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

2014-11-09王宏丽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煤炭

王宏丽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重要物质支撑,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煤炭工业的能源基础地位。因此,基于煤炭基地建设的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影响力也必将深深作用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一、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

(一)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必然性

中国能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中国探明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13.3%;但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0.9%、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1.5%,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无法撼动。2012年,中国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6.6%,石油占比18.8%,天然气占比仅5.2%。严格控制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产业,原则上不再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天然气化工产业,而用煤炭取代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同时,只要石油价格上涨动力强劲,煤炭价格下降,未来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就会提升,煤制油、煤质烯烃和煤质乙二醇就将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并且,国产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技术正日益成熟,煤制烯烃DMTO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新型煤化工行业的推广已具备客观现实条件。

伴随着中国东部煤炭资源量大幅减少、全国能源基地逐步西移的发展趋势,新疆日益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替区和战略能源储备区。进入“十二五”时期,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按照国家电网规划,2020年前准东地区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首站,届时,新疆准东地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发电基地。

(二)新疆煤炭资源独特的禀赋优势性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39%,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国十分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和战略性能源储备区。截至2012年底,新疆查明资源量3145亿吨,位居全国第三。根据第三次资源评价报告,新疆煤层气资源也很丰富,预测资源量9.5万亿立方米以上,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6%,居全国前位。

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外,新疆其它地、州、市均不同程度的赋存有煤炭资源。其中,北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和东疆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及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州、市煤炭资源储量约占新疆预测煤炭资源总量的98%左右;南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四地州煤炭资源储量仅占新疆预测煤炭资源总量的2%左右。因此,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高度集中于北疆地区。同时,新疆煤炭成矿条件优越,煤层厚,适合建设大型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好,煤质多适合于煤气化和间接液化,是优质动力和煤化工、煤制油用煤。

(三)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紧迫性

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疆各族儿女的共同诉求,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进程中,正投身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重任中,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居民的消费结构快速优化,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难以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全国以及疆内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疆能源的供需矛盾必将进一步显现。因此,倡导节能降耗、发展低碳模式、减缓环境压力、掌握先进技术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的建立诉求,必然更加突出。

目前,新疆能源建设仍然滞后,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性问题比较突出,仍存在拉闸限电的地方,尤其是南疆缺电比较严重,农村能源利用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加大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确实保障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新疆煤炭、电力、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产业

近年来,新疆煤炭行业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煤炭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工业增加值14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

1990至2012年,新疆原煤产量总体呈现平缓上升趋势,直至2006年开始,出现稳定性双位数增速的发展趋势,产量由1990年的2100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1364.99万吨,增长5.50倍,22年间产量的平均增速为8.88%。特别是自2006年至2012年,原煤产量平均增速达到19.60%,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2012年,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3.74%,是山西、内蒙古煤炭产量的14.9%和12.6%,与我国煤炭富集省(区)相比,差距较大。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新疆煤炭产量排名位居全国第6位,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1%。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新疆能源基地规划到2015年一次能源生产为3亿吨标准煤,仅为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占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一次能源生产的11%。

(二)电力产业

截至2012年底,新疆发电总装机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38.1%。其中水电、火电、风电分别占13%、76.4%、9.9%。全年完成发电量11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8%,高于全国30.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疆电外送”32.8亿千瓦时,增长1.9%。截至2012年底,新疆750千伏线路长度2038公里,220千伏线路长度15490公里。新疆与西北电网750KV第二通道建成投产,哈密-郑州±800KV等疆电外送通道正在建设。

1990至2012年,新疆发电量呈现逐步增长趋势,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稳定性双位数增速的发展趋势,发电量量由1990年的69.79亿千瓦时,增加至2012年的1187.48亿千瓦时,大幅增长16倍,22年间发电量的平均增速为13.75%,特别是自2003年至2012年,发电量平均增速达到18.79%,增长势头强劲。

在新疆的电力通道建设中,新疆与西北电网4回750千伏(哈密—敦煌、哈密—沙洲—鱼卡—柴达木双回750千伏交流线路)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已累计向西北主网及华东电网(江苏、浙江)送电突破100亿千瓦时。“疆电外送”第一条通道哈密—郑州±800kV直流输电工程(输电容量为800万千瓦)整体工程正在验收及启动调试阶段;配套660万千瓦外送火电项目(国投2×660、国电2×660、国网4×660、瑞虹2×660)已取得国家能源局“路条”。配套风电一期200万千瓦、二期800万千瓦、以及125万千瓦光伏项目国家能源局已核发“路条”,计划2014年全部建成投产;“疆电外送”准东—华东第二条特高压通道落点方案已完成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家能源局,10个共计1320万千瓦配套外送电源建设项目已上报国家;第三条通道哈密—内地特高压直流送电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750千伏电网网架建设、凤凰—乌北郊、吐鲁番—巴州、伊犁—乌苏—凤凰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2011—2013年6月底,全疆新增750千伏线路1006公里。

(三)煤化工产业

截至2012年,参与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企业119家,其中发展煤转化项目的企业占比达57%,规划建设煤化工项目94个。兖矿60万吨醇氨联产、宜化煤制化肥、广汇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在国家印发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9个省区建设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包括新疆准东、伊犁2个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目前,煤制天然气项目在自治区发改委已备案30个,总产能1050亿方,庆华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期13.75亿立方米已建成投产,中电投霍城6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伊犁新天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准东300亿立方煤制气项目得到国家路条。

