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RPIS-C”精细质量管理

2014-10-31刘立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12期
关键词:属地采油厂大队

刘立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414)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管理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油田测试技术服务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不断满足油田开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需求。这对于进一步持续改进油田测试技术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油田测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属地产能建设提供精细的技术服务支撑,都是非常积极的和必要的。

1 油田测试企业精细质量管理(Q-RPIS-C)模式构建

大庆油田测试企业围绕着油田稳产和油田开发监测需求,构建了精细质量管理模式,即“Q-RPISC”模式(图1)。该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油田测试企业集成运用精细化与质量管理理论与管理文化,通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改造员工基本素质,严细规范质量管理制度,优化完善过程控制流程,执行可操作的信息与标准,以及他们之间的匹配与系统联结,是企业实现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从图1可以看出,该模式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基础工作(Quality,即“Q”)原子化。 原子化的“质量”,就是把“质量”分解为像原子一样小且相对独立的单位,即将质量目标分解到一个人能够完成。

2)员工基本素质(Competency,即“C”)职业化。就是要求员工具有业务技能等综合职业素质,能够按照质量管理的制度、流程、信息及标准完成工作。

3)质量基础工作管理制度化。就是规范有序运行由制度(Regulations)、流程(Process)、信息(Information)及标准(Standard)构建的金字塔形质量规章制度体系(即“RPIS”)。

图1 油田测试精细质量管理(Q-RPIS-C)模式示意图

油田测试企业在质量文化的统领下,通过构建“原子化”的质量、职业化的员工、制度化的质量规章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精细化。

2 油田测试企业精细质量管理实践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二大队(以下简称测试二大队)主要承担大庆油田萨南特大区块的油水井动态测试,大队通过实施“Q-RPISC”精细质量管理模式,从多方面有效提升大队精细质量管理水平。

2.1 注重职业化建设,提升员工业务技能

测试二大队制定了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把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放在提升员工综合业务技能水平上,促进大队“三支队伍”建设体系的协调发展。

2.1.1 综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大队对基层管理人员实施跨岗位互动式培训,基层队与机关管理岗、前线与后线管理岗进行换岗交替、业务交替等方面的培养。2013年大队基层管理干部共41人,有65%以上管理人员从事2个管理岗以上的工作经历,锻炼培养了管理人员的测试生产综合管理能力。

2.1.2 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大队共委派5名优秀技术骨干人员到属地地质大队沟通学习交流(表1),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地质专业技术知识与测试资料有机结合,应用于单井分析、区块评价、资料综合应用等方面,同时通过“课题制”、“师带徒”等活动,培养测井、试井复合型技术人才。2013年大队精通测井、试井资料解释人员达100%,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测试资料综合解释能力。

表1 2008~2013年测试二大队委派属地地质大队学习人员统计表

2.1.3 复合型操作人才队伍建设

大队通过形式多样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师带徒”、新员工轮岗培训、“岗位明星”评比等活动,搭建操作人才成长与交流的平台。2013年大队一线测井队“2剖面(注入、产出剖面)”测井操作员达50%以上;大队仪器仪表校准具有 “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操作人员达100%。自2010年起,大队共有54人次被评为“岗位明星”,大队给予了精神和物质奖励,着力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技能。大队通过加强“三支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大队的质量服务保障能力。

2.2 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推行“四精”测试质量体系建设

测试二大队按照大庆油田公司开发监测需求,大力推行“四精”测试质量体系建设,即以精细设计、精细施工、精细解释、精细管理为工作原则,通过绘制和分析“四精”测试质量过程,对整个体系过程进行认识和沟通,发现改进的机会[1],确保测试质量过程更加精细化,为属地采油厂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

2.2.1 优化“精细设计”流程,提高测试方案的可用性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大队针对采油厂逐步提出的精细措施挖潜方案调整需求,优化、改进了测试方案设计流程(图2),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方案的可用性,确保测试方案设计精细化、个性化。

图2 油田测试施工方案精细设计流程图

2.2.2 优化“精细施工”流程,提高测试资料可靠性

针对现场测试施工,为了能够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测试资料,大队优化、改进了测试现场施工流程(图3),确保取全、取准每一口井的地下动态监测信息,提高了现场测试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

2.2.3 优化“精细解释”流程,确保外报资料的优质率

大队针对每一口资料,优化、改进了资料解释流程(图4),解释人员通过综合利用多条跟踪测试曲线,纵向、横向对比多种测试资料数据,从而不断提高对资料的解释质量,确保外报资料的优质率。

2.2.4 实施“精细管理”,增强测试运行的效益性[3-5]

测试二大队在 “四精”测试质量体系建设中,“精细管理”贯穿于“精细设计”、“精细施工”、“精细解释”的全过程控制,确保大队测试技术服务精细化。

1)成立“四精”测试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工作组。由大队副大队长和属地地质大队副大队长担任组长,参加人员有绘解室、生产办、各测试小队人员和地质大队技术人员等(图5)。

2)开展“示范区”红印章、“急上井”标识等跟踪追溯行动。为方便全程跟踪,刻制了一枚圆形印章,上面为“示范区”、“急上井”等字样,由大队绘解室区分井号,并印在通知单和施工设计书封面上,便于资料识别与监视测量。

