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治疗恐艾症临床疗效观察
2014-10-27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650301钱俊张波婷刘佳佳芮金燕
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650301)钱俊 张波婷 刘佳佳 芮金燕
艾滋病恐惧症简称为恐艾症。该种疾病可谓是一种能够治疗但尚无法痊愈的慢性疾病[1]。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理疾病,临床上对该疾病一般使用药物治疗[2]。为了提高艾滋病恐惧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丁螺环酮对其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64例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34例,平均年龄为38.19±11.24岁;平均病程为13.21±22.23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艾滋病恐惧症符合标准,其HAMA评分检测均>15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以前,均停止使用原有的焦虑药物至少两周以上。
1.2 治疗方法[3]受试者在接受治疗以前应当经过两周的清洗期。在治疗前及治疗以后的第一、三、六周末评定HAMA与TESS。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起始剂量为每日5mg,每日三次,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量。在1~3周以内应当将药物剂量加到每日20~45mg。对照组患者每日的药物起始剂量为1mg,每日两次,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量。在1~3周以内应当将药物剂量增加到每日4~8mg。
1.3 评定标准[4]以HAMA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表现为50%~75%,进步表现为25%~49%,无效表现为≤25%;与此同时,经过TE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s)
时间 实验组 对比组总分 总分治疗前 28.47±4.89 27.42±4.56治疗后一周 25.12±6.45 24.45±5.96治疗后三周 19.87±6.14 18.92±6.02治疗后六周 14.02±6.8 13.91±5.99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经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单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参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TESS评分,实验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口感、失眠、头昏。但其不良反应例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没有嗜睡反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脏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均进行检查,未见任何异常。
3 讨论
为了提高对于艾滋病恐惧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丁螺环酮对其进行治疗。丁螺环酮治疗艾滋病恐惧症的临床效果更好,且具有副作用小、起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