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写作

2014-11-10王馨

延安文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杂记书籍文字

王馨

2010年,我整理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秋在室杂记》。

在此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读读写写的习惯,也一直对此充满兴趣。读到一本好书会激动,写出一篇文章会兴奋,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两句自以为美妙的话,也会赶紧找纸笔记录下来,夹在什么书里,偶尔翻出来默念一遍,体会一种独自咀嚼文字的快乐。

这只是一种生活和娱乐的方式,随性随意,自由快乐,没有什么宗旨,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虚心向学,没有请教于名家,甚至很少与人交流,很少刻意投稿发表。我一直认为,写作和读书一样,都是很安静很自我的事。

我将大部分书籍赠给了亲友、同事和领导,出版社通过书店销售了四五百册,网上也有一定的点击率,他们支付了书款和网络阅读的提成,我得到了数目虽小但颇有意义的一笔稿酬。

因为这本书,我听到了一片赞誉声,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不止一遍读过我的文章。一些朋友将书置于案头,时常翻阅,并跟我交流阅读体会。还有那些陌生的天南地北的读者,他们在今天这个时代,耗费自己的时间阅读一个普通作者的书,对此我心怀感激,也深感惭愧。重新翻阅自己的书时,我经常因为自己当初散漫随意的写作态度而自责。

《秋在室杂记》之后,我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写作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事。如同一个美丽而懒散的女人,独自呆在家里,可以卸簪散发、素面朝天,但出了厅堂,总得梳妆洗漱,怀着恭肃之心,以端庄的姿态去见世人。

一直以来,我对于与女性有关的文字有浓厚的兴趣,也陆陆续续搜集了很多女性文学作品、女性文学史研究以及与女性有关的服饰、绘画、女红等书籍。虽然关于她们的文章和书籍随处可见,但我觉得,我似乎离她们要更近一些。

2010年的除夕,我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完成了我的古代才女之首篇:《雾里寻她——读朱淑真和她的<断肠集>》。之后又陆续写了《枇杷深处觅薛涛》和《王谢堂前柳絮飞——魏晋风度与谢道韫》等。

我喜欢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喜欢读大量的杂乱的书籍和资料,这种习惯,有时会让我陷入无穷尽的资料中。在寻找历史真实和寻求文学表述方式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因为写作而矛盾而痛苦。

但我喜欢历史文化类散文对于知识、语言以及个人思想的要求。我喜欢那种过尽千帆后豁然明朗的感觉。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这不再是自由的随性的讲述,而是经过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思想表达。

相比较于历史文化类散文,写家族故事便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那些年我们的亲戚们》如同一条源自心底的小河,随着我的思绪自然地流淌,不需要修饰,不需要约束,我只把自己深深地浸入记忆的海中,再将那过往的一切真切地讲述出来。

我感激所有喜欢听我讲述老故事的熟悉或者陌生的朋友,他们让我知道有些东西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我也喜欢把一些曾经的人物和故事用自己的文字表述出来,因为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能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在这样的时刻,写作无疑是一件非常唯美的事。

写作是一种兴趣,一种生活,不是工作,也不是目标,它应该和读书一样,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人间乐事。

我对自己的希望是,经历一番寻找和修炼,最后仍然回归到自由写作的状态。

猜你喜欢

杂记书籍文字
鲁迅与“书籍代购”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欧拉秀玛杂记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泰安杂记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村居杂记
文心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