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非税收入创新管理探讨

2014-11-11魏彦

商业文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户非税税收收入

魏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的非税收入不仅可促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还可提高社会各项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极为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可开始进入了一个三大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体制创新)的关键发展时期。根据国家及各地方现已出台的政策法规,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项目主要有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及资产的有偿转让和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的营运收入、公益金及政府性基金、罚款没收收入和捐赠收入等以及上述收入产生的利息。一般情况下,不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基金归入非税收入进行管理管理。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特点

首先,从在非税收入的增长而言,我国非税收增长明显且有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官方数据,以及经过较为准确的统计,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0%,并且还有着稳定增长的空间;其次,从整个规模来看,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整个的非税收收入占到了我国总GDP的10%左右,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0% ,及时按照非税收收入本身统计较小的口径进行统计,也就是除去体制外的非税收收入的量,比例也在35%-50%之间;最后,从非税收收入的管理制度方面来看。整体上而言科学性以及严肃性还不足。目前我国对于非税收收入的管理主要施行预算外管理办法,这便是默许了一部分的灰色非税收收入的存在,其主要的用途是解决中央地方在财权事权分配关系上的划分问题。

二、我国非税收入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收费项目繁多,管理范围尚未覆盖

收费项目过于繁多,并且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以及欠规范的地方。根据财政部综合司的有关数据,全国性税收项目在2000年总数达到了200多项,2002年总数更是达到了335项,每个省的收费项目平均在100项以上,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察以及规范的体例,管理范围尚未覆盖。

在实际情况之中,地方性政府在大力对事业单位性质收费作出了全面清理,但是成效还是不大,没能够彻底改变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所以政府仍然需要作出较多的努力,努力规范了目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现代化管理制度。

(二)资金利用的效率过低

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部分政府单位或部门等对非税收入管理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情况之中,根据政策规定推行“收支两条线”后,收入虽然都进入财政专户,但由于受到部门利益驱动,从财政专户拨出使用,由于一直未有一个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专户储存的现象,造成地方领导误认为财政还有预算外融资信用放款职能,与财政退出竞争领域的信用放贷政策相违背。

(三)原预算外专户会计核算不一致,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不

到位,对非税收入法规制度的落实以及结算专户的设置带来

障碍。预算资金管理及核算政策各地不一,有实行政府按照

比例调控的,也有实行定额上缴的、定额抵支的、下达收入任

务指标高比例返还的等等。对于单位会计来说,仍是唯利益而为,中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很早就把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划入国家,但一些单位会计就是不按规定执行,不把收入纳入财政专户进行核算,而在单位内部直接坐支。这些都对国家和地方非税收入方面的法规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带来了障碍,使得结算专户在实际中显得尤为混乱。

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途径

非税收入是政府合理利用不同收入渠道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收入分配以及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基础。

(一)做好征管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

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管,非税收入实现网络的监督以及管理能够规范化非税的征收以及使用,对于非税的收入的监管必要的监督是不可少的。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是一柄利剑,能更中要害的击穿那些违法犯罪的面具。首先需要建立并且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全面发挥以及激励财政部门的作为,其中具体而言,主要是应该做好非税收入的网络曝光度,使得网路能够对那些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行为及时做到监督,坚决将损害国家利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消除非税收入的增收压力。衡量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应是税收收入的总量及其增长幅度。经济增长能带动非税收入的增加,但其关系并不很明显。如果收费政策没有重大变化,非税收入的数量变化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不应将非税收入作为经济增长的考核指标,对非税收入的考核重点应是其管理的规范性,主要是对乱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及现象进行考评。因此,为缓解甚至消除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非税收入方面的增收压力,建议不要把非税收入纳入考核指标的范嗣,应将“非税收入”指标完全从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剔除出来。

(三)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消除对非税收入的负面影响

非税收入之中最重要的组成便是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的内涵主要是在计算地方的财力时候,为了做到数据的科学性,将非税收入按照了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以及归集。转移支付制度使得非税收入产生了较为灰色的边缘性。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为了某种利益相关的目的,主要是想要获得资金支持,想方设法调整减少非税收入的规模,但是这样抑制了地方管制非税收入的积极性,并会使其误认为规范管理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对非税收入进行管理以及优化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制度之中特别是需要改善非税收入折抵财力的方法,让地方主动公开非税收入。

(四)统一政府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政府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全面并且完整的反映政府的活动,要求政府预算必须包括全部财政收支。首先,政府的收入方面,对于名目繁多的非税收入的管理应该纳入到政府正常的收入之中,全部缴入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其次,是支出管理,政府的部门预算能够全面反映部门所属政府的性质以及指出状况,对于支出预算的管理,应该按照财政部门本身的职能以及业务的需要然后统筹安排并且按照一定的等额进行供给。

参考文献

[1]李沁原.论政府非税收入的法律规制[D].重庆大学,2013.DOI:10.7666/d.D354587

[2] 李敏蓉.论如何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的调控水平[J].知识经济,2013,(24):81

[3] 傅长辉.浅析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J].西部财会,2013,(12):72-74

[4] 姬新平.政府非税收入现状、问题及管理创新初探[J].商情,2013,(30):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户非税税收收入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我国非税收入负担率分析
关于加强地方财政专户管理的几点思考
China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县级财政专户管理的思考
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
浅析云南省非税收入稽查机制
金融监管风暴来袭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不会刻意抢“一对多”第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