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呈现在采编中的运用

2014-10-29顾剑峰

记者摇篮 2014年7期
关键词:胶圈外延手段

顾剑峰

新闻采访和编辑是一门技术,“技术”这个词不是调侃更不是贬低。此文所称的“技术”或“技术呈现”,是指在采编工作中的采写技能、编辑处理能力,这些完全可以称之为“技术”。当然,技术并不代表非主观非能动,采编技术还是以智力支持为根本的。

在此强调“技术”对于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是让采编工作首先回到技术层面,从而更能清晰地把握采编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一切采访和编辑工作,最后都是通过技术呈现来传递给受众,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技术和处理水平以及意识的差别,不同媒体对同源稿件的最终呈现有天壤之别。

记者在接到新闻线索后、去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和在新闻现场的采访及其后的写稿,都要有技术呈现的意识,此新闻事件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展示这个核心,内容不够丰富怎么办,新闻的外延在哪,这是记者要考虑和努力的方向,也是为后期的编辑工作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技术呈现资源。编辑拿到稿件后,除了正常的删改字句、安排版面位置等常规工作,处理稿件的大部分精力都应该放在技术呈现上来,哪些内容需要放大处理,哪些需要配图表,哪些内容要进行链接丰富。

只有对技术呈现的思维贯彻到位,整个采编流程均具备技术呈现的意识和行动,最后的传播效果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一、技术呈现可展示新闻的核心

新闻是一个过去时的概念,发生了的事实不可再现(预发新闻不在讨论之列)。如何向受众更生动全面地再现新闻事实和现场以及还原新闻事件的过程,这要求采编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地利用技术呈现的多种手段,把新闻稿件最核心的内容展示出来。

记者去往新闻现场和最初在新闻现场看到的,绝大多数都不是新闻的核心内容,但许多记者把笔墨浪费在这里。新闻核心内容一定是你用心观察到的和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是新闻事实的关键所在。把握住这个关键,应该把全部的技术呈现手段运用在这里,一处着力其他略过。一个新闻有一个或者多个核心,但最最核心的一定只有一个。

沈阳本地媒体对于海鲜市场宰秤有过多次报道,商贩宰秤的方式是用厚重的胶圈捆绑螃蟹来增加重量,从而达到多收钱的目的。这个新闻的核心是揭露胶圈增重的秘密,那么,技术呈现也要运用在这里。

一个记者买了1.5斤螃蟹,把胶圈解下来称重显示胶圈重8两,把这两次称重均用图片来呈现,并且在下面进行了文字说明。这样的技术呈现对于阅读来说非常便利,一看即明了。所以说技术呈现并不难,也并非是高精尖的手段。

如果不利用技术呈现的手段,而是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去叙述第一次称重多少、第二次称重多少,既浪费版面又不利于阅读。对于新闻核心的展示和还原更无益处。

二、技术呈现可丰富新闻的内容

在采编实践中,有许多新闻内容是冷门的,不容易被受众快速理解和读懂。在科技类、工程类等领域,因其内容冷僻,供采编可用的内容不多,给采编者带来的困难相当大。如果对这样的新闻不进行技术呈现,不辅以多样化的呈现手段,不但采编者看着费劲不懂,读者更是一扫而过,这样的报道是没有传播意义的。

有些科技类的报道,只是对科技成果进行简单复制,除了科技工作者没人能懂。一些工程类的报道,只是把工程进展用工程化的语言进行描述,除了施工人员没有人能明白。如果在这些题材上运用技术呈现的手段,采编多下功夫,丰富其内容,解读其玄机,给受众一个易读能懂的报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对于日凌这种天文现象,这样的冷门题材如何丰富其内容,对采编部门的技术呈现能力是一个考量。除了一个并无太多内容的消息之外,通过技术呈现可以做5个方面的内容以弥补其匮乏:1.单设小栏目解释什么是日凌;2.日凌发生的时间用表格展示;3.日凌曾困扰“嫦娥”探月的新闻链接;4.太阳惹的祸还不少的新闻回顾;5.做图来说明日凌发生对卫星信号的影响。

采编人员用这样的技术呈现把一个简短的稿件丰富起来,使这成为版面的一个重点内容,把一个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技术呈现,变得一看便知一读就懂,阅读没障碍,版面生动不死板。这是采编工作中追求的理想效果。

三、技术呈现可拓展新闻的外延

在新闻稿件本身之外,还有与此新闻相关的新闻内容,统称为新闻外延,也称新闻链接、新闻纵深等等。这是媒体给受众提供更广泛的阅读而进行的努力。当然,新闻外延不能喧宾夺主,但是能够恰当地运用技术呈现的手段,新闻外延就是锦上添花。

如果一个新闻稿件本身的内容不够丰富,可写之处少之又少,更需要通过技术呈现来更多地丰富和拓展新闻外延。这也说明采写者掌握技术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时代搜索相关资讯非常容易,与一个新闻事实相关的外延内容也非常多。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复制和罗列,堆砌在新闻稿件后面当成一个后缀,这和本文倡导的技术呈现就相差甚远了。

如何更好地把这些内容服务和附属于新闻稿件主体,这需要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技术呈现的手段。

沈阳一家媒体报道地下停车场的坡道,结论是角度太陡对于驾驶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此报道调查了6家停车场,也较详细地叙述了这几家停车场坡道的情况,但是终归是大同小异。

采编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技术呈现的手段对新闻内容进行了拓展,一是弥补新闻的单一性,二是提供更多的资讯。在此稿件的右上位置用图示的方式,列举了6种车辆爬坡的能力。这样的技术呈现,就使整个稿件活跃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外延,并且和新闻主体结合得很完美。

技术呈现是一个简单却不容易掌握的采编能力,在采编实践加以运用更是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坚持。在此只是略作总结,以期见到更多更好的技术呈现来提升整体采编能力。

(作者单位:辽沈晚报社)

猜你喜欢

胶圈外延手段
玻璃生产线胶圈辊加工工艺中的控制要点
胶圈控制机构探究
WRA-S-25型菱形胶圈的研发及生产实践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Ω”形胶圈密封机理研究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