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认知规律巧设学习路径
2014-11-05费岭峰
费岭峰
“时间概念”作为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仅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的时间概念,知道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如1时=60分,1分=60秒等。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时间“感”,比如说1时大概有多长,1分大概有多长等等,而“秒”的认识同样承载着这样的学习任务。那么,怎样设计学习路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习得的任务,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时间观念呢?在一次课改获奖课例展示活动中,特级教师陈昕“秒的认识”一课借助“直观感知—体验感悟—实践内化”来引导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秒”,这样的教学设计值得借鉴。
片段一:直观感知,初步建立“秒”的观念
课始,利用“1分钟序幕”,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走动,等待上课。当秒针走到还剩10秒时,钟面上出现了“10、9、8、7……”读秒的数字,并伴有“当、当”的声音。
接着提问: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到过用“秒”作单位计时的?结合学生的说明呈现一些画面:红、绿灯标志旁的读秒器、春节晚会迎新年时的读秒活动、运动会上短跑项目的计时器等。
赏析: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秒”的生活经验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初步形成“秒”的观念,是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上,教师通过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感知过程:一是借助时间工具直观感知。“秒针在钟面上走动一分钟”这样的动态设计,因为有声音、图像以及数在做支撑,有着多种感官的刺激,对学生初步感知1分钟的时间长度具有比较显著的作用。二是借助生活经验回忆感知。因为“秒”的时间长度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所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件,如“红绿灯标志旁的读秒器”等,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感知时间单位的长度,同样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秒”的时间观念的一种好方式。
片段二:体验感悟,深度建构“秒”的观念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钟面上秒针走过1小格,就表示“1秒”;走过5小格,就表示5秒;走一圈,表示60秒,就是1分钟后,教学进入到学生体验活动环节。
师:同学们对秒针在钟面上的走动规律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请把时钟装进大脑里,看看你的钟准不准?
活动一:请学生体验10秒的长短。要求不看钟面,10秒到了就举手示意。
课上有的学生快了,有的慢了,不过也有的比较准。
教师引导交流:你的时钟准不准呢?
生1:我慢了。
生2:我快了,7秒就举手了。
师:有没有准的?准的小朋友说说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在心里数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我用晃动手指的办法。
……
师:看来这些小朋友很有办法,那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吧。
活动二:体会15秒的长短。(要求同上)
活动后交流,发现这次准时举手的学生多了一些。
师:有了好办法,就能较准确地体会时间的长短。现在来一次比赛,看看谁的时钟最准,时间是1分。
活动三:体验1分钟的长短。
(活动后交流。)
师:你觉得1分钟怎样?有什么体会?
生1:过得太慢了。
生2:数到后面有点不太耐烦了。
师:一分钟能干什么?
生1:能跳绳100多下。
生2:能写二十几个字。
生3:能踢40个毽子。
……
赏析:体验是贯穿于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充分体验,初步形成了“秒”的时间观念。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的方式又不是单一、浅化的,而是丰富、多元的。教师采用三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第一种方式是替换。因为时间观念是一种意识层面上的感觉,“虚”的成分居多。这种感觉的形成如果借助一些具有可感性的材料或事件来完成,印象会更加深刻。于是,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以“数滴答声”、“轻拍桌面”、“晃动手指”等方式来感知时间的过程,有效弥补了观念层面的空落感,这便是替换的基本方式。第二种方式是修正。时间观念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需要不断体验、不断修正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对时间单位“秒”的模糊感知,逐步走向较为清晰的层面。课中,体验“10秒”、“15秒”、“1分”等三个层次的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有调整的机会,而且通过多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形成了对“秒”的恰当认识,同时也为学习时间概念积累了相应的活动经验。第三种方式是联结。“秒的认识”是时间概念学习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与已有的时间概念建立联系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秒”的概念必不可少的途径。课中,教师让“秒”的学习与“分”的进一步体会同步推进,这既为“秒”的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也使学生对“分”的感知更为丰富,为学生系统掌握时间概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知识层面上,自然地形成了对1分=60秒等知识点的概括;在观念层面上,又让学生以“1分”为对象来进一步体会“1秒”的时间感的短暂,设计相当巧妙。
片段三:实践内化,让知识纳入到自身认知结构中
教师提供体验材料:一页口算题,一页文字材料。
师:60秒,也就是1分钟能做些什么呢?老师发给大家一些口算题和一篇文章。请选择一件事情来做。看看,1分钟你能做几道口算题,或者读多少字。
(学生自主体验后反馈。)
师:请做口算题的同学说一说。
生1:我做了14道口算题。
生2:我做了15道。
生3:我做了20道。
师:读课文的呢?
生1:我读了一遍加一个自然段。
生2:我读了两遍。
……
赏析:时间观念的形成源于生活,最终仍然需要回归生活,通过生活事件来进一步体验和巩固。“用1分钟时间做口算题或者读一篇文章”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概念、时间观念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秒”这样一个时间概念的短暂。课中,有学生在经历了做口算题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1分钟其实还是比较短。这与前面有学生在体验1分钟的长短时发出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以这样的活动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有意渗透时间概念的应用价值,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有着不小的帮助。
责任编辑: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