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G产业发展观察及启示*
2014-10-30■徐琦
■ 徐 琦
一、源起:中国4G元年启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而言,2013年毫无疑问是4G发展元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4G牌照,标志着我国电信产业正式迈入4G时代。事实上,在正式发牌之前,4G标准制定、基站建设、设备招标、终端采购、用户体验招募、终端等相关部署一直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而4G牌照的发放,则将中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正式推向商用阶段。自此,中国4G发展开始接受市场大考。
从瑞典在2009年推出全世界首个4G试商用网络至今,全球4G发展已逾三年。放眼全球,当下各国移动通信产业正在整体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迈进,所有的终端、应用和技术都在围绕4G展开。据 GSA(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5日,全球已有244个电信运营商在98个国家推出94张LTE商用网络。预计到2013年末,这一数字将增至260张。而全球正在投资兴建LTE网络的国家总数已达143个,涉及运营商499个①。全球4G建设大潮之下,与我国同属亚太地区的韩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的LTE网络发展领先,分列世界前三,其网络覆盖率分别达62%、21%及21%。从用户覆盖角度来看,在全球目前超过1.3亿的LTE用户中,美国、韩国、日本三国用户比例合计接近90%。
其中,日本是LTE商用部署较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4G网络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近三年。那么,在这三年中,日本4G网络建设与服务运营情况到底如何?未来发展重点又将瞄向何方?针对前期各界对中国4G的热情畅想与预言,日本经验又能给出哪些比照与回应?针对上述思考,笔者全面梳理了日本4G发展三年来的宏观运行情况与运营数据,盘点与解读日本4G产业现状,并据此阐述中国4G发展的借鉴思考。
二、观察:日本4G三年“考”
整体观察,日本移动通讯起步较早,其蜂窝移动电话服务始于1979年。1994年前后,日本引入多家运营商竞争机制。早在2001年10月,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开通了全球首个WCDMA商用3G网络。2002年,日本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KDDI获得 CDMA2000的3G牌照。2005年,SOFTBANK MOBILE获得3G牌照。日本3G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奠定。2010年末,NTT DoCoMo开始提供3.9G②商用服务,推动日本进入4G时代。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日本总人口约为1.27亿,而当前在网手机用户规模已达1.4亿,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人口总数。客观来看,日本移动互联网3G时代的超前发展备受全球瞩目。经过三年商用,其4G产业也积累了较强的先发优势与宝贵经验。
1.日本4G网络建设现状
当前,日本主要电信运营商包括NTT DoCoMo、KDDI、SOFTBANK MOBILE、E-mobile、Willcom 等几家。在移动通信市场中,NTT DoCoMo所占市场份额最高,达44%,其网络覆盖与业务发展情况也较为领先。紧随其后的是KDDI旗下au与SOFTBANK MOBILE,其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8%与25%。Willcom一直专注于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业务发展,专为大型企业员工配备PHS设备。此外,E-mobile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其主推的移动WiFi业务却已红遍日本。日本手机用户规模及移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所示:
图1 日本各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用户规模及市场份额③(截至2013年11月)
其中,NTT DoCoMo是日本首家推出3.9G服务的运营商,当前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成立至今,NTT DoCoMo已陆续推出了PHS、MOVA、FOMA、Paging、Satellite及Xi六种业务体系,分别采用2G、3G和3.9G等不同频段运行。其3G业务FOMA于2001年推出,3.9G业务Xi于2010年12月推出。自2012年3月底全面停止2G业务以来,它的主营业务由3G业务FOMA与3.9G业务Xi构成,二者比重分别为70.85%与29.15%。
截至2013年3月底,其Xi-LTE基站总数已达24400个,网络覆盖率达77%,预计2015年将增至98%。同时,NTT DoCoMo加速实现对机场、火车站、商业区的4G网络覆盖,同期已覆盖国内超过53个主要机场与93个新干线车站等区域。
从用户规模来看,近期Xi-LTE用户成长速度非常显著 (见图2)。截至2013年11月,Xi用户规模已达1804.5万,这一数字预计到2014年3月末将增至2500万。而从网络速率来看,经过多轮升级,截至2013年中,NTT DoCoMo已在超过130个城市中提供Xi-LTE网络连接,其下行传输速率峰值已达112.5 Mbps。这一速率超过其他运营商,预计将于2013财年末增至150 Mbps。
