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分类的角度探讨学科服务
2014-11-05黄立冬李作化黄小玲杜杨芳
黄立冬+李作化+黄小玲+杜杨芳
关键词:学科服务;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文献
摘要: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从文献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学科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学科服务要立足一次文献服务,完善二次文献服务,并积极开展三次文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9-0057-03
作者简介:黄立冬(1981- ),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李作化(1956- ),湘南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黄小玲(1977-),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杜杨芳(1987-),湘南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系湘南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地方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YJ23。在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文献知识的收藏与利用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主题[1]。为读者提供的任何服务都是立足对文献知识的科学合理收藏并方便快捷地提供给读者利用,学科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服务,也是对这一思想的体现。学科馆员是实施学科服务的图书馆员,大家普遍认为学科馆员制度发源于美国,引入国内才十多年时间,其实我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早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图书馆开展的为科学研究服务”就是学科服务的萌芽[2],只是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与发展。
1学科服务现状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项目,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办馆质量和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远性基础建设工程[3]。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执行者,美国图书馆学会对学科馆员定义为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评价以及学科服务[4]。我国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超过半数没有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只有40所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学科服务;明确列出学科馆员名单和岗位职责的大学图书馆也只有33所,占调查对象的29.46%[5]。可见学科服务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因为实施的困难度较高,受限于人才与经费的限制很难普及,在地方院校进行推广的更是少之又少。
纵观各实施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领导重视与支持不够,导致缺乏资金支持,也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②学科馆员队伍先天不足,合格的学科馆员十分缺乏,导致服务效果大打折扣。③服务对象认知程度不高,利用得少,读者对学科服务的依赖性没有完全形成,最终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2文献分类与学科服务的层次
既然对文献知识的收藏与利用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科服务也是这一主题的体现形式之一,对学科服务的研究也应从文献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二次、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文献;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文献。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6]。
根据文献的分类情况,学科服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提供一次文献服务是最基本的服务,所有图书馆都提供一次文献服务,学科服务只是将大量文献按学科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供给有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是中等层次的服务,一般大型图书馆都会不同程度地提供一些文摘索引与书目等服务,学科服务也就是进一步把文摘、索引、书目以及其他二次文献按学科进行划分,而不是笼统的提供给读者;三次文献服务是最高层次的学科服务,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图书馆才能开展,当然有此需求的读者也不会很多,甚至可能不再是免费服务。
3文献分类与图书馆学科服务
3.1注重一次文献的收藏
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他们的主流业务都是为读者提供一次文献的借阅或下载服务。对一次文献的收藏与利用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一个图书馆只有收藏了大量一次文献才与其他组织区别开来,才被人称之为图书馆,读者到图书馆最多的服务需求仍然是借阅或下载一次文献。高校图书馆不管如何改进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大量的一次文献服务仍然是其核心业务,学科服务也不例外。
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便于开展学科服务,对一次文献的收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源头上把关。重视文献的采购,广泛收集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师的推荐书目,并让部分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师代表参与到图书的采购中去。②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应该并重,形成一种老旧文献以电子文献为主要保存方式,新文献以纸质文献为主要利用方式的模式。③注重特色文献资源的收藏,包括地方出版物、本土作者出版的著作、师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等。④重视网络资源。尤其是开放期刊的组织与利用,对数量庞大的网络资源侧重利用而不必拥有。
黄立冬,李作化,黄小玲,杜杨芳:从文献分类的角度探讨学科服务*黄立冬,李作化,黄小玲,杜杨芳:从文献分类的角度探讨学科服务*3.2一次文献的利用
收藏和利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对一次文献的收藏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从学科服务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一次文献的利用率:①高校图书馆购买的各种电子资源都会涉及多个学科,学科馆员除了要熟悉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所涵盖的学科范围[7],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子资源的作用。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学科馆员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学科文献资源是最清楚的,所以不要坐等读者上门,而是要借助Web2.0或者Web3.0的技术将最新、最好的学科文献资源推送给对口学科的师生读者,尤其是读者推荐采购的文献更是要把采购信息及时反馈给读者。③提供代查代检与文献传递服务。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减少读者获取文献的难度,节约他们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去。④依托CALIS与CASHL等文献共享平台,及时满足广大读者对各种类型文献的需求。
3.3做好特色二次文献服务
狭义的二次文献服务指的是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广义的二次文献服务包括所有让读者更方便快捷找到一次文献的所有相关服务,比如提供书目以及书目的使用方法等。二次文献服务是建立在拥有大量一次文献基础之上的服务,也是学科服务的关键。简要概括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具有学科特色的二次文献库,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给读者使用。
