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学术图书馆生存危机及功能转型

2014-11-12张理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张理华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学术图书馆的生存面临危机,转向现代化图书馆成为传统学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针对目前传统学术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得出其转型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其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传统学术图书馆;危机与转型;问题与对策

1、引言

传统学术图书馆是以收集、整理、保存、发布信息为其主要功能的信息工作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此相应,科技文献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各方面对信息、情报需求的需求数量不断加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学术图书馆的技术方法、服务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收到新科技的严重冲击。为此,传统学术图书馆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转型,尝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逐步朝着以实现图书馆组织的系统化、网络化,藏书结构、技术方法、服务手段现代化,干部结构合理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的为标志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而努力。

2、传统学术图书馆面临的生存危机

2.1图书数字化是冲击传统学术图书馆的重要因素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文献资料的急剧增长,图书存储和信息传递的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直接削弱了传统学术图书馆文献信息存储和传递中心地位。从表面意义上看,传统学术图书馆凭其独特的内容,强烈的真实感,通过实际的纸质文献、阅览环境、检索目录等展示给用户。而图书数字化则是通过数字化存储信息来完成的,其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采取全方位式的传播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摆脱了传统学术图书馆受到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使用。同时,文献信息的载体也已被现代技术的虚拟方式所取代,伴有音像和文字的相互组合,打破了常规单一存储方法。用户已经可以通过支付费用等方式从资源提供商手中获得无限存取的数字资源,实时调阅所需信息,并可对所阅读内容进行评论,这些都是传统学术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2.2参考咨询服务和培训功能已被取代

近年来,传统学术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图书数字化的实现,积极转型。但是由于资金及技术上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当前电子商务市场中竞争激烈,为了占据市场竞争力,各数据库提供商不断研发出界面友好、人性化的数据库检索工具,以便在与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竞争中获胜。同时,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化产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培训功能已经被不断完善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工具所取代。

2.3传统借阅功能呈衰退趋势

据统计,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传统学术图书馆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读者人数量逐年下降、图书借阅量不断缩小。仅仅十年间,英国传统学术图书馆的借阅量下降34%,仅2011年就关闭40家图书馆。在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冲击下,传统学术图书馆借阅功能进一步削弱。取而代之的现代化图书馆则是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实现全方位知识服务,不仅提供文献,还将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传统学术图书馆的文献借阅功能逐渐会被现代化图书馆便捷、全方位、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所替代。

3、传统学术图书馆在功能转型过程所存在的问题

3.1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现代化图书馆建设,需要大力度投入购买新设备和数据库研制开发两方面的经费投入做支撑,虽然近年国家财政用于图书馆经费不断增长,但是,就我国图书馆整体而言,经费紧缺仍然是困扰大多数传统学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国家拨出有限财政经费,往往倾向少数重点图书馆建设,绝大多数图书馆只能望洋兴叹。因此,我国传统学术图书馆在在功能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经费缺口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3.2馆藏范围和结构单一,技术手段落后

传统学术图书馆根据馆藏布局,重点采集纸质图书、期刊及其他文献资料以充实馆藏,其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任然拘泥于文字形式。现代化图书馆则打破了传统学术图书馆实体馆藏的界限。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采购已经超出了传统图书馆印刷型文献采集的范围,单一的印刷型文献收藏已经扩大到光盘、音像、磁盘等现代阅读型文献的采集。馆藏含义已经有实体馆藏向“实体馆藏+虚拟馆藏”,藏书结构已经朝着现代化馆藏结构如和发展中的传统文献并存的多元化馆藏结构发展。同时,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技术落后、功能单一,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严重影响了用户知识的获取。现代化图书馆馆藏采集和馆藏结构较传统学术图书馆范围更加广泛,文献的采集标准、文献采购的渠道、编目方式的变化、目录载体的职能等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具体为(1)现代化图书馆文献采集标准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为标准;(2)电子资源的采集范围和选择也对采集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3)编目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各馆独立编目向联机编目、编目业务外包等方式转变;(4)传统的手工卡片检索也向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机读目录方向发展。

3.3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构成复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馆内员工结构不合理,普通员工冗余,精通图书情报和现代技术的人才紧缺。虽然我国一些大学已经开通了相关专业,但是培养人才的数量还是十分有限,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图书馆员工作者在意识上也没有树立学习新知识的概念,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工作基本趋于形式化,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

4、针对传统学术图书馆功能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4.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建立、发展、统一图书馆网络,做好向建设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业务准备工作

传统图书馆藏书建设,往往只注重小而全或大而全,在人员使用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开发过程中,只注重个体发展,缺少全局观念,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势必造成大量资源重复浪费。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信息采集、传递的途径将更为迅速;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传统观念,在积极开展各个馆之间横向联系的同时,国家职能部门根据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把图书馆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协调一致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和能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图书馆发展的权威职能部门。同时,现代化图书馆建设还需要一些列前期业准备工作为支撑,转型期要特别注重图书馆理论研究工作、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及图书馆用户教育。

4.2做好经费保障,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经费上的强大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武装支持是传统学术图书馆实现成功转型的前提。资金上的短缺直接造成的是基础建设上的薄弱,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管理应用中不够普及,导致图书馆工作条件落后以及信息整合、传递、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使用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强大动力,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学术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重要标志。因此,我们需要在扩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对经费实行合理化管理,做到用于设备购置、更新和配套的专款专用,避免经费的浪费或闲置现象的出现。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最关键。发展科学技术,人才开发要先行。传统学术图书馆为了不断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让在职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使其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逐步达到现代化,跟上知识密集的信息时代步伐,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

4.3建立多样化、开放式的服务体系

传统学术图书馆用户服务相对封闭,现代化图书馆用户服务则是多样化、立体开放的。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和途径呈现多样化。现代化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可以和用户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层次将会更深,资源开放更彻底、更广泛。为此,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方式应该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上不断拓展和延伸。如:编制文献检索工具,加强馆藏资源整合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构建网络虚拟参考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开展各种定题服务等,真正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和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导向为目的的多样化、开放式的立体服务体系。

5、结束语

现代化图书馆是传统学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转型过程也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当前,传统图书馆应大胆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变传统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树立危机意识,抛弃传统资源概念、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尝试积极转型,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朝着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3

[2]孟广均等.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3]陈高桐.学习方式革命与图书馆转型——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馆长培训班上的讲话[EB/OL].http://www.cssn.cn/news/548152.htm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