与此同时,日本其他电信运营商也在加紧部署4G网络建设与商用。其中,与NTT DoCoMo一样,E-mobile和 au都采用了 FDD技术的 LTE网络。而SOFTBANK MOBILE则同时运营了FDD和AXGP(Advanced eXtended Global Platform)两种技术的4G网络。2010年,SOFTBANK MOBILE收购了拥有TDD频谱的 PHS运营商 Willcom,后将其建成AXGP网络,该网络可完全兼容 TD-LTE网络。2012年2月24日,SOFTBANK MOBILE率先在亚洲实现TD-LTE商用。目前AXGP网络覆盖率已达92%。为了不错失苹果等明星终端带来的利益,SOFTBANK MOBILE从2012年9月起也着手部署FDD-LTE网络。截至2013年3月末,其4G基站在日本已超过21000个,基本覆盖了主要城市区域。
图2 NTT DoCoMo集团3.9G-LTE用户发展情况④(单位:千人)
总之,日本4G网络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多家运营商合力推动了不同技术标准的4G网络建设与商用,当前重点仍是拓展网络覆盖、提升速率。
2.日本4G业务发展现状
回顾通信发展史,每次网络代际更迭都会催生一批“杀手级应用”。2G时代,短信业务横空出世,引领风骚十余年。3G时代,手机上网成为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重要驱动,基于Web的移动增值业务大获发展。而从3G升级到4G,意义类似于固网由ADSL升级到光纤,诸多创新将围绕网络扩容与提速这一核心价值展开。那么,4G会否孕育出新代际的“杀手级应用”,其中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不妨看看日本的情况。
基础通信业务几近饱和,这是日本4G业务发展的大背景。近年来,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传统话音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其移动数据业务及新兴增值业务ARPU⑤值则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移动数据消费取代传统语音通话和短信业务成为移动用户消费的主力军的趋势几成定局。这一趋势在各运营商的营收结构中均有反映 (见图3)。特别是2011年以来,日本智能机的持续渗透与4G网络及业务发展加速了这一结构性调整。因此,在日本3G普及率极高的大环境下,通过发展4G保持用户在网,促使3G用户转网至合约价格更高的4G业务已成为当前日本电信运营商增收的关键。
观察日本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构成,话音、数据流量、合约设备销售、增值业务运营等是最重要的方向。其中,基础语音与数据业务的收入贡献比最大,但话音等基础业务市场几近饱和;合约设备销售一直是日本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日本民众基本都会通过该渠道来购置或更换手机;同时,增值业务出现了新的趋势,运营商投建并运营应用商店,如NTT DoCo-Mo的应用商店D-Market等,带来了诸如数字内容销售、应用销售、商业合作,以及其他的新兴业务机遇。
图3 2009-2012年日本主要电信运营商话音业务及数据业务ARPU变化情况⑥(单位:日元)
以4G用户规模最大的NTT DoCoMo为例,截至2012财年末,其营收总额达44702亿日元。其中,话音业务收入占28.51%,数据业务收入占42.37%,合约设备销售收入占16.96%,而其他运营收入占约12.16%(见图4)。其他运营收入来源主要包括DMarket(即由NTT DoCoMo直接运营的应用商店,主要包括游戏、购物、视频、动画、音乐、阅读、应用推荐等)、跨屏服务、云服务、地面无线广播电视NOTTV、DoCoMo精选 (数字内容、手机安全等服务组合)、D-Creator(即D-Market子频道,2013年5月上线,以艺术家及工匠原创物品展示与销售为主)、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等领域。
深入到具体业务层面,客观而言,尽管日本4G网络已商用三年,目前其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仍只是3G的深化。运营商所寄望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各方依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振兴之路上探索。当前,各运营商发力点与创新点集中在视频通话、高清影音应用、语音操控及云端助手、可穿戴计算与移动健康管理等方向。如下:
图4 NTT DoCoMo集团运营收入情况⑦(单位:亿日元)
(1)视频通话服务:事实上,视频通话是个老话题。只是受制于移动通信网络等因素,它在3G时代迟迟未普及。而4G采用的VoLTE技术将使视频通话的门槛大为降低。这种架构基于LTE网络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方案,可以支持高清语音、高清视频通话等业务,同时也可实现2G/3G的语音互通。据GSA调研,NTT DoCoMo正在部署VoLTE,并有望在日本率先推出商用服务。2013年11月爱立信赢得SOFTBANK MOBILE大单,将为其提供VoLTE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而KDDI也宣布将在2014年内正式商用VoLTE。
