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调查分析
2014-11-02曾燕转雷俏香卓创英冯碧华张奕威
曾燕转 雷俏香 卓创英 冯碧华 张奕威
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滞后,尤其是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极其有限,医疗技术力量薄弱,使得发生在基层医院的危重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规范、合理的治疗。而危重患者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患者最好转运至具备治疗能力的医院,利益大于危险,可以进行院际转运。本院为市级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危重病患者救治的重要基地。本文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基层医院转运1 120例危重病人至本院治疗的患者。现就目前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危重症院际转运病人1 120例,其中男632例,女488例;年龄:3个月~92岁,平均(41.5±5.0)岁。回顾性调查院际转运危重病人的急救质量,实施效果评价,并对常见的隐患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与家属不满意有208例(18.57%),受到医院院部以上的投诉有20例(1.78%),详见表1;在院际转运过程中出现死亡的病例共12例(1.07%),在转运前未能做到充分预处理的共48例(4.28%),到达医院前生命未得到支持或症状未得到控制的病例有97例(8.66%)。
2 原因分析
2.1 医疗设备与药品配置缺陷
基层医院医疗资金欠缺,设施相对落后,收治危重病人相对较少,一旦有重症患者即往上级医院转送,所以在医院配置急救仪器与药品方面相对欠缺,或者落后,加上使用的频率低,增加维修难度,也容易出现故障;对药品配置也相对缺少,难予满足临床的使用需要,造成在转运的途中的急救药品、仪器等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表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2 急救技能不够熟练
目前,社区基层医务人员短缺,素质较低,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薪酬较低等,影响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培训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1]。造成个别的低年资医护人员,三基基础不扎实,心理素质差,在紧急的情况下,往往手忙脚乱,未能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气道,未能正确有效及时使用各种仪器或药物。
2.3 转运前评估与预处理欠充分
基层医院设备与急救技术的落后,增加了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使病人与家属都要求尽快转至上级医院,对病人的评估与预处理往往是相对不全面,在转运的途中出现病情变化,这样就加大了抢救的难度,加上救护车内的应急设备与药品相对有限,往往影响到救治的效果。
2.4 转运途中监护不严
观察不到位,缺乏预见性思维。如:昏迷患者给予不正确体位,呕吐引起窒息;意识、生命体征变化或出现继发性损伤、管道脱落等未能及时发现,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5 缺乏有效沟通
对危重病人,缺乏对病情全面的评估,同时,医护人员在抢救处理病人当中,未能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转运的风险、预见性的病情加重,或在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时,忽视患者及家属焦急的心理状态,单纯从医学角度考虑问题,用命令的语气指挥患者及患者家属,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引起患者投诉而发生纠纷[2]。
2.6 准备用物、药品不充分
基层医院的急救物资相对较差,还受携带药品及设备的限制,在客观上为了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难度,也由于个别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责任心不强,未能按要求严格执行急救物资的准备,或者出现物品过期或损伤,无法正常运转,而导致延时抢救。
3 对策
3.1 加强培训与考核
加强急救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急救存活率的关键因素[3]。每年定期组织基层人员进行理论与操作能力培训。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急救知识与急救药品的使用、法律意识与沟通技巧等几方面进行,操作能力培训主要是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伤包扎、止血、固定、各种穿刺等多方面培训;在仪器用物使用上主要针对呼吸机的使用,电击除颤、口咽通气管、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囊、吸痰等技术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要求人人过关、掌握后,然后以点带面再在基层医院对医护人员再培训。人人参与培训,不断整体提高急救水平。
3.2 完善院前转运的基本设施
根据当地卫生局的要求并结合医院的实际,院际转运必须备有最基本的器材与药品,其中气道管理、氧气供应、生命体征监护所需设备要特别强调,急救药品与稳定病情和维持生命体征所需药品也必须准备充分。
3.3 转运前的预处理
所有危重病人在转运前应建立静脉通路,避免使用头皮针静脉输液,必要开通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转运前必须进行气道评估,适当放宽建立人工气道、人工通气的指征,持续氧气吸入、人工呼吸支持等[4];对于转运中的危重患者,喉罩气道在气道管理中是无法接受的;对于创伤患者,除非确定没有脊柱损伤的体征,否则都要进行脊柱固定。肠梗阻和机械通气患者要放置胃管。液气胸要评估是否需要放置胸管,进行胸腔减压装置;烦躁、不合作者可约束四肢,必要时使用镇静剂等[5]。
3.4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病人转运,医生与护士必须在患者身旁,做到轻、稳、快,保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管道扭曲、受压、移位、脱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防止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3.5 加强医患有效沟通
面对突发的疾病,尤其是在突遭严重创伤状况下,患者与家属往往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心理反应,应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心理疏导,对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十分重要。可以取得患者与家属最大的程度配合,这也是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6]。
3.6 加强救护车内用物管理
救护车就是流动的抢救室。车内物品、药品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而且全面、准确到位,使用后及时补充,必须班班交接,100%完好准确状态。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院际转运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可通过控制计划、人员、设备三个方面,转运中的监护与生命支持是不可缺乏的,人员与设备也要足应对预想和突发的抢救需要。对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规范急救流程,完善急救设备,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陈虹,刘大成,余金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从业培训状况调查及分析[J].现代医院,2012,12(10):151 -153.
[2]郑本会.院前急救中常见医患冲突与防范对策[J].现代医院,2012,12(9):148 -150.
[3]郑桃晓,胡淑英,钟 渠,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7):1085 -1087.
[4]丁玉英,王彩芝.危重患者院间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45 -47.
[5]孟海东,何忠杰.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续)[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1):569 -573.
[6]孙蕊容,吴 华,黄 宾.院前急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蛇志,2010,22(4):422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