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护理的质量管理
2014-11-12黄士敏王修李玉权
黄士敏 王修 李玉权
输血护理的质量管理
黄士敏 王修 李玉权
目的 加强输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增强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提升护士全员输血技能, 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输血风险, 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建立健全的输血管理体系, 加强输血各环节管理, 严格执行操作, 加强输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增强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保证安全、有效的输血。结论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管理对安全输血, 防止输血差错事故有重要作用。
成分输血;护理管理;输血安全
临床用血安全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为保证输血安全, 我国卫生部(现卫计委)已制定了输血的政策和法规,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政策法规并能熟练的掌握输血护理技术, 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 减少输血风险。通过临床实践和持续改进, 本院建立了较健全的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 加强输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增强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护士应掌握的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2 心理护理
2.1 输血前心理护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创建人性化就医环境;对持有不同心理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减轻和消除其负面情绪, 树立康复的信心, 同时还应注意对患者的亲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从而影响到治疗和康复。取得患者亲属的密切配合, 让患者和家属达到最佳心理境界。
2.1.2 多数输血者特别是对初次输血的患者来说, 或多或少都有紧张、恐惧或悲观失望的共同心理, 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解释, 告诉受血者和其亲属, 供血者献血前已做过常规检查, 所以血液制品的质量是可靠的。
2.1.3 由于患者病程较长, 因疾病本身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对输血产生焦虑对抗心理所占比例较大, 需进一步介绍有关血液和输血知识, 输血与个案疾病的关系, 多介绍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 以减轻患者的顾虑, 增强其信心。
2.1.4 对输血知识有一定了解或多次接触输血治疗的受血者, 易产生依赖心理, 护士则应讲明输血只是一种替代疗法,并非唯一的治疗手段, 鼓励患者全方位配合治疗和护理[2]。
2.2 输血中的心理护理 输血过程中, 应加强巡视, 细心观察和予以必要的陪护, 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信任, 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和顾虑。出现输血反应时, 除了护理技术上的积极处理外, 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 护士陪伴在病床边加强观察, 及时处理输血中发生的细小问题, 取得患者的信任, 增加其安全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人员, 及时检查治疗, 并将血袋妥善保管, 以备查明原因。
2.3 输血后的心理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患者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 故仍应加强巡视, 细心观察, 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发的迟发性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 也有益于提高患者对输血的正确认识, 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正确关怀,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技术操作流程
3.1 血标本的采集 护士查对《输血治疗同意书》是否有患者或家属签字, 《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有两级医师核准并签字。携《临床输血申请单》到患者床边, 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 采完后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注明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 将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双方核对并确认。
3.2 取血与核对配血合格后, 由护士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时双方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献血编码、血液种类、血液外观、贮存条件、失效期、血袋无破损渗漏,确认无误双方共同签字, 用取血专用箱取血。
3.3 取血后血液的保管血袋要轻那轻放, 不要震荡血液, 以免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 不得自行贮存。
3.4 输血前核对由两名护士带病例到患者床旁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 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 再次核对血液信息后进行输血。取回的血液要在30 min内输注, 输血刚开始时速度要慢, 特别是输血前15 min, 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血液种类调整输注速度。连续输血过程中更换血袋前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管路, 不能随意在输血管路中加入其他药物。护士在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按法规操作, 把自己应负的责任落实到每一步, 并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免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3.5 输血完毕后, 执行输血的护士应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 患者基本信息、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血型、血液种类、血量及患者状况等。输血后血袋置入专用密闭容器, 送至输血科至少保存24 h。
4 小结
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 护士除了掌握血液的基本知识和不同血液品种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外, 还应充分了解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护,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输血过程, 以达到输血护理的最佳效果。
[1] 刘景汉, 王德清.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28.
[2] 李飞, 翟小碧.临床输血的护理.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5): 441.
2014-07-08]
130021 吉林省肿瘤医院输血科
李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