学科馆员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他们除了直接给读者提供一次文献以外,还要提升读者查找文献的能力,编制特色二次文献库就是最好的途径。特色二次文献库的建设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结合学科服务的要求,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文献查找服务。①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对本校特色、重点学科领域的馆藏资源进行评估,编制学科书目或索引,对这些学科的开放获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网络导航,最终整合成各种主题学科资源数据库。②对学校特色文献,特别是机构文件,机构出版物,学位论文等进行整合,编制特色全文数据库,并给所有资源加上相关学科标签,以利于各学科读者利用。③及时更新与维护学科资源库与特色数据库。做到收录全面,布局合理,并在实践中根据读者需求不断完善。④利用网络平台,开通学科服务微博,通过手机服务平台提供二十四小时参考咨询服务。⑤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包括读者入馆培训,定期开展数据库讲座,组织专家学者座谈等。⑥加强与教师的合作。让图书馆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中,让服务无处不在,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
3.4主动开展三次文献服务
三次文献服务主要是文献定量分析研究,文献综述报告,科技查新与科研成果评价,课题申报与跟踪,决策咨询等。这些服务项目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需要有高水平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还要求图书馆拥有大量数据库,这也是国内地方院校图书馆难以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几乎成了人员安置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三次文献服务是图书馆专业价值的体现,也是提高图书馆地位,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心地位的保障。随着文献获取途径的多样化,网络阅读的普及,图书馆的一、二次文献服务将呈下降趋势,三次文献服务会越来越重要。学科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由一、二次文献服务向三次文献服务转型的试验田,也是其科研创新能力的体现。实力一般的高校图书馆可以从课题跟踪服务入手,及时把课题相关信息反馈给课题组,再扩大到定期对学科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布有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科研动态,进而为课题组提供科技查新与文献综述等服务。具备科技查新能力与文献综述报告,可为学校的课题申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果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结合学科专家组的意见,对发展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学科进行分析定位,可为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支持,最终发展成为学校决策咨询中心,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地位与学校办学实力。
4实施学科服务需要注意的策略
4.1制定可行方案与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引进学科服务都需要进行一定投入,要明确投入的多少与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以后的长期投入计划。对经费的管理要有一定灵活度[8],除了设备的购买,还要加大宣传投入,定期组织学科馆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参与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激励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科服务也不例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学科服务,可是收效明显的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激励制度。这里的激励制度不仅要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进行考核,也要对整个学科服务效果进行考核,最好能与绩效挂钩,让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此外,还要通过积分与荣誉制度的形式,鼓励用户参与与用户互助。除了激励制度,引进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十分重要。由于没有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不高,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9],不利于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
4.2集中人力物力重点突破
很多图书馆实施学科服务,首先就把服务范围定位在全校,往往会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对于初步引入学科服务的图书馆,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先做好一两个重点学科服务试点,争取广大师生的参与与支持,然后再扩大学科范围。尤其是地方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用户需求有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再加上学科分支众多,学科馆员不太可能在完全具备了相关素质和能力之后再投入工作,而只能是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强针对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学科馆员将伴随着学科服务的持续推进而逐步成长[10]。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在数量和结构上不断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前期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定位于文献信息专家即可;随着学科服务被大家接受,再发展各专业教师成为兼职学科馆员,甚至于可以发展部分学生学科馆员助理[11],得到学校普遍认可之后,要大量引进有学科专业背景,又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随着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图书馆将会成为学校的科研中心。
5结语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结果,随着纸质图书作用的弱化,学科服务将由少变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也许会成为跟传统的流通部、采编部等并列的大部之一,逐步成为主流服务。高校图书馆能否实施学科馆员制度,领导的认知和决心十分关键,要充分争取馆内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支持和配合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工作[12]。学科馆员也要充分认识到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对口学科的发展,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赢得广大师生读者和馆内同事的信赖与支持,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立冬.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新探[J].情报资料工作,2013(2):109-112.
[2]韩香花.杜定友为科学研究服务思想对学科服务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1):93-97.
[3][12]武三林,颉艳萍,李莉.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施策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07-108.
[4]李坤.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2):33-35.
[5]刘冬梅.基于网络调查的“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10):97-100.
[6]百度百科.文献[EB/OL].[2013-07-13].http://baike.baidu.com/view/70348.htm.
[7]徐志玮,陈定权.Web2.0在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中的实现[J].图书与情报,2010(4):83-86.
[8]龚凯丽,胡访.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与思考[J].情报探索,2011(7):119-121.
[9]周玉芝.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情报,2008(3):28-30.
[10]吕新华.从服务渐进角度论学科馆员能力的梯次提升——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4):85-87.
[11]林珍.大学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89-91.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