2012年10月,横跨10个省(区)能源运输大动脉——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建设,其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新增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其中5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气外输主要来自伊犁,新疆煤制气的外运通道将更加通畅。同年10月,塔城和什托洛盖煤田跃升为预测储量为810亿吨级的特大型整装煤田,该煤田的开发建设不仅可带动当地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还将强力支撑新疆第五大煤炭基地(克拉玛依—和布克赛尔),对新疆煤炭基地建设及煤炭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吐哈、准东、伊犁、库拜、克拉玛依——和丰等五个煤化工基地已成为煤化工企业的投资热土,新疆煤炭煤化工产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疆现已编制矿区总体规划41个,规划矿井327处,规模达16.15亿吨/年,其中批复了哈密三塘湖、准东煤田五彩湾等矿区总体规划18个,规划规模7.58亿吨/年。已核准开工建设准东煤田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等16个煤炭项目,建设规模4775万吨/年。国家同意建设国投伊宁热电厂、神华乌市米东煤矸石热电厂等22个火电项目(含3个“疆电外送”配套电源项目),总建设规模1917万千瓦,为把我区建成国家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议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已经成为替代油气供应的重要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疆基于煤炭资源的禀赋优势,一定要把握好发展机遇。但是,要立足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才能为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节能降耗和降低污染提供可能性。同时,现代煤化工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基础工业,需要有稳定的资源保障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廉价原料支撑和资金投入能力是决定煤化工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这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起步晚、煤化工生产经验不足、煤化工产业人才匮乏、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水资源供给分配能力有限的新疆而言,存在较大的挑战与困难。

(一)加大政策支撑,夯实发展保障

目前,煤炭煤化工产业发展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诸如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影响、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及新疆自身煤炭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问题,使煤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存在滞缓因素,因此,要密切关注煤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首先,要应对国家能源战略,准确判断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针对性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配套措施,确实提升新疆对煤炭煤化工产业企业的吸引力,引导产业聚集,促进煤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其次,政策导向上确保资金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上,设立煤炭煤化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实施国家设立的各类工程项目。并且,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拓宽资金来源。

第三,政策导向上确保先进创新技术及规模企业的行业进入,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各种手段,发展节能高效项目、清洁环保项目,大幅度提高能源系统效率,不断提高能源综合效率,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高缓解生态压力的能力和手段,以尽可能小的能源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尽可能大的发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煤化工产业的集约发展道路。

(二)创新科学技术,构筑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是煤炭煤化工产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与产能过剩的传统煤化工有着本质区别,是能源转化的应用,能源战略意义重大。

煤制油行业能源战略意义重大,审批速度加快。煤制油技术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前者能源转化效率更高,但技术条件更为苛刻,商业规模不大,目前只有深化实现商业化;后者技术更成熟,神华、伊泰、潞安均已商业化成功,扩能项目陆续获批。

煤制气行业转化效率最高,商业化前景好,输气管道配套是关键。煤制气的技术线路最短,能源转化效率为新型煤化工中最高,达到60%~65%,大唐克旗项目一期已在2012年7月全线打通。准东申请批复的10个煤制气项目总计300立方产能未来都将依托于中石化在建的新粤浙输气管道。

煤制烯烃行业技术最为成熟,盈利能力较强。煤制烯烃DMTO和MTP技术在国内最为成熟,已得到商业化应用,其中神华包头项目已具备较好盈利,大唐多伦项目也实现70%以上负荷,但单耗和盈利能力还未达到项目预期。自主研发的DMTO技术全球领先。

煤制乙二醇行业目前面临技术突破问题。煤制乙二醇工艺路线大多采用草酸酯加氢法,丹化通辽项目工艺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面临产品达标问题。

但目前中国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转化效率和发电相比优势并不明显。煤直接发电能源转化率为45%,煤直接液化技术能源转化率在58%~60%之间,煤间接液化技术能源转化率在40%~42%之间;煤制天然气技术能源转化率在60%左右。现在能源企业正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能源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鉴于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高要求、高标准的特征,国家发改委始终持有适度发展的态度,因此,新疆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一定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切实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和综合利用,切实落实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工作。

在煤炭开采关键技术上,实现生态脆弱区的煤炭开发技术、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共采关键技术、煤矿防火灭火技术、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重点技术的突破;在煤化工关键技术上,实现煤气化、煤液化、煤炭的非燃料利用等重点技术的突破。

加强煤炭煤化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现有职业院校为依托,加快涉煤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与内地煤炭院校对口支援、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

(三)加快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改革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是构筑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

加强行业管理。注重战略谋划和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实施行业管理。减少行政干预、简化行政审批。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行业统计、预测、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政府绩效。

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积极吸引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企业参与开发煤炭勘探开发、管线、管网、电网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企业发展煤炭煤化工产业,特别是对开发利用难度大、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的产业项目,勇于改革,实现税费减免。在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试点基础上,扩大资源税费范围,进一步提升新疆自我财力的积累能力。

积极推动价格机制改革。完善煤炭、电力的市场运行机制,研究各种能源产品的联动机制,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能源稀缺成本、开发利用成本、市场供求成本和环境因素成本。积极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探索可再生资源配额交易等制度。推进能源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货、长期合约、期货等交易形式。

[1]新华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news.xinhuanet.com

[2]中国经济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http://www.ce.cn/cysc/ny/zcjd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十二五”规划》,内部资料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http://www.gov.cn/jrzg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1991-201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9

[8]努尔·白克力、王伟中、施尔畏主编.科技支撑引领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2

[9]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

[10]王宏丽.新疆资源开发·能源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J].新疆社会科学,2013.05

[11]竹效民.浅析新疆向西开放与我国油气能源战略安全[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煤炭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政策与应用分析
煤炭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煤制乙二醇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