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激活音乐课堂
2014-11-06潘宗善
潘宗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各年级,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的“师本位”教育观念仍然广泛存在,具体表现在不少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想当然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规定动作”,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因此,笔者认为变“师本”为“生本”、充分了解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是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前提。
二、“生本”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尊重学生的个性。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倡导“爱听、敢说、乐学、会演”的高中音乐课堂氛围,提倡“动静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生生主动交流、师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教学氛围。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音乐课堂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享受获取知识技能的成就感,更要让学生感受“交流与合作”的乐趣,特别要反对“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
三、“生本”音乐课的教学实施
1.实施准备
为了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实施“生本”音乐课之前,教师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意愿(见表1),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做好实施课堂合作研讨、合作表演、合作演说的准备。
师生共同讨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达成“动静结合、人人参与”的学习共识,初步确立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学习知识与技能、合作表达与表演四种课堂活动形式,活动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机调整。
2.具体实施
(1)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全身心感受音乐的情绪、思想意境,把握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遵循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亲到疏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草原放牧》是一首传统乐曲,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排斥心理。笔者为了拉近学生与《草原放牧》的心理距离,一上课分别用钢琴和竹笛演奏了儿歌《草原小姐妹》,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很快就走进了与其背景相似的《草原放牧》的情绪里,并通过聆听重温了历史故事,感受了主人翁的思想情绪和那个时代的恩恩怨怨,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2)说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或发挥想象,对所听音乐或相关问题,进行表达交流活动。
笔者认为,课堂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表达和倾听,而交流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也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当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场所时,学生们便能产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课堂提问的设计。笔者认为,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课堂提问要调动每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聆听音乐时,笔者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听完之后,以同桌或前后桌2~4人为小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这样就会有不同观念、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
事实证明,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见解,精心设计课堂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3)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带领高中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笔者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从“挖掘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设计了“课堂阅读提问”环节,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知识”“探究与拓展”板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前言后,有同学对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义提出了疑问,也有同学想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等等,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和学生们一起对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探讨式”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演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参加音乐实践的舞台,笔者设计了“课堂表演”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座位或兴趣爱好自找合作伙伴,遵循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登台亮相的原则,学生们可以选择表演节目、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或综艺节目、发表对各种音乐活动与现象的看法等,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表演一次。
考虑到不少学生自小学起就没有当众表演过节目,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们由起初的不太愿意登台,逐渐变得大胆、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学生选择介绍自己喜欢的球星,编辑了体育赛事精彩镜头,并配上了恰当的音乐;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准备了精彩电影片段及配乐欣赏等。
四、小结与思考
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情感外延和精神内涵,要求参与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方可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而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加之高中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因此,“照本宣科式”的音乐教学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语言表达与音乐表演),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客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分享智慧、分享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湾街道布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各年级,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的“师本位”教育观念仍然广泛存在,具体表现在不少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想当然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规定动作”,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因此,笔者认为变“师本”为“生本”、充分了解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是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前提。
二、“生本”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尊重学生的个性。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倡导“爱听、敢说、乐学、会演”的高中音乐课堂氛围,提倡“动静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生生主动交流、师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教学氛围。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音乐课堂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享受获取知识技能的成就感,更要让学生感受“交流与合作”的乐趣,特别要反对“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
三、“生本”音乐课的教学实施
1.实施准备
为了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实施“生本”音乐课之前,教师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意愿(见表1),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做好实施课堂合作研讨、合作表演、合作演说的准备。
师生共同讨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达成“动静结合、人人参与”的学习共识,初步确立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学习知识与技能、合作表达与表演四种课堂活动形式,活动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机调整。
2.具体实施
(1)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全身心感受音乐的情绪、思想意境,把握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遵循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亲到疏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草原放牧》是一首传统乐曲,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排斥心理。笔者为了拉近学生与《草原放牧》的心理距离,一上课分别用钢琴和竹笛演奏了儿歌《草原小姐妹》,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很快就走进了与其背景相似的《草原放牧》的情绪里,并通过聆听重温了历史故事,感受了主人翁的思想情绪和那个时代的恩恩怨怨,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2)说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或发挥想象,对所听音乐或相关问题,进行表达交流活动。
笔者认为,课堂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表达和倾听,而交流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也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当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场所时,学生们便能产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课堂提问的设计。笔者认为,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课堂提问要调动每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聆听音乐时,笔者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听完之后,以同桌或前后桌2~4人为小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这样就会有不同观念、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