(2)高清影音应用:高清画质影音一直是业界对4G的期待重点所在。从日本现状来看,各运营商确实都加大了对高清移动视频领域的投入,但此举却并未带来爆发式收入提升。具体来看,NTT DoCoMo在2011年发售的GALAXY Tab中就预装了视频应用Hulu,用户定购后可观看多部好莱坞高清大片(720P),包月费用1480日元。实测数据表明,即使在新宿等人口密集区域,业务体验也非常流畅。此外,D-Market视频频道D-Video增长态势非常强劲,上线一年后注册用户已超400万。2013年2月,SOFTBANK MOBILE推出视频服务UULA(含6万部影视剧集,640P),包月费用490日元。而Au通过应用精选Smart Pass(该业务将500多个应用打包销售,月费390日元)推出Video Pass,并将播放品质由240P提至360P,推动了移动视频业务发展。客观看来,4G确实对移动视频的播放品质与体验带来了较大提升,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流量压力。因此,日本运营商反倒更乐意将之导向WIFI端,而非一味倚重移动视频业务去拉高ARPU值。
(3)语音操控及云端助手:在线信息助手,大家也许并不陌生。苹果随iPhone 4S推出的Siri就是一位知名“语音小秘书”。4G网络扩容与提速预期将对云端信息助手、云端语音服务等创新形成较大促进。2012年3月,NTT DoCoMo推出了基于语音的手机操控界面,其下载量日前已超千万。同期,NTT DoCoMo推出云端同声传译应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可借助手机进行无障碍交流,该应用获得了CEATEC 2012的媒体创新大奖。NTT DoCoMo语音控制界面和云端口译应用只是一个缩影,代表了以4G高速网络与云计算为底层支撑的重要业务创新方向。
(4)可穿戴计算与移动健康管理:在全球“量化自我”风潮的推动下,可穿戴计算及设备因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高调介入而被热炒。其中,围绕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移动应用有望成为重要突破。2012年NTT DoCoMo与医疗设备巨头欧姆龙(Omron)合资建立了Docomo Healthcare,新公司于2013年4月起提供移动医疗服务,并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他们通过运营商渠道发售支持4G网络的可穿戴设备,来帮助移动健康管理服务落地。虽然这些新业务在运营商当前盘子中占比并不算大,未来潜力却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阵地之外,互联网公司试图越过他们,发展基于开放移动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由于服务本身与物理网络的相关性被逐步弱化,运营商的传统优势领域面临着被侵蚀的威胁。其中,值得注意的动向有二,即跨平台社交应用与移动游戏的发展。跨平台社交应用方面,由韩国互联网集团NHN日本子公司推出的Line表现亮眼。2011年6月推出至今,其全球用户已破3亿。不仅如此,Line通过游戏应用内置付费、表情贴图销售及官方账号或赞助性表情销售等方式已实现规模性盈利,2013年第三季度收入达约191亿日元。移动游戏方面,GREE、DeNA、Gung Ho等公司迅猛成长,已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手机游戏公司。4G发展,对上述公司而言亦是利好,预期将对基于HTML5、3D等技术的社交、游戏等业务创新带来重大推动。
总之,在日本基础通信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4G商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用户离网,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 (特别是存在带宽瓶颈的应用)得到了大幅提升,诸多创新也在网络升级的同时持续发酵。经过三年摸索,日本运营商的4G杀手级业务似乎仍未浮出水面,但来自开放互联网的新兴业务成长却十分惊人。日本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方力量仍在积极谋变、上下求索。
3.日本4G终端发展现状
与功能机时代日本手机厂商的辉煌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日本智能机的发展并不占优。据日本总务省《2013年版情报通信白皮书》数据,目前日本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仅有38.2%。而这与日本手机厂商长期听命于运营商的终端定制需求,而逐步丧失独立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潮流极大地挑战了日本原本牢固的功能手机市场,这一冲击在近两年尤其明显。
4G终端市场的拓展,也是日本当前智能手机发展潮流的重要方向。目前,基于4G网络的终端类型非常丰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上网数据卡、可穿戴设备等均在市面发售 (见表1)。以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机为例,三家运营商均引入了支持LTE网络的iPhone5S、iPhone5C;同时,卡西欧、戴尔、HTC、NEC、三星、夏普、东芝、松下、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均参与了各运营商4G合约机计划,其中不乏华为、中兴等中国手机厂商。
表1 日本移动运营商在售的4G终端类型⑧
从各运营商4G终端发展策略来看,引入明星智能终端已成共识。SOFTBANK MOBILE在2008年将苹果手机引入日本,时至今日,iPhone已成为日本手机市场名副其实的霸主。2013年9月,NTT DoCoMo宣布引入iPhone。至此,日本三大运营商均牵手苹果,苹果在日本智能终端的地位得以巩固。同时,各运营商与多家手机厂商合作,推出了多款支持4G网络的终端机型,用户选择余地很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医疗终端等可穿戴设备正在走入日本民众生活。依托4G网络,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与智能手机配合,通过云端服务来实现更好的移动生活管理。
