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综述
2014-11-06万美容王芳芳袁本芳
万美容 王芳芳 袁本芳
摘 要:有关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关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有240余篇,有部分著作涉及师德建设机制的内容,但尚未发现公开出版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学术专著。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发现,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组织机制、教育宣传机制、监督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 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4-0102-03
检视公开出版的高校师德建设的专著,内容主要涉及师德现状及原因、师德建设途径和方法等,没有专门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机制的著作。为了全面掌握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的总体现状,我们运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II辑”数据,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师德机制”、“师德建设机制”、“高校师德建设机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高校师德建设领导机制”、“高校师德建设教育机制”、“高校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建设激励机制”、“高校师德建设评价机制”等研究主题进行了多次检索。检索发现,从《青海师专学报》1991年第3期发表赵瑞麟《谈高校师德建设及其激励机制》一文以来,学术期刊发表的关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有240余篇,但2000年之前非常少,共有5篇。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论文明显增多。就其内容来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涉及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设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因与必要性以及各种机制的建立等,而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领导机制、教育宣传机制、监督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
一、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研究
不少研究者认为,为加强学校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有力领导和有效组织,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组长,是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分管副书记和分管校长作为副组长,是师德建设的直接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有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工会等部门。学校形成了由党委领导、行政组织实施,工、团等组织积极参与的师德建设管理体系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2]“学校二级教学单位成立相应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并对师德建设负有直接责任,要合理分工,落实责任,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教师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3]
不少研究者指出,高校师德建设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这是构建组织领导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领导小组要研究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总体规划、年度目标,明确当年师德建设的主题、主要内容、主要措施等,让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师清楚了解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年度任务和具体要求。”“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的参与度越高,自觉参与目标实施的能动性就越大,这样就越容易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教师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体系。”[4]在制定目标和措施的同时,还要“加大精力投入和经费投入力度,定期开展师德状况分析,研究师德建设工作。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众团体紧密配合,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合力”[5]。
二、关于高校师德教育宣传机制研究
高校师德建设的教育宣传机制,主要在于通过师德教育与宣传,达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师德水平的目的。一般认为,高校师德建设教育宣传机制的建立,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进行师德教育,需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师德宣传教育体系,使师德宣传教育贯穿于师德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区分不同对象进行教育宣传。师德教育的对象包括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两类,前者是后者的补充力量,师德教育应有不同的要求。“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工作的目标为:在教师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师德师风,实现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为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培养一支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教师队伍。”[6]“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为主。其目标为在准教师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流教育价值的导向,灌输并陶冶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去培养未来教师队伍的教育素质。”[7]对在职教师进行师德宣传教育,主要是“抓好岗位教育,寓师德教育于工作之中。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8]。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师德宣传教育,主要是要抓好岗前培训,“进行包括师德、校情、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实行严格的导师制度,选择德才兼备的中老年教师做青年教师的导师,在思想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9]。教师师德教育还要“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岗前教育培训与岗位教育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教师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10]。
第二,不断完善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教育形式必须是能够有效地实施教育目标体系的载体,要丰富多样,吸引教师主动参与。”[11]在高校师德建设的宣传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师德建设要在高校范围内取得成效,就必须把全体号召和模范带头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通过宣传营造出气氛浓厚、声势浩大的舆论环境。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一是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集中组织教师利用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时间开展师德建设的讨论。二是通过广播、板报、橱窗、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建设。三是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形成优良的师德风范,推进全校师德水平的提升。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师德建设中的互动作用,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
三、关于高校师德监督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师德监督激励机制是指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和其行为目标的选择起督促、制约与引导作用的系列措施与制度。“监督激励机制作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具有调控、预防、补救、改进和提升的功能”[13],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而要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监督激励长效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合理的监督方式和健全的监督组织机构。有研究者提出,“师德监督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网上公示与BBS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4]。还有研究者提出“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组织监督、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15],“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以及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建立起师德问题公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16]。
第二,要有及时的监督信息反馈。即“高校师德建设的决策机关-党委发出信息后,通过下属各部门把信息传输在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及时收集信息,再把收集到的信息返回到决策机关,以便对师德建设决策进行修正和调整”[17]。同时,还要把监督的结果与教师评定、聘用、评优、晋升、奖惩等挂钩。
第三,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高校教师是社会中较为独特的群体和阶层。因此,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运用激励方法具有特殊的作用。激励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非常必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师德建设的激励制度,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18]
四、关于高校师德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师德考核既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考察和评定,也是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转换机制及教育渠道和方式。”[19]所谓师德评价,即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它“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道德品质的道德价值的活动”[20]。而要进行师德考评,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师德规范考评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21]。
第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有研究者提出“建立师德考评指标体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为主要内容”[22],“其中,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规范等,都应该是师德评价指标中必须具备的要素”[23]。但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之间各有特色,高校教师也富有个性特点。因此,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不必整齐划一,可在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下,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依据自身特点和评价目标,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评价标准”[24]。
第二,制定多样化的考评方法。有研究者指出,“师德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三个层面进行”[25],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定期考评教师的师德表现。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师德的考评还应注意考评的动态性与长期性,“师德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考核教师师德好坏应“看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品德、是否坚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26]。另外,在考核的手段上,大都认为还应坚持公开与隐蔽相结合,通过观察、交流、面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师德的真实表现予以评价。
第三,注重考评结果的实效性。注重考评结果的实效性,就是要将师德评价的实际效果和评价结果进行有效运用。有研究者提出应建立师德档案袋,“把经过公示认可的考评结果予以建档,作为教师聘用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并与职称晋升、调整工资、表彰先进挂钩,在激励先进的同时,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27]。大多数研究者赞成将师德考评结果与晋升、奖惩等挂钩,但也有研究者指出“师德评价不是为了对教师的品行进行‘定性或‘定论,而在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为了促进教师师德的提升”[28]。
参考文献
[1][9] 刘连富.“三位一体”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统计与管理,2012(6):169-170.
[2][3][11] 哈斯也提·艾力,张涛.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8.
[4] 敬枫蓉,戴丽红.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提高师德建设水平[J].理论与改革,2009(4):127-129.
[5][6][19]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5-236,230,243.
[7][8][24] 王文升.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发展,2007(3):76.
[10][20][21] 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216,249,216.
[12] 徐谡,杨直凡,等.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政工研究动态,2008(7):35-37.
[13] 洪玉兰.关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7):18.
[14] 林宁,王劲松.论高校师德建设及其激励监督机制的构建[J].理论月刊,2006(3):157-159.
[15] 吴九占.论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6(8):24-25.
[16] 张建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J].今日科苑,2009(12):1671-4342.
[17][25] 王德勋.高校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及目标考核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69-72.
[18] 韦诗业.论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4-76.
[22][27] 张丽萍.试论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的构建[J].黑河学刊,2010(5):81-82.
[23] 郑婧伶,徐英.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机制评析与重建[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9-62.
[26] 黄丽贞.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完善师德评价机制[J].大学教育,2012(3):77-79.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