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教学现状分析
2014-10-30邓志茂
邓志茂,王 革,卓 莉
(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3.韩山师范学院办公室,广东潮州 52104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10]12号)要求,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校级、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各类院校申报建设各等级优秀教学团队,被立项的体育教学团队也逐年增多,截至2012年,省内1支体育教学团队被立项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1支体育教学团队被立项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6支体育教学团队被立项为“校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2],现对各等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为其他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8个优秀体育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经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和检索学术期刊等途径,整理体育教学团队相关研究的内容.
表1 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立项表
1.2.2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软件对获得的资料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团队授课情况
教学是团队的主要任务,教学情况反映团队的工作展开状态,表2为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授课情况表,教学团队成员在10人以上的教学团队有6支,且分别属于6所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由于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体育师资普遍较无体育专业设置的高校要丰富,有利于整合师资力量来壮大教学团队,10人以下的2支教学团队属于无体育专业设置的高校,其以运动项目特长组建教学团队,所以团队规模较小.参照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组建的特点,宜以课程或专业方向作为范畴组建教学团队.体育学教学团队和体育教育课程群教学团队分别以体育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作为范畴组建教学团队,由于体育二级学科以上涵盖课程门类多,既有技术类课程,也有理论课程,在教学与研究中显得教学团队精力过于分散.教学团队所授课程在10门以上的有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球类运动教学团队、体育教育课程群教学团队和体育学教学团队,由于它们以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涵盖课程的门类自然增多.教学团队以运动项目进行命名的教学团队所授课程数量相对少,均在6门课程以下.人均课程数量2.10门的教学团队1支,另外7支教学团队人均课程均在1.29门以下,显然各教学团队成员只授1~2门课程.各教学团队人均年课时在203.68~356.53,根据部分教学团队所属高校下达的教学任务要求讲师学年授课量360课时、副教授授课量324课时、教授授课量252课时,显然广东省高校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的教学工作量适中.
表2 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授课情况表
2.2 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水平,表3列举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编写教材和使用教材的现状,反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共三级教学团队编写的教材成递减的状态,而且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工作主要由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承担.校级教学团队主编教材主要是自用教材,由于根据本校课程需要和特点编制,他校不一定适用.另外他校如果没有自编教材,则首选国家统编教材,再选省统编教材,最后才选非统编教材.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带头人担任各种级别的体育专业性联合会要职,有能力和条件组织统编教材的工作,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任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术带头人、华南师范大学“211”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科带头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带头人担任广东省学校体育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届教材编写委员会成员、中国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运动生化营养组副组长、广东省运动医学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体育科学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另外,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所属高校设有国家级或省级体育专业性研究基地以及重点实验室,同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为统编教材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广州体育学院获批广东省高校运动与健康促进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和广东高校运动生化教学型重点实验室.
表3 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主编教材表
2.3 教学改革项目
教学改革项目跟团队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其能反映团队的教学能力,表4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科研立项等方面统计说明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状况.表4可从看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改力度大,成果显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教改力度大,成果较好;部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改力度薄弱,项目经费不足.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5项目经费分别为49万元和15.8万元,6支校级教学团队的5项目经费均达不到5万元.从国家级教学团队到校级教学团队获批的教学改革项目呈递减状态的原因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体育教学团队的带头人的年龄、教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趋向于三个等级成正比分布,由高到低,由强到弱;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高级职称的比例(76.92%)要高于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高级职称的比例(53.33%);高学历成员从国家级到校级教学团队成递减的状态分布[6];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较校级教学团队能更好地整合团队力量、管理团队资源和发挥团队优势.
表4 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教学改革项目表
2.4 课程教学特色
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均能展现各自的课程教学特色.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特色体现在:(1)加强境外交流合作,提高教师素质,拓宽学生视野.该团队经常性与境外院校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境外院校的前沿知识和教学经验,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该团队于2002年、2004年和2007年分别主办了三届“社会体育国际论坛”,邀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吸收和借鉴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教学能力.团队带头人杨文轩教授及其成员先后访问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院校,就学科前沿和课程教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还聘请了台湾师范大学程绍同教授为客座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客座讲学,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使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上与国际接轨.(2)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别的课程,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和理性改革.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强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更多融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并改革考核方式,例如《体育学概论》采用口试考核,效果良好;对体育经营管理类课程重点强调课程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摩,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团队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理论课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好评.(3)将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融入基础课程教学中,提高课程应用性.为了促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积极参与了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杨忠伟参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同时受聘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国家级培训教师,黄宽柔和庹权受聘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到相关课程中,提高了基础课程的应用性.(4)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跟进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充分享用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初步建成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有《运动生理学》、《健美操》、《体育学概论》的学习网站和《健康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
球类运动教学团队课程教学按照“三基本”、“六会”的人才培养规格组织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按照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会讲解、会示范、会纠正错误动作、会分析技术、会保护帮助、会组织竞赛与裁判的人才培养规格,严格组织教学,从严要求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分别制定了对学生示范讲解能力、裁判能力和比赛能力等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既引导学生的学习,又使评价有据可依.
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特色为:(1)拓展课程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在传统的球类、健美操等项目教学的基础上,拓展了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导引养生、舞龙舞狮、珍珠球、啦啦操等体育选课内容,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在野外生存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方面显示出极强的课程特色.(2)拓展实训资源.公共体育《野外生存教育》课程能够拓展自然环境资源,形成了多个实训相对固定点,如仁化黄沙坑、五仙岩、英德石门台、曲江船底顶等.健美操、武术等课程也充分利用校运会开幕式、市运会闭幕式等表演活动进行互动,拓展了实训内容.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特色为:(1)及时将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跨学科课程的内容引入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2)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进入教学环节.
体育教育课程群教学团队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师对田径项目各单项技术的特长,把田径的众多单项分排给不同的教师授课,促使细化和发挥授课教师的专长,提高教学质量.
排球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加大了传球垫球技术的教学比重,降低拦网和扣球的教学课时,增加教学比赛的频率,使学生在享受比赛的过程中巩固排球技术.
体育舞蹈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切实迎合该校涉外型大学的特点,将班级分成4组,学生干部和文体骨干均分在各个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效果,发挥骨干学生的协助能力来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个体学习与集体合作共存的教学组织形式.另外在考试中除考核所学的舞蹈外还要求每生独立创编一支舞蹈组合接受考核.
体育学教学团队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在2004年开始设置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同时利用该校局域网建立《体育论坛BBS》方便师生交流.
3 结论
1)教学团队人均课程数量为2.10门的教学团队1支,另7支教学团队人均课程均在1.29门以下,表明各教学团队成员均集中精力担任1~2门课程的教学;各优秀体育教学团队人均年授课量为261.06课时,授课任务适中.
2)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编写的教材数量成递减的状态,且校级教学团队主编教材多为自用教材;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承担大部分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具备明显的体育学科优势.
3)国家级教学团队教改力度大,教改成果显著;省级教学团队教改力度大,成果较好;部分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改力度薄弱,教改经费不足.从国家级教学团队到校级教学团队,获批的教学改革项目呈递减状态.
4)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的特色突出,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拓展内容广泛,课程改革效果显著,且注重实用性.
[1]卓莉,邓志茂,王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90-94.
[2]王革,卓莉,邓志茂.国家级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现状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2):95-100.
[3]邓志茂,卓莉,王革.广东省优秀体育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现状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5(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