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解物理题时的思维误区

2014-11-04李炳勋

甘肃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解答物理题物理教学

李炳勋

〔关键词〕 物理教学;解答;物理题;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97—01

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常会凭生活经验去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出现纰漏,导致错误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初中学生在解物理题时常见的典型思维误区进行剖析。

一、思维定势产生的思维误区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多次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于区分要认识的对象和已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已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的认知对象上,使思维步入误区。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即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干扰了他们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

例如,把一辆玩具小车逐渐向平面镜推近时,它的像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通过研究学生的作业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选A。这是因为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物体从远处向人靠拢时,人眼看到的物体会逐渐变大;反之,则逐渐变小。这是来自生活经验的错误判断。为排除这种错误思维的干扰,应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所反映的本质:这种现象实际上与人的视觉大小有关,当物体或物体的像靠近观察者的眼睛时,眼睛的视角增大,因此会觉得靠近的事物在变大;当物体或物体的像远离观察者的眼睛时,眼睛的视角减小,因此就觉得远离的事物在变小。正如巨大的太阳在我们的眼睛看来仍然像一个盘子那么小,主要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太遥远了,眼睛的视角很小的缘故。而这道题是问像本身大小是否会变化,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始终与物体是等大的,物体的大小没有改变,像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选C。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导致的误区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日常观念去分析物理问题。

例如,这道题:将装满冷水的试管放在沸腾的开水中加热,当加热较长时间后,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在测试时绝大多数学生答错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按照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即以概念和规律为依据去分析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就能沸腾,而没有考虑到热传递和沸腾都是有条件的:当杯内外的水都达到了100℃时热传递就停止了,而沸腾除了要达到沸点的条件外,还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如果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开水中继续吸收到热量,那么只能是100℃的水,而不能变成100℃的水蒸气,所以试管中的水是不会沸腾的。

三、盲目乱套公式导致的误区

数学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工具,物理概念和规律采用数学语言表达,往往非常简洁,但是数学表达式与物理内涵有本质差异,学生往往把公式及公式变形后的物理意义,混为一谈。

例如,ρ=m/v变形后m=ρv两者表达的物理意义完全不同。在物理知识应用上,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大量的难题和公式变换上,从数学形式上理解物理概念,忽视物理过程和物理概念本身的建构。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增强感性认识,在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并及时对类似公式归类总结,使学生每当应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达物理意义时,给它赋予物理意义,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上述是初中学生在解物理题时易出现的几种主要的思维误区,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比较、分类。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导其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这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问题。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答物理题物理教学
一道连接体物理题引出的重要结论
快速求解物理题 验证结果须注意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谈初中物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