3)大队建立最终测试资料联合验收会商机制。大队不定期与属地地质大队、试验大队进行沟通研讨、技术交流,建立测试资料联合验收模式,由地质大队管理室、动态室及三采室等相关人员配合资料解释人员,综合运用多项资料,结合油水井动态信息,共同解释资料,使解释结果更符合生产井的实际情况。

大队紧紧围绕属地采油厂不同开发技术和不同区块的特点,建立问题井、监测井信息库,把握每口油水井的动态信息及影响油水井生产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技术分析。

2.3 完善精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加强测试企业精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精细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测井、试井施工质量所执行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定了年测井、试井质量监督检查井次,大队测井质量监督检查井次占年测井总井次的10%以上、试井质量监督检查井次占年试井总井次的5%以上,确保测试施工质量的准确、快捷、有效。

图3 油田测试现场精细施工流程图

图4 油田测试资料精细解释流程图

图5 油田“四精”测试质量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图

对测井、试井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内容,依据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将所扣分值,与企业经济考核责任制或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

2)对于测井过程识别的压力曲线、深度定点、仪器现场刻度等61项质量关键控制点;试井过程识别的密闭施工、电泵测压坐阀、深度定点等49项质量关键控制点,当这些质量控制点出现不符合时,必须采取重测、返工等措施,必要时出具不符合报告单;对已发现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出具纠正或预防措施单,同时运用PDCA闭环管理,持续改进质量过程控制,并保留记录。

3)施工人员必须在仪器下放或上提过程中监视电缆或钢丝运行及张力系统等工作状况,防止发生井下落物、遇阻、遇卡等工程事故,并规定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控制点。

2.4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保证精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测试二大队与属地采油厂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是内部信息沟通。重点是加强大队与分公司之间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各类文件、会议记录、通知等的有效沟通;二是外部信息沟通。采用口头询问、电信通讯、电子媒体、技术交流、质量分析会等方式进行。大队将测试生产信息数据与属地采油厂地质信息数据,实现了网上双向传输,提高了大队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效率。

2.5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持续改进精细质量管理体系

对属地采油厂提供的测试井通知单,测试二大队针对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案执行了“三层”或“四层”的技术标准体系(图6),其中“测试要求”主要是依据属地采油厂精细开发以及稳产要求,将生产准备、现场施工及资料解释等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做精、做细[2],针对一些现行技术标准体系中,操作性不强的条款,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测试要求”,不断满足用户对测试资料的期望。

图6 油田测试技术标准执行体系结构图

2.6 营造员工文化氛围,促进基层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测试二大队近几年不断加强基层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培育员工质量服务理念。大队绘解室提出了“施工设计精细准确,资料评价客观合理”的质量服务理念,提高了测试资料外报优质率;测井队提出的“测试一份资料,创造一项精品”的质量理念,强化注产两剖面测井,为属地采油厂提供第一手测试资料;试井队秉承“我测的资料让用户放心”的服务理念,为油田压力监测提供可靠资料。大队通过培植员工的质量文化,促进了大队质量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3 油田测试企业精细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

测试二大队通过大力推行“Q-RPIS-C”精细质量管理模式,促进大队测试质量管理更精细、更科学、更规范,推进大队质量管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大队质量管理成效显著。

3.1 测试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队通过精细质量生产服务过程控制,推进生产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提高了测试生产效率。测井工作量由2011年的最多可测1.4井/d,提高到了2013年最多可测1.7井/d;测试方案利用率由2011年的96.1%,提高到2013年的96.4%。二是提高了测试施工质量。测试一次成功率由2011年的98.4%,提高到2013年的98.8%;井下电缆及钢丝落物由2011年的11起,降至2013年的9起。三是测试资料质量明显提升。测试资料外报优质率由2011年的97.8%,提高到2013年的98.2%。

3.2 测试技术服务对油田稳产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测试资料的应用分析,大队为属地采油厂打造了一批措施高效井,如: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南八区示范区实施措施增效以来累计多产油8.6万t,综合含水由92.7%下降到92.6%,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2012年被大庆油田公司评为 “水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大队近2年来累计测试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一采油厂措施挖潜井数共1 106口井,共增收1 750多万元。2011~2013年第二采油厂原油持续稳产720万t以上,为大庆油田原油稳产4 000万t,大队做出的间接贡献率达18%以上。

4 结论

大庆油田测试企业创新和推行的 “Q-RPIS-C”精细质量管理模式,是实现测试技术服务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测试技术服务中,精细质量管理被油田测试各基层单位广泛推广,在油田精细开发动态监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油田测试企业通过精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实践,提高了测试技术服务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确保了油田动态监测资料“真实、准确、快捷、有效”,为属地采油厂产能建设提供了精准、精确、细致、细化的测试技术服务支撑,确保了属地采油厂原油持续稳产,促进了企业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精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显著,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全面提高。

[1]马林,中国质量协会.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II[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吴艺梦.全面质量管理之理论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2):1-2.

[4]马振洲,佟仁城,崔永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4,22(3):294-298.

[5]徐红,延欣国.确立“全三维”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采油队经济运行质量[J].化工管理,2010(6):56-58.

猜你喜欢

属地采油厂大队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基层队站班组HSE属地标准化创建
属地管理在钻井施工现场的应用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采油厂的安全监管理念分析
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与实践国网信阳供电公司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