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
2014-10-31陆金华
陆金华
摘 要: 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需要的差异这一矛盾,作者在化学学科实践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和堂教学、生作业、学生管理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教学的操作。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分层教学 走班教学
初中作为九年义务教务的一部分,学生没有经过选拔和筛选,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大,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都参差不齐。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依据该理论我们实践了分层走班教学。
我们所实践的“分层”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从而既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在我们实践的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中,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和堂教学、生作业、学生管理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教学的操作。
一、运筹帷幄,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思维能力较差,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知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对于A层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设定要求上关注起点、注重基础,关注到学生现有基础上能够学会什么,以培养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为主,最终目标是基本上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B层: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基础尚可,能基本掌握学科知识,学习态度端正;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对于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求夯实基础,适当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内容上体现出基本的运用和变式。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C层:有很好的思维能力,热爱学习,求知欲强,学科素养高,学习能力强,表现优秀。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训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知识的呈现多与实际生产相联系,能够用已有知识解决和分析一些陌生的问题。如在制定《环境污染的防治》中有关酸雨的教学目标时,A层学生只要知道如何判断酸雨,酸雨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B层学生重在形成辨析能力,不但要知道这三个知识点,而且要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要知道用pH<5.6作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动手收集和检测雨水的酸碱性。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A、B两层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连续测定雨水的pH值,分析pH值变化的原因,并尝试检测是何种类型的酸雨,尝试检测酸雨中是否存在硫酸根,可以实验探究火柴燃烧产物中是否有SO2。
二、精心研磨,完成分层教学设计和教学
有了分层的教学目标,备课也就必然是分层的。三个层次教学班的任课教师要通力合作,做好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做到三个层次的教师要彼此知道各层次的要求,为后续的班级教学管理做好准备。
在处理《溶液的酸碱性》内容时,教学设计是这样:A层班级的学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示范和讲授法为主。示范如何使用pH试纸,示范完了学生自己练习使用pH试纸。讲授溶于酸碱行的区分,讲授石蕊和酚酞两种酸碱指示的变色。围绕三点核心知识,识记几种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如常见的碱性溶液、澄清石灰水、氨水、纯碱溶液、食盐溶液是中性的,盐酸、硫酸溶液是酸性的。这些基础知识只要是识记,在课堂练习上反复呈现这些知识,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B层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法和实验法为主。石蕊、酚酞的变色和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可以设计成试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溶液的酸碱性的检测,同时可以强化对比试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酸碱性的结论。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需要做的是将试剂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不但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而且知道有酸碱指示剂、pH试纸、酸度计等常见的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方法。这样,让部分学生掌握双基,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级的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三、自主选择,完成分层作业
进行作业设计时,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设计作业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B层练习要难度适中;C层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作业题量适中,难易比例恰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以尝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如在学习常见的酸的时候的作业设计如下:
四、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
我们所实践的走班教学,只是在学科教学中走班,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还是有固定的行政班级,所以在上课和排课的时候必须保证化学课同步,这对师资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在师资不足的学校可以采取部分班级同步,多次上课的方法。
当课结束时学生各回各班,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行政班级里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三个不同的老师给上的化学课。作业批改怎么办?课后辅导怎么办?在实践中,我们尝试的是按照行政批改作业,按照行政班进行课下查缺补漏。即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业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行政班的老师要负责帮助学生解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集体备课是为后续教学管理做准备,让教师之间了解课是如何要求的、如何上的。这样的学生教学管理对同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做到课前教学设计上的沟通,又要做到课后学生问题反馈上的及时跟进,否则会出现老师上完课以后学生掌握什么情况无反馈,下节课就在后续跟进上出现脱节。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困惑,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师评价、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学生分层后的层间流动三大难题在更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