事实证明,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见解,精心设计课堂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3)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带领高中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笔者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从“挖掘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设计了“课堂阅读提问”环节,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知识”“探究与拓展”板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前言后,有同学对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义提出了疑问,也有同学想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等等,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和学生们一起对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探讨式”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演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参加音乐实践的舞台,笔者设计了“课堂表演”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座位或兴趣爱好自找合作伙伴,遵循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登台亮相的原则,学生们可以选择表演节目、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或综艺节目、发表对各种音乐活动与现象的看法等,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表演一次。
考虑到不少学生自小学起就没有当众表演过节目,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们由起初的不太愿意登台,逐渐变得大胆、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学生选择介绍自己喜欢的球星,编辑了体育赛事精彩镜头,并配上了恰当的音乐;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准备了精彩电影片段及配乐欣赏等。
四、小结与思考
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情感外延和精神内涵,要求参与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方可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而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加之高中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因此,“照本宣科式”的音乐教学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语言表达与音乐表演),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客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分享智慧、分享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湾街道布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在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各年级,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的“师本位”教育观念仍然广泛存在,具体表现在不少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想当然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规定动作”,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因此,笔者认为变“师本”为“生本”、充分了解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是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前提。
二、“生本”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挖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尊重学生的个性。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倡导“爱听、敢说、乐学、会演”的高中音乐课堂氛围,提倡“动静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生生主动交流、师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教学氛围。
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音乐课堂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享受获取知识技能的成就感,更要让学生感受“交流与合作”的乐趣,特别要反对“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
三、“生本”音乐课的教学实施
1.实施准备
为了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实施“生本”音乐课之前,教师先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意愿(见表1),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做好实施课堂合作研讨、合作表演、合作演说的准备。
师生共同讨论音乐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达成“动静结合、人人参与”的学习共识,初步确立聆听音乐、交流感受、学习知识与技能、合作表达与表演四种课堂活动形式,活动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机调整。
2.具体实施
(1)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音乐,全身心感受音乐的情绪、思想意境,把握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认真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遵循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亲到疏的原则,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的《草原放牧》是一首传统乐曲,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排斥心理。笔者为了拉近学生与《草原放牧》的心理距离,一上课分别用钢琴和竹笛演奏了儿歌《草原小姐妹》,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很快就走进了与其背景相似的《草原放牧》的情绪里,并通过聆听重温了历史故事,感受了主人翁的思想情绪和那个时代的恩恩怨怨,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2)说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或发挥想象,对所听音乐或相关问题,进行表达交流活动。
笔者认为,课堂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表达和倾听,而交流的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也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当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场所时,学生们便能产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课堂提问的设计。笔者认为,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课堂提问要调动每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例如:在聆听音乐时,笔者要求学生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听完之后,以同桌或前后桌2~4人为小组进行交流,每个小组再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这样就会有不同观念、不同思维的激烈碰撞。
事实证明,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见解,精心设计课堂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3)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带领高中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笔者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从“挖掘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设计了“课堂阅读提问”环节,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知识”“探究与拓展”板块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前言后,有同学对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意义提出了疑问,也有同学想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等等,笔者根据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和学生们一起对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探讨式”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4)演
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参加音乐实践的舞台,笔者设计了“课堂表演”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座位或兴趣爱好自找合作伙伴,遵循每位小组成员都要登台亮相的原则,学生们可以选择表演节目、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或综艺节目、发表对各种音乐活动与现象的看法等,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表演一次。
考虑到不少学生自小学起就没有当众表演过节目,笔者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们由起初的不太愿意登台,逐渐变得大胆、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学生选择介绍自己喜欢的球星,编辑了体育赛事精彩镜头,并配上了恰当的音乐;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准备了精彩电影片段及配乐欣赏等。
四、小结与思考
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情感外延和精神内涵,要求参与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方可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而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情趣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加之高中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因此,“照本宣科式”的音乐教学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语言表达与音乐表演),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客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音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分享智慧、分享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湾街道布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