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阻力与动力分析
2014-10-31徐露诗张力跃
徐露诗+张力跃
摘 要 基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如下阻力,一是来自于学校内部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割裂;二是来自于学生从阶层
流动角度产生的忧虑;三是社会支撑平台建设滞后。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有:一是城镇化推进催生的庞大受教育群体;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引发的技术需求。要将动力因素有效转化为现实推进力,从外部来说政府应继续加强投资、立法及信息平台建设。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阻力;动力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58-05
从招生规模来看,我国正在逐渐达到普职持平的阶段,2013年,我国普通高中招生822.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招生674.76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1]。由此可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将转化为次要矛盾,如何提高其内在品质、推进其可持续发展则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与矛盾。在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之前,首先需要澄清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阻力和动力。一种重大教育现象的形成和演变,常常是“教育外的事情比教育内的事情更重要”[2],本文以广域的视角,将目光扩展到经济的动因、文化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革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希望在厘清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深层的阻力与动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消除阻力,唤醒潜在动力,为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前瞻。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阻力
(一)“普教化”倾向阻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1.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普教化”倾向
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 低体现在专业教师数量的短缺上。2013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职工人数为247.36万人,比2012年增加1.10万人,专任教师162.90万人,生师比为14.95∶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数115.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6.79万人,生师比为22.97∶1[3],而世界发达国家中职平均生师比为15∶1左右[4]。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脱胎于普通高中,教师多为文化课教师,原有的专业课教师也因为专业培训不足而缺乏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充分认识,在职业学校中仍然延续普通高中的教学风格。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同时也没有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其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物质基础较为薄弱,难以吸引到较高水平的专业课教师。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分科专任教师数合计68.94万人,专业课教师36.34万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259人,占0.90%;副高级教师72931人,占20.35%;中级教师142985人,占39.35%[5]。可见,正高级、副高级教师在中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三,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获得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少,且质量不高,培训内容多偏向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不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难以转化到中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导致农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较低。
2.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导致“普教化”倾向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固定资产总值偏低以及专业仪器设备配置较低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投资相比,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成本比例是2.48∶1[6]。我国2012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普通高中为2593.15元,中等职业学校则为2977.45元[7],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为1.15∶1。这不仅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差距明显,而且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基本相等的现实。可见,在教育成本投入方面,我国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以普通教育的投入标准来发展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发挥,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培养要求。
第二,职业学校基础建设能力薄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总值水平偏低。2011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固定资产总值情况如下: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固定资产总值为12831.64亿元;中等教育中普通高中固定资产总值4798.51亿元,普通初中固定资产总值4008.67亿元;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学校、成人中专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2717.29亿元[8],远低于其他几类教育。二是专用仪器设备配置低,2011年我国普通高中对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为479.84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则为441.97亿元[9],绝对值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但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强调实训基地与设备与教学过程的配套。教学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许多需要专业器材设备完成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学校办学宗旨的“普教化”倾向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继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同时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10]。但现实是,为保证稳定的入学人数,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将对口升学作为招生策略,无法充分发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模糊了自身办学定位,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缺乏流动渠道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Touraine)将现代社会比喻为一场马拉松比赛,他认为有能力在跑道上坚持跑下去的人才能属于主流社会的一份子,而没有能力继续坚持赛跑的人就会被抛弃在“主流社会”之外,成为“底层社会”的一份子,一个人一旦被“主流社会”抛弃就很难再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11]。学生在选择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时都面临风险。为化解教育选择的风险,各国中等教育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渠道。因为每个人都有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选择一个向上继续发展机会很小的教育机构就等于自我封顶,甚至自弃。然而,从横向上看,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并没有和普通高中建立双向流通途径。有些普高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升入高等院校无望,才会无奈选择转入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不能转向普通高中就读;从纵向上看,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主要集中于普通高中而不是农村职高。虽然对口升学指标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需求。
(三)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沦落
社会分层客观存在,人们总是力图向社会上层流动[12]。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占有极少的农民,获取文化资源成为他们代际跃迁的首选机制。建国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前,由于当时全国的教育水平发展有限,接受了中等专业学校学历的学生由此成为了干部。来自农村的学生,还能够获得城镇户口,农村职业教育成为了他们地位升迁途径。但进入到90年代中期以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下降,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文凭资格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就业政策由“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和“自由选择”的深化改革,持有中等职业教育文凭的人在就业市场上逐渐遭到来自正规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挤压,只能从事蓝领工作,持有职业教育文凭对身份地位的改变也有限。农村职业教育沦为生存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四)无序的劳动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问题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欠缺造成的。资格准入制度的欠缺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产生了来自两方面的挤压,首先是来自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压力。