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说书
2014-11-10付玉琴
付玉琴
陕北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流传于陕西省延安、榆林地区,千百年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种曲艺形式的主要乐器是三弦和琵琶。以琵琶伴奏为主的,叫做琵琶说书;以三弦伴奏为主的,叫做三弦说书。除了三弦和琵琶外,另在小腿上绑上甩板,手上绑上蚂蚱板,一人坐唱,自弹、自打、自唱,方便灵活。从前它属于盲人或残疾人养家糊口的一种谋生职业,身体健全的人一般是不允许从事这一行当的,更没有女子参与。
陕北说书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撂地摊”,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就可以听书,极为随意,只要有人听,说书人就会即兴表演。陕北说书过去一直是靠师傅言传身教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性的记载。所以,十个师傅传十个徒弟,他们的说法、唱法都不一样,没有规范。后来,表演艺术家韩起祥从事陕北说书后,来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和贺敬之、林山等成立了边区文协说书组,开始了陕北说书“走正路、编新书、唱新书”运动,才对陕北说书的剧本、音乐进行了收集、整理。从此,陕北说书出现了韩起祥自编自创的《时事转》《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优秀剧本。
陕北说书过去是下九流人的职业,更没有女子参与。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艺工作,盲艺人的地位也提高了,场地也从撂地摊登上了大舞台。
陕北说书过去只有三种调,即平调、苦调、武调,后来经过韩起祥等人的多年实践,大大丰富了陕北说书的曲调,现在常用唱腔有九腔十八调,大都是从民歌、信天游、秦腔、踠碗腔、眉户、山西晋剧、民间小调等借鉴发展而来。伴奏乐器由一把三弦伴奏发展为多种乐器伴奏,加进了板胡、二胡、笛子、扬琴、电子琴、木鱼、小镲、小鼓等。表演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一人一马一杆枪、自弹自唱发展为多人演唱,有单人说书、多人说书、走场说书、情景说书、说书剧等。
单人说书:一个人弹奏并完成所有说书内容。
多人说书:两人或以上的组合说书,一般的是一两个人拿四页瓦,其余的为伴奏乐器,两人分唱、对唱或合唱与伴奏人员呼应。
走场说书:多人表演,乐器有站立伴奏、坐下伴奏,一个人或多个人拿四页瓦说唱。
情景说书:要专门创作剧本,还要作曲,演员和演奏员可承担多种角色演唱,展现情景画面。
说书剧:首先要创作剧本,要有人物、故事情景,还要有特定环境、乐队伴奏等。
陕北说书是一个地域性比较强的曲种,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及宁夏盐池、甘肃华池等地。陕北说书的“唱”是有音乐的“说”,“说”是没有音乐的“唱”。也可以说,“唱似说,说是唱”,这就是陕北说书独具的特点。
陕北说书有人物的跳出跳入,可归纳为“慢平紧快,喜怒哀乐,男女老少,鸡叫狗咬”。说古书的时候也分“生旦净末丑”。它的故事性强,富有戏剧性,可归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道白是骨头,唱就是肉。唱词一般用的都是五字句、十字句,也有不受限制的,语言纯朴,通俗易懂。
陕北说书是盛开在曲坛的一支轻骑兵。革命战争时期,说书大师韩起祥曾给毛主席、周总理说过书,并用他的三弦机关枪打击敌人,宣传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关注陕北说书,给予了多方关怀和极大的鼓励。韩起祥做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曲协第一副主席,回到延安后,成立了延安曲艺馆,招收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女弟子,打破了自古以来没有女子说书的先例。邓颖超同志还亲笔为延安曲艺馆题过词。2006年,陕北说书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责任单位为延安市曲艺馆。这些年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陕北说书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方面大量做了细致的工作,对陕北说书艺人重新造册登记,建立档案,采录了民间老艺人的传统段子,先后采取汇演、办培训班等方式全方位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民间艺人的说书水平,有效地推动了陕北说书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仅延安榆林两地的说书艺人,就已达千余人。陕北说书这个曲艺种类,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进一步发展创新,发扬光大,创造更多的精神食粮,服务于人民大众。
栏目责编:魏建国 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