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工业的升级版
2014-11-12
两年前美国《经济学人》杂志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题,发表了一组专题报告,副标题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将改造商品生产方法,并且改变职业的政治学”。美国的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发布了专著《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此前,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提振美国制造业,将投资28亿美元,重点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在这一背景下,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认为未来将出现一种开放的智能平台,连接遍布全球的高智能机器,这个工业互联网并不是由机器人管理的世界,而是整合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当今面临的各大挑战。
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和大国,德国政府也提出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德国表示要尽快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完成新一轮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应对来自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竞争。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工业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我国工业化进程又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原有的以高能耗、高污染、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未来的竞争需求。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的工业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原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去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对5年内的两化融合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应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示范项目、标准制定、人才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中德工业创新和发展,实现双赢。
在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的GE认为,工业互联网与中国所倡导的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等国策是相适应的,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有助于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德国工业4.0更多推动在现有高端水平上的纵向、横向以及端到端的全方位的整合,包括公司内部、公司和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和客户之间。而中国的两化融合更多的是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关注公司内部信息化的提高和应用。因此可以认为两化融合是工业4.0实现的基础。
中德两国近期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中德两国还商定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高能效智慧能源控制、智慧家居、供水及污水处理都是两国共同关注的未来领域。
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而我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这些年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应用更多地是在消费领域,而不是在产业,工业4.0则是要求互联网新技术向产业渗透。
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或者“再工业化”和中国的两化融合都一脉相通,核心思想是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当下,中国相关部门正在借鉴德国、美国的经验,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力求促使中国成为工业强国。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吹响了中国加速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号角。
中国很有必要结合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念、发展思路、行动纲领,探索分析我国开展两化融合的下一步工作思路与计划,以便紧紧抓住两化融合为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使我国早日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与创新大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