人从事研发外,在全球很多地方也建了研发中心。

四是中国的对外投资有利于改善和东道国的关系,拓展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中国和绝大部分的贸易伙伴之间存在贸易顺差。比如说印度,面对巨额顺差,印度人很不高兴,怎么办?通过投资,推动中国企业在印度建基础设施、开发区、工业园区,把中国适用技术带到印度创造就业,带动出口。

机遇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从全球来看,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导致全球跨境投资的下降。2007年全球跨境达到投资高峰期,一年两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一爆发,很多企业受到冲击,减少了对外投资。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很多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开始收缩,可是中国企业开始往外走。

这除了中国外汇储备丰富,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危机爆发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原来中国企业买不着的企业,不仅可以买到,而且可以很低成本买到。比如说沃尔沃,金融危机以后受到了冲击,才有了吉利去收购沃尔沃。10年前福特买沃尔沃花了64亿美元,吉利从福特手里购买沃尔沃才花了20亿美元。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战略机遇,可以通过低成本并购获得技术,获得品牌,获得海外相应的渠道。但是战略机遇期是有限的,随着各国慢慢走出经济危机,企业价格会迅速回升。

与此同时,要重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有很多国家欢迎中国企业去,但中国企业在很多国家还遭遇着歧视性的待遇。如,工商银行去美国开分行,申请多年也不批,因为金融是敏感行业,加之工商银行是国有银行。美国先把后申请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分支机构批复了,拖了很久才把工商银行的分行批了。endprint

第二个挑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一些企业“走出去”后,需要面对当地环保标准、道德标准等社会责任标准。

第三个挑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是后来者,尤其在矿业投资上,不得不去高风险的地方。

第四个挑战是被迫出高价。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不得不出高价,出了高价股东挺高兴,但是很多人都骂企业,觉得企业扰乱了市场。前几年西方媒体总批评中国企业,在国内可以低成本工资,到海外哄抬物价,导致中国企业像窦娥一样有冤没地说,出了钱也不买着好。

在海外投资中,企业还会遭遇和国内投资不一样的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外部的局部战争频繁,中国企业“走出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内乱。中国有家企业在菲律宾投资电网,盈利比国内还好,可等工程师回国后,再去发现拿不到签证了,人去不了。苏丹分裂以后,对中石油是很大挑战,油田在南苏丹,码头港口在北苏丹,石油通过管道运到港口再出口,南北一打仗就殃及池鱼。

此外,还有自然灾害风险、商业风险、工会风险、文化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人员安全风险等。

在工会风险方面,上海汽车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花了5亿美元并购韩国双龙,上汽想把图纸带回来,结果工会盯得死死的,让企业连一片纸都没有带回。最后工人闹罢工,企业一天损失几十万美元,罢工持续了100多天,双龙最后再次破产出售。一些国家的工会是资方的对立面,处理不好关系就会出问题。

在法律风险方面,中国工程公司在加蓬的一个项目雇了一批当地工人,主体工程完工后,解雇了大批工人,此举遭到工人的强烈抗议,工人罢工并要求赔偿。当地法律规定,临时工持续工作一周以上自动成为长期工,工资也得涨,有权获得足够维持两个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的工资及交通和事业补贴。一个非熟练工人如果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则自动转为技术工,工资也要随之提高。中国工程公司最后不仅没有挣到钱,还赔了钱。

打造世界级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问题显示中国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亟待增强,“走出去”没有做好准备;企业跨国经营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相互竞争,缺乏协调机制与配套服务。

希望能有一批中国企业最终成长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具有在全球主动整合资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一定的美誉度。要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对政府和企业的一些建议。

打造跨国公司不单单是企业的事,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主体当然是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打造跨国企业,但是政府也需要推进相关工作。

第一,把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作为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二五”期间应结合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率先取消对外投资的核准管理。第二,加强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融资服务。第三,加强信息服务。第四,加强人才培训服务。第五,加强海外权益保护和保险服务。第六,加大税收支持,减轻企业税负。第七,加快国内立法,完善法制环境。第八,为重点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开通绿色通道。第九,改善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舆论环境。第十,建立为我国跨国公司服务的社会支撑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要着力增强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企业社会责任能力。

对比联合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在很多方面中国企业的认识还有欠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到了开展全球化经营的关键点。

站在这一新历史起点上会发现,要真正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培育一批中国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大量工作要完善。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本文根据其在经济50人论坛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