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题西林壁》想到的

2014-11-05方玉英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西林理趣林斯基

方玉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著名说理诗《题西林壁》。它以庐山为描写对象,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切身的体会,把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哲理熔铸在诗的意境中,巧妙地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让人从中启智,进而引发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深入的思考。

游山所见如此,认识世事也常如此。它启迪人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哲理——由于立足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各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纵观全诗,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使人觉得亲切自然,合乎情理,易于接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题西林壁》对自己不无启发。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和巧妙纠正呢?记得初为人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常常讲大道理责令其改正,结果却事与愿违。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马甫雷什乡村中学做校长时,校园的花坛里开放出一朵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惊喜不已。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坛里摘下了一朵玫瑰,把它牢牢抓在手中,惊魂未定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想要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羞愧极了,小声地回答:“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开着一朵朵大玫瑰,奶奶不信。我想摘一朵送给她,等奶奶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

聆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眼眶噙满了泪……于是,他牵着小女孩,在花坛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深情地吻了一下她的额头,动情地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小女孩目瞪口呆,看着眼前这位慈母般的苏霍姆林斯基,百感交集,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起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面对孩子的“出轨行为”,不是大声训斥,不是讲大道理使其改邪归正,而是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深处,细心聆听其童真的心声,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赞美、鼓励小女孩的行为,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小女孩爱的潜能,为我们树立了思想教育“理趣浑然”的楷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恍然大悟,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如果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就会变成空洞的说“道”。这种缺乏“理趣浑然”的“道”就会把颠扑不破的真理变成冰凉的、僵死的训诫,从而使语言对意识和情感的影响显得苍白无力,这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警惕和反省。

责任编辑:晏祥辉

猜你喜欢

西林理趣林斯基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设计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