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9~2012年之间,平均每年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以6%的增长率递增,即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多出30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市场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原本中职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岗位,招聘者却将聘用标准提升到大专及以上。这种片面对高学历的追求,不仅造成了人才的“超前消费”,同时也挤压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许多中职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失去竞争资格。其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欠缺,使行业没有合理的进入门槛,没有限制,则会造成不规范的竞争。中职毕业生在与“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失利后,又面对来自于农民工、下岗待业者的排挤。这些竞争者从过去从事的工作里获得经验,相比中职毕业生价格又更为低廉,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二、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一)城镇化进程需要农村职业教育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要向城镇转移大概15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3]。如何消化如此数量的劳动力,如何将人口资源转移为能够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进城农民工的素质。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7%,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14]。可见,进城农民工亟需职业教育与培训。如何能够成功地使他们在顺应城镇化的大潮中成功融入到城市的生产建设发展中去,对农村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促进其突破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农村职业教育
各产业人员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三类产业的增值比例结构将从“一、二、三”向“三、二、一”方向转变。
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3.王梦奎主编:《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第64-81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将会不断地从较低级层次向较高级层次的行业转移。我国也将由农业国转向制造工业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从业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升。第三产业的岗位,一方面是技术幅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技术层次的上移。决定了对农村青年实行职业教育、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我国多年来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要素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15]。但这种比较优势是相对的、暂时的,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随着资源和环境制约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必然要走上一条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使大量非技术劳动力转化为技术性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转变,进而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特色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文化基础较差的农民群体,满足他们渴望获得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其次,农村职业教育的学制时间短,更灵活,学费也较低廉,比较契合农民经济基础差,以及时间分配不充裕的现实情况。最后,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贴近农民,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更有针对性。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并非拥有国际领先水平人才,恰恰是它的“亲民”路线才是其能够继续赖以生存的关键。所以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方向将是突出其本身特色,走符合实际、实效、实用、可操作性的道路。
1.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及其准备就业的农民子弟
现阶段,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滑,我国在积极向工业大国转变。但是,以目前的农业发展情况,能够达到欧美国家的程度,如农业种植全机械化,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作为生活基本必需品的生产者,农民是不会消失的。在过去,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广大的成年劳动者被排斥在农村职业教育的范围之外。实际上,在成年劳动者中,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寥寥可数。面对巨大的潜在生源,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有效吸纳利用,则需要许多方面的改革与配合。
2.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新科技
农民渴望得到的是“名、特、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农村职业教育应将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改革重点。在过去,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本身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开展这个专业的能力与资源。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定数量的学生,但随着专业热度的减退以及自身资源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因为专业技能不足而失去劳动力市场上岗能力。再次,盲目设置专业导致专业之间相互重叠,造成资源浪费。农村职业学校大部分位于村镇地区,大多数面向的是农民及其子女,应该考虑到招生对象的具体需求,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新科技,利用当地资源,吸引、培养更多学生。
3.采用正规与非正规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
农村职业教育难以推广的一大原因就是与农民的时间冲突问题。一般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长,秋季开始,与农民的农忙时间重合,不利于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培训周期过长,一般为两年左右,与农民的实际生活不符。所以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推广非正规的培训方式,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空暇时间,组织学习培训。
(二)明确政府在加快农村职教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并不发达,要解决职业教育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政府的统筹管理是关键。
1.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投资
虽然我国对农村职业教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等。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而以往的优惠政策并没有或很少惠及到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上。所以,政府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办学条件优化方面的投入。
2.促进农村职教与高等职教及普通教育的沟通,拓宽农村职教学生的横向、纵向流通渠道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当人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要,就会自然地向更高一层次需要发展,并且层次越高,这种需要便更强烈。政府应该疏通农村职教与高等教育的沟通渠道,并增加农村职教学生进入高等职教的机会,使选择农村职业教育的风险能够被有效化解,使农村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断层教育”。
(三)规范劳动市场,建立有序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健全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度,使应聘者与雇佣者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各取所需,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权益。同时,建立较完善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使农村职教学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定位准确、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1][3]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3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5].http://www.cvae.com.cn/www/xw/zjdt/2014/15063.html.
[2]赵成.一个值得重视的职业教育研究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6(1):38-39.
[4]于志晶,等.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职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评介[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6):33.
[5][8][9]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12]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从社会结构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关系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3-12-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40/201312/161346.html.
[10]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4-03-27].http://www.cvae.com.cn/www/gc/lx/2014/14947.html.
[11]孙立平.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底层社会的形成[J].战略与管理,2005(5):50-53.
[13] 邬志辉.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2(5):194-199.
[14]国家统计局.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DB/OL].[2013-05-27].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
[15]王新庆.重视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J].企业活力—跨国经营,2006(4):34-35.
