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于文本解读的随笔写作

2014-10-29朱水军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教学

朱水军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随笔写作展开了一些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 随笔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7-078-01

我很无奈于平时的写作教学。说得再具体点,就是无奈于平时的随笔写作。我想很多老师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同感。我同时又在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好像是过分注重于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或欣赏,我们的上课就是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告之学生。我们能不能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解读文本呢?他们有没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呢?再进一点,将这个理解与感悟写出来,写到随笔中。这样,效果会不会比平时传统的上课好一点呢?

在我看来,忽视了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而专注于教师自己的解读的课堂教学,一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因为事实是,课堂上学生被动受知,被动解读甚至不解读,于是,学生的閱读潜质未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消失。试问,一个连阅读课文都失去了兴趣的人,对于写作,还能有几分热情?

于是,写作便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块鸡肋。

随笔是目前高中学生作文练习中仅存的一块“心灵自留地”。随笔因其内容不拘、形式灵活、表达多样而颇受师生喜爱。但扫描当前学生随笔写作的现状,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这块“心灵自留地”已经既不“心灵”,也不“自留”,而是变成了低俗意义上的真“随笔”了——随意随便、虚假虚无。

并且,从功利化的角度看,我们最终走向高考。我们只做对高考有利的事,不浪费其他无益的东西,就如随笔写作。观照平时,我们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多解读解读课文,多写写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为了高考,我们不能作无谓的浪费。于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文本欣赏与写作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最近几年来,我在文本解读和随笔写作方面已经有意无意地作了一些零星的、不经深思的探索与实践。我试图找到这样一座桥,一端连接学生,一端通向文本,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或不自主地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用随笔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让彼此相隔的两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许这样,更能让课堂有效、随笔有味。

“指向于文本解读的随笔写作”的中心点是“随笔写作”,切入点是“文本解读”。说得通俗些,就是让学生在写作随笔时,不写其它内容,专题写“文本解读”方面的文章(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文章”大同小异)。我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带动学生的阅读、鉴赏与写作。因为这种随笔写作基于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又基于个人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唯有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再将之诉诸笔端,形成文字,才能品味到阅读与写作的双重快乐。当然,这种阅读、鉴赏与写作,需要确定一个鉴赏的方向或重点,也需要我教授一定的文本鉴赏与写作的常识,甚至确定阅读的书目。

基于上述理解,开展“指向于文本解读的随笔写作”活动,要大致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 给以一定的阅读任务——提供素材。所有的解读与写作,教师都应有设计和规划,确定解读的书目,确定欣赏的重点,从而构建起整个活动的框架,使学生通过本次教改活动,能切切实实地掌握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和写作鉴赏文章的一般技巧。

2. 给以一定的解读指导——懂得欣赏。欣赏什么?如何欣赏?毕竟学生对此比较陌生,需要指导和帮助。

3. 给以一定的写作指导——学会写作。欣赏文章不同于一般的随笔,它有固定的行文格式和语言表达要求,甚至还有一些特定用语。所以要提供例子,让学生明白欣赏文章是个什么样子,如何写作等。

我们常说,名家名作,常读常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西方文学欣赏中也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经典之言,无不说明阅读的本质在于自己的理解、感悟、发现、创造。我们不希望学生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鉴赏,但掌握语文大纲里的要求,进行一定难度的文学欣赏,则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比如,我们可以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开展“说不尽的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赏析(以小说为例)”的专题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欣赏能力,让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艺术形象深入学生心中,弥久不忘;我们也可以解读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开展“一枝一叶总关情——‘思想情感赏析(以散文为例)”的专题活动,欣赏散文,鉴赏文本中作者流淌着的浓浓的情,与作者作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你还可以品味语言,分析内容,评论观点态度,欣赏写作特色等等,只要是自己的解读与欣赏,都是可以的,都应鼓励的。我想,在这个欣赏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慢慢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因为我相信,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的欣赏体悟与精神享受的过程,所谓诗意语文,本意应该如此。

这样说来,拯救随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语文的课堂充满诗意和快乐,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应尽之职。而让学生在随笔中写一些文本解读类文章,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好事,何尝不是回归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随笔写作基于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又基于个人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唯有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再将之诉诸笔端,形成文字,才能品味到阅读与写作的双重快乐,才能奠实一个人的语文基石。即使从功利化的角度讲,进行基于文本解读的随笔写作,能慢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中也会富有实效、大有益处。

让随笔多一些灵动和实效吧,让学生多一点个性的解读与创造吧。语文学习,基于阅读,终于写作,两者相成,才是正道、王道。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语文教学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