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11-06蒋勇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小学生

蒋勇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发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单元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简介该单元的阅读知识与要求,提出本单元课文的特色、重点,概括本单元讲读和自读的阅读目标,唤起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又如,在单篇课文教学时,可用短小的故事,或名言佳句,或直接用实物,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当然,设计问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因为学生好胜心、自尊心非常强,所以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这样,学生答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有成功感。有人曾说:“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和能力就会猛增。”所以说,成功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动力。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广读。在阅读方法的引导上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我指导学生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四读”——浏览、略读、精读、悟读。浏览的速度比较快,主要用来阅读报纸、搜集信息;略读常常一目多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悟读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四种方法可以交叉进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3.学会选择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向学生推荐,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小学生对“阅读”理解不深,他们只简单地认为阅读就是只看书,不思考,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于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行语文教材不乏名篇佳作,传诵不衰,有常读常新之感。然而学生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呢?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准备阅读时,面对阅读材料,或茫然,或望而生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长期沉浸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而机械的阅读教学氛围之中,养成阅读的惰性。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语文课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因此,在课内教学时,我尽量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课外,要经常督促和指导他们阅读,要求他们做到如下几方面:第一,要多读,除了课本之外,还要有选择地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刊,多方面吸取。第二,要多思,读了文章之后要认真思考。第三,要多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第四,要善于运用。这样,经过我长期督促和指导,加上学生持之以恒,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阅读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四、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好文章才能写好文章,写又能反作用于读,写作可以促进阅读,使读更深、更自觉。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都尝试过,在教某些课文之前,先安排学生写这类的作文。不少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笔,在学生犯难之际,教师指导他们研读课文,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为了写好作文,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而且,在经过老师的指点后,学生会豁然开朗,兴趣倍增,读得进去,用得顺手。这种让学生带着作文的任务去读课文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写读后感和写评论也是以写促读的方法。读后感是先读课文而后写出感想体会,评论是就课文本身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优劣、得失、高低进行分析。它们的前提都必须要“读”,读得懂才能写得出,读得深才能写得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虽难,但还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我们教师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引导得当,教学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可以大面积提高的。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