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2014-11-03肖本开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决定性基础性经济体制

肖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是由改革解放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人的劳动力为标志划分的。改革把生产力的主体从“一大二公”的错误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也就需要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切实把经济社会真正转入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也就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把建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内在统一,也就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能够为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逐步创立、进一步完善基础性作用和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内在统一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个发展阶段。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剥夺剥夺者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社会占有,实行国有国营。当年苏联法学家就指出过,这解决的只是所有权的问题,还有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不从体制上解决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相反社会主义还可能倒退以至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应该说,中国的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困扰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问题。

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创造的解决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关系的好形式,因而也就能够调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我们党很快就把改革由农村推广到全国。经过五年多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主体劳动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必然也会体现在商品流通领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集中统一,计划经济,理所当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根基,剥削和压迫无产者,铁证如山。解决计划与市场姓“社”姓“资”的问题也就成了大难题,不仅需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而且还必须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主体劳动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予以证明。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年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199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点,实现了把市场经济体制融入国家基本制度。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阶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要求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不仅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发展形势的要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建设。我们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把经济社会真正转入以人为本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而且还要把人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真正主体。以人为本不仅会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而且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人作为社会价值创造主体的地位。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根本条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还涉及生产的物质资源与人的法律关系,薄弱环节在农村,这就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确保农民土地经营权益合法化,逐步扩大经营规模。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通过有关农村改革的决定,为全面推动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事实上,早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经过30年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上也就能够起基础性作用。

三、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统一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阶段

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之后,把建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实现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有机统一的问题也就提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市场的灵魂是人的劳动力,市场与政府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又体现市场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资本主义市场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使农民成为无产者即逐渐把人的劳动力变成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一方面作为商品,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主体在法律上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在现实性上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劳动力的主体通过改革逐渐解放成为生产资料在现实上的主人,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也就能够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人的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才能逐步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质上是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人的劳动力不仅是资源的核心,而且也是资源的灵魂。只有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去激发劳动力的潜能,配置的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

市场主体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待改革的全面深化。市场体系既是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条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以劳动力为主体的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市场主体,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也就能够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创造条件。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一定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最近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法国大革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和改革的全面深化,开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也都能够证明这个真理。因此我们应该把市场课题纳入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按照马克思的体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从生产过程中去研究资源的配置,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市场与政府必然存在着有机的内在统一,因为人既是創造社会价值的真正主体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里才是产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条件。

猜你喜欢

决定性基础性经济体制
多重映射芽的Gq,k一决定性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光滑映射芽的RN - 轨道切空间及RN - 无限决定性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