三、启示:日本经验与中国速度
4G商用三年的日本与刚刚开启4G时代的中国,二者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在移动通信市场格局、运营商主导地位与业务发展模式等方面更存在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性使得4G经验借鉴更具可取之处。对比日本4G实践与中国现状,具体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顺势调整定位,应对开放挑战
在功能手机盛行时代,日本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动互联网强国。日本运营商一度是全球电信业“膜拜取经”的对象,诸多日本首创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都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诞生于1999年的i-Mode模式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产物。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套体系的核心理念和苹果所构建的“iOS+iPhone+App Store”模式高度一致,即由产业链的主导者——运营商负责网络运营、定制终端销售、内容平台分发、收费等关键环节,其他角色则围绕运营商开展业务。而i-Mode推出时,苹果还在生产音乐播放器,谷歌刚刚拿到融资,中国大部分地区连手机都未普及。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日本建起了全世界最超前、运营最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系,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支付、手机游戏、手机广告、手机视频等增值业务均获得了令旁人艳羡的成长。
然而,这一局面在2008年SOFTBANK MOBILE率先引入iPhone后逐渐被改写,苹果模式极大地颠覆了日本运营商所严控把持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有人甚至将iPhone引入视作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的“新黑船事件⑨”。在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确立全球移动互联网新秩序的同时,近年日本移动互联网却饱受冲击,运营商基础业务收入日渐下滑,长期沦为运营商代工厂的日本本土手机厂商竞争力严重不足,而增值业务时期的明星SP公司面临巨亏……上述情状亦和当下中国存在诸多相似。
激变之下,日本三大运营商先后进行战略调整。其中,NTT DoCoMo较坚持相对封闭的自建体系,重点发展Android体系,同时自建应用商店,并部署了一系列“去管道化”转型举措。SOFTBANK MOBILE凭借苹果引入大获提振,后仍延续该策略求发展。而KDDI则兼顾了iOS及Android体系,并以多种方式参与了新领域投资。总体而观,日本运营商选择了逐步拥抱开放,也努力克服开放带来的阵痛。事实上,日本正在经历的开放与封闭之战,也是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主题。
2.加速4G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如前所述,日本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开放与封闭的历史对战中,开放势力冲击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各方都在振兴的路上。其间,日本运营商一直坚持扛起产业发展重任,坚持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升级。而历史证明,正是由于运营商的持续投入,给新时期日本移动互联网再次勃发筑起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因此,即使在美国阵营的冲击之下,日本依然诞生了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手机游戏公司。
而当下4G是日本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重点,各运营商都在持续投建4G网络,提升网络覆盖率。在追求覆盖率的同时,各家都在提升网络速度、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大力投入。可见,日本发展4G,给硬件终端、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都带来了战略性、结构性机遇。夯实网络基础,是一切可能性的前提,这对我国同样适用。
3.精细流量经营,跨界多元探索
夯实网络基础、丰富业务体系,多方探索“去管道化”之路——这是日本在早已饱和的通信市场中摸索出的初步思路。对于同在经历结构性转型的中国电信运营商而言,精细流量经营、跨界多元探索同样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
