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骄
2014-10-27张泽华常平
张泽华 常平
在文化底蕴深厚、绘画氛围浓郁的潮汕,翁镇希可以说是个异数,他的山水画呈现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而其中纷披的诗词,浓烈的色彩,使人们在传统绘画精神影响下,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欣赏其画集《中华名山画卷》,就如走进一座艺术大观园,诗与画的高度结合,使山水画经过几千年的淘洗,在他的笔下变得越发摇曳多姿。
对于“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这句话,翁镇希有着异乎寻常的认同。山之高,水之深;山之广,水之渺,蕴涵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不同面貌的山水,体现了生命的意义,都蕴藏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著作等身的他,充分认识山水这种“质有而趣灵”、神妙无穷和变幻万方的神性。他崇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沐浴在天地与我合一的道释之风,从不断的“优游”中感悟文化体味人生,以诗词、绘画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使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变得通畅。
“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在翁镇希画集中,他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观照。眷念华山,契阔武当,山水的价值得到一种新的审视与确认。在以精神为第一性的山水里,他并不孜孜关注所显之象,而是重视所含之道, 以“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体现山水画作本质意义。他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和凝聚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使王维提出的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显得更加意趣横生。由精神而意境,增添了“逸”的内涵,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以及雄姿英发的自信。自觉注重形的依托,追求玄远的神超理得,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把它们变成可触可知。山水草木在其诗画中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精神哲学,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虽然外来文化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从其山水画中,我们还是可以体味到传统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给人们以更多的情感提示,感悟到“师法自然”重要的精神传统。范宽居终南太华,饱览云烟洞察风月,神与物游而寄情笔墨,画出法度森严的煌煌巨制。前人的伟大创造变成传统,传统是财富也是负担,而他却在山水画的探索中以清醒的头脑把握自己,在大地的山山水水中丰富创作的源泉,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不断搜索、研究、探索和创造。翁镇希山水画植根于传统,三十余年收藏,鉴赏,研究了吴道子、李思训、李宽、范宽及董巨、倪黄各家山水画,编著了《中国山水画源流探析》巨著,并行走千万里路,进行环球采风实践,创作了数千幅世界各地和中华名山风光国画。他的笔墨既有大开大合中壮美的表现,符号运用的多变性又是实验性的探索与思考。
西陵峡两岸山头上夕照景象万千:黄山日出,林木森森,层次丰富,色彩雅逸,花木采用点滴法,显得厚重而通透,春天之氤氲气象跃然纸上,方寸之间表现景致秀丽。山有多险?——“两岸连山,重岩叠嶂。高猿长啸千峰响,”景有多美?——“繁华灿烂似浓妆,白帆点点前程远。”如斯美好景色,诗人不禁慨叹“山如故友同欢唱。江湖浩渺一沙鸥,满园秋菊皆生羡。”一种文人士大夫放眼物外得道家逍遥之乐令人欣羡。
巫峡:奔放的笔致,有墨有色,敦煌壁画艺术与传统山水画有机融合,泼彩泼墨的潇洒块面形成的深邃神秘与大江上不着一色的留白形成强烈对比,江上帆影以细笔勾出,线条肯定又充满弹性。诗词《风梧桐。巫峡清秋》 “策杖危桥……极乐金风”的铺陈与“萧寺磬音惊拂面,古来万事东流水”的醒悟使这幅山水画的境界得到了质的提升,表达了诗人画家旷达的精神境界。
乐山大佛:远看也是大佛,天下至大的佛,既有大片的笔墨,也有神奇莫测的倒影,苍茂华姿。分不清山是水,水是山?山是佛,水是佛?或者佛是水,佛是山?画面给人多重的想象空间以及富有哲理性的联想,悟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千帆过,万人醉,几回重?”
武当山:游玩到下午,兴致正浓,到了紫霄宫,日刚下山,和尚正做道场,“和尚敲磬钟响,尼姑忙”。惊鸿一瞥,“云外山庄”儒释道三种文化已在画家笔下化成玄妙的神光,显得水乳交融。
长江三峡:中国面积最大的南水电发展工程,气势磅礴,造福万民。感受国力强盛,他以之为材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笔端下,万物苍茫, 浮云涌动,俨然一个别具神采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翁镇希绘画中浓重的泼彩。这种泼彩并非天马行空的自我陶醉,而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出来的泼彩绘画,实验性的摸索,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有的除墨笔之外,间以没骨画法或色笔勾勒,有的则墨彩兼泼。
由于大致从写生中得来,他非常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大美、壮美境象,将其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于幽深的境象中蕴涵着自己对世界的深刻感受。在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境象中发现孕育的大美境象,营造烟云吞吐、迷茫空蒙的艺术世界,给人迷离恍惚之感。
翁镇希的泼墨泼彩绘画也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塞尚、凡高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他不拘于法度的束缚,中西合璧,古今融于一炉,既使用既成之法,也创造新法进行艺术的表现,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斑斓与明快,天趣横发的风格特点和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两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结合起来,线为骨,墨彩斐然。通过房屋树木小船等具体的物象而呈现深邃内容,蕴涵了东西方绘画的构成要素。
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诗人和藏品丰富的书画鉴定和收藏家,翁镇希的素质、学养、胸襟、气象,已远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长期的书画研究和创作中,他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自觉意识的绘画观,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不过是他情感的外化,因而他的泼墨泼彩是主观的情绪性表现,融入了他对颜色的主观心理感受,勃勃的激情与外在的境象结合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力度。明代画家王履早就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翁镇希 “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优游,助长了用笔的奔放不羁。长期游历周游列国的感悟思考,为他的泼墨泼彩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笔墨程式脱胎于自然的造化,体现光雾之色的变化,将大自然神奇幽深、明灭显晦的景致通过亮丽的色彩挪移到有限的画面之上,有着阴明晴晦自然境象的变化,隐含着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意绘画特征和诗意中的壮美。
抛却了世俗的一切羁绊和艺术的框框条条,以精神为骨骼,以理法为血肉,以情感为气息吞吐,他大步铿锵地走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尽情描绘气魄雄浑,格调豪迈的大好河山。
责任编辑/赵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