2.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新科技
农民渴望得到的是“名、特、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农村职业教育应将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改革重点。在过去,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本身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开展这个专业的能力与资源。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定数量的学生,但随着专业热度的减退以及自身资源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因为专业技能不足而失去劳动力市场上岗能力。再次,盲目设置专业导致专业之间相互重叠,造成资源浪费。农村职业学校大部分位于村镇地区,大多数面向的是农民及其子女,应该考虑到招生对象的具体需求,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新科技,利用当地资源,吸引、培养更多学生。
3.采用正规与非正规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
农村职业教育难以推广的一大原因就是与农民的时间冲突问题。一般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长,秋季开始,与农民的农忙时间重合,不利于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培训周期过长,一般为两年左右,与农民的实际生活不符。所以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推广非正规的培训方式,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空暇时间,组织学习培训。
(二)明确政府在加快农村职教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并不发达,要解决职业教育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政府的统筹管理是关键。
1.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投资
虽然我国对农村职业教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等。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而以往的优惠政策并没有或很少惠及到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上。所以,政府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办学条件优化方面的投入。
2.促进农村职教与高等职教及普通教育的沟通,拓宽农村职教学生的横向、纵向流通渠道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当人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要,就会自然地向更高一层次需要发展,并且层次越高,这种需要便更强烈。政府应该疏通农村职教与高等教育的沟通渠道,并增加农村职教学生进入高等职教的机会,使选择农村职业教育的风险能够被有效化解,使农村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断层教育”。
(三)规范劳动市场,建立有序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健全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度,使应聘者与雇佣者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各取所需,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权益。同时,建立较完善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使农村职教学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定位准确、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1][3]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3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5].http://www.cvae.com.cn/www/xw/zjdt/2014/15063.html.
[2]赵成.一个值得重视的职业教育研究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6(1):38-39.
[4]于志晶,等.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职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评介[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6):33.
[5][8][9]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12]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从社会结构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关系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3-12-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40/201312/161346.html.
[10]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4-03-27].http://www.cvae.com.cn/www/gc/lx/2014/14947.html.
[11]孙立平.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底层社会的形成[J].战略与管理,2005(5):50-53.
[13] 邬志辉.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2(5):194-199.
[14]国家统计局.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DB/OL].[2013-05-27].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
[15]王新庆.重视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J].企业活力—跨国经营,2006(4):34-35.
2.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新科技
农民渴望得到的是“名、特、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农村职业教育应将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改革重点。在过去,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没有考虑到本身的实际情况是否具备开展这个专业的能力与资源。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一定数量的学生,但随着专业热度的减退以及自身资源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因为专业技能不足而失去劳动力市场上岗能力。再次,盲目设置专业导致专业之间相互重叠,造成资源浪费。农村职业学校大部分位于村镇地区,大多数面向的是农民及其子女,应该考虑到招生对象的具体需求,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新科技,利用当地资源,吸引、培养更多学生。
3.采用正规与非正规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
农村职业教育难以推广的一大原因就是与农民的时间冲突问题。一般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长,秋季开始,与农民的农忙时间重合,不利于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培训周期过长,一般为两年左右,与农民的实际生活不符。所以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推广非正规的培训方式,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空暇时间,组织学习培训。
(二)明确政府在加快农村职教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并不发达,要解决职业教育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政府的统筹管理是关键。
1.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投资
虽然我国对农村职业教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等。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而以往的优惠政策并没有或很少惠及到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上。所以,政府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办学条件优化方面的投入。
2.促进农村职教与高等职教及普通教育的沟通,拓宽农村职教学生的横向、纵向流通渠道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当人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要,就会自然地向更高一层次需要发展,并且层次越高,这种需要便更强烈。政府应该疏通农村职教与高等教育的沟通渠道,并增加农村职教学生进入高等职教的机会,使选择农村职业教育的风险能够被有效化解,使农村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断层教育”。
(三)规范劳动市场,建立有序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健全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度,使应聘者与雇佣者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各取所需,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学生的权益。同时,建立较完善的职业资格进入制度,使农村职教学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定位准确、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1][3]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3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5].http://www.cvae.com.cn/www/xw/zjdt/2014/15063.html.
[2]赵成.一个值得重视的职业教育研究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6(1):38-39.
[4]于志晶,等.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职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评介[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6):33.
[5][8][9]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6][12]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从社会结构与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关系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3-12-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40/201312/161346.html.
[10]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4-03-27].http://www.cvae.com.cn/www/gc/lx/2014/14947.html.
[11]孙立平.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底层社会的形成[J].战略与管理,2005(5):50-53.
[13] 邬志辉.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2(5):194-199.
[14]国家统计局.201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DB/OL].[2013-05-27].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
[15]王新庆.重视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J].企业活力—跨国经营,2006(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