一方面,数据业务收入贡献比重年年上升,驱动何在?从日本经验看来,多维度、精细化流量经营是关键。首先,日本运营商所提供的数据流量服务有着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和极其精细化的定价策略,核心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其中,一个创新案例来自KDDI推出的Smart Pass,该服务将500多个手机应用打包销售,月费仅为390日元。这种“应用市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回报,为运营商提供了自建应用商店外的新思路。其次,日本运营商正逐步放弃功能机时代的封闭思路,先后引入了苹果等明星终端,通过“零元购机”等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用户换购智能机,高度重视智能终端对流量消费的拉动。同时,日本运营商与跨平台社交、手机游戏等新兴业务保持了友好合作关系,并未因其超常规发展而实施打压。总之,通过对数据流量产品的精细规划、智能终端的大力推广、自有业务与合作业务的同步发展,其在流量经营领域日趋精细。
另一方面,话音和数据业务之外,机会何在?这一点不妨细究下NTT DoCoMo的新部署。从2010年开始,NTT DoCoMo开始谋求异业拓展,重点向金融及结算业务、多媒体业务、商业服务、医疗与健康服务、云计算与物联网、集成与平台化业务、环保服务、安全、安保服务等扩张。其间,它收购了三井住友银行34%的股份,发行手机信用卡,进军金融界;它与欧姆龙合资,开展移动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进军医疗界;它与日本麦当劳合资,通过数据挖掘提供精准促销广告,进军营销界……经过几年发展,新业务收入已占到集团总收入10%以上。NTT DoCoMo的业务扩张,反映了电信运营商对“管道化”问题的忧虑,这和中国情况一致。而日本经验告诉我们,立足电信主营业务优势向周边产业扩张,是减少管道化威胁的有效途径。
4.灵活定价策略,解除资费之忧
4G网络条件再好,业务再丰富,倘若资费太高,用户恐怕难以负担。而用户不“买单”,4G发展就难接地气。资费问题无疑也是当下摆在中国电信运营商和普通消费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细观日本实践,运营商切实重视用户利益,采取灵活的资费策略,降低资费门槛,主张培养用户“无忧”消费习惯,业务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其中,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三:首先,为推广4G业务,其套餐价格走亲民路线,与3G套餐价格相比差距并不显著。由于日本3G渗透率非常之高,4G增长基本来自3G用户转网。因此,价格竞争力是促进3G用户转网的重要因素。
第二,4G业务沿袭了“双平面套餐”策略,鼓励用户“无忧”使用移动互联网流量,而不必担心高额账单。事实上,“双平面套餐”是日本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的资费策略。简言之,即同时设置一个较低的资费标准门槛与一个封顶资费标准,而在这两个标准对应的流量消费区间内则按实际使用量结算。而无论如何消费,都不会超出封顶价格。由于消除了资费之忧,用户流量消费热情高涨。
图5 NTT DoCoMo的4G“双平面套餐”资费情况⑩
第三,套餐外超额流量消费转由低速传输,用户无需为超额部分多付账单。日本4G套餐通常设有月度流量消费上限,超出套餐流量上限后转向低速网络,无需追加支出。例如,定价为4935日元/月的Xi Pake-hodai Light套餐,其套餐流量上限为3 GB,一旦超出这个额度,用户可继续使用不高于128 kbps的网络,而无需多掏钱。资费问题永远是用户的关心点,也是4G落地的最后一道坎。日本运营商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的思考与操作同样值得参考。
综上,当前4G建设是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升级的前沿命题,而产业环境、网络建设、业务发展、资费问题等又是4G落地中不可回避的具体课题,各国均无例外。日本近三年的4G商用经验,便是对国内4G诸多热议、憧憬与质疑最为现实的回应了。
注释:
① 参阅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官网信息,http://www.gsacom.com/news/gsa_393.php。
②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已将LTE-Advanced(FDD)、TD-LTE-Advanced(TDD)、WirelessMAN-Advanced三种标准定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即4G标准。但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演进路线来看,TD-LTE-Advanced是3.9G技术。但在当前讨论的语境中,日本3.9G与国内4G所指内容相同。
③⑥⑧ 根据NTT DoCoMo、KDDI及SOFTBANK MOBILE年报数据整理绘制而成。
④⑦ 参阅NTT DoCoMo 2012年财报,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31日。
⑤ ARPU对应英文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是衡量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的重要指标。
⑨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历史事件。“黑船事件”后,日本政局日渐混乱,幕府走向灭亡。此后,日本开始了痛苦但却影响深远的明治维新,从而奋发图强,并奠定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⑩ 根据NTT DoCoMo的4G数据服务资费信息绘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