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分析

2014-10-27王婷

北方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失真会计信息上市公司

王婷

摘要: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载体,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外部单位和个人对其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成果的认知,同时对上市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经济层面的宏观调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形象受会计信息的直接影响,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会计失真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地避免和应对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121-02

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令人担忧。2012年12月17日,法制网发布资讯称,证监会通报了关于上一年度的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状况,同时也是证监会首次做出的综合性通报,其中涉及到证监局、交易所以及上市部门;沪深交易所有9503个会计问题受到关注,财务会计占58%,会计失真问题的占比最高。从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非常的严峻。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会计信息概述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而言,其主要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某一时间段内的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现金流载体。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会计信息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使信息资料的应用者作出基于资源应用的科学决策,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财务报表对投资人员的决策、维护资本市场运转秩序以及债权人贷款对象的选择和供应商对协作单位贷款是否可以及时如数的收回选择。同时,对于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的供货价格、质量、交货能力以及售后服务和供货能力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不同会计信息应用者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每个要求都证明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应用价值非常的大。此外,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表现出不对称性特点。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前提条件下,基于经济人的视角考虑,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可能会采用欺诈等不正当手段,非法牟取暴利,为会计信息造假创造了可能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

1.企业经济交易过程中的失真问题。企业为掩饰财务报表,通过企业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关联方交易以及交易时间和利息资本化手段,虚构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出现严重的失真问题。

2.企业会计核算失真问题。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没有真实的记录、反映出企业的经济业务,比如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出现了严重的失真现象。

3.企业会计信息出现严重的披露失真问题。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着隐瞒披露事项、不及时或拖延披露会计信息。

比如,美国一家保健品公司主要提供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自1984年以来,发展非常的迅速,旗下员工超过5万人,成为全美最具实力的保健服务运营商。2002年该公司出现了问题,美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其提起民事诉讼,称公司作假账现象非常严重;15名高层陆续认罪,公司最终濒临破产。

(二)操纵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1.操纵利润。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操作手段主要表现为多计收入、提前确认收入以及少计成本等,采用该种方法来实现虚增利润之目的。正如上文所述案例,SEC起诉状中明确指出,美国该保健公司的主要造假手段即契约调整——收入备抵账户,以此来操作企业利润。对于契约调整而言,账户估算公司向病人投保机构开出的相关账单、预计支付账款之间的差额,从营业收入额中奖“契约调整”减掉,便是收入净额。对于契约调整来说,其需要大量估计账户,不确定性因素非常的多。为不使该行为露出破绽,还专设了一个AP账户,用来记录和契约调整对等的资产增加额。

2.调节资产。所谓调节资产,即通过评估虚假资产、虚增资产以及加速折旧或者隐瞒债权等方式,来虚增企业的资产数额。正如上述美国保健公司,其虚增资产近15亿美元;该公司固定资产从原来的加速折旧法,逐渐改成了普通的折旧方法,而且主营业务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如果利用加速折旧法,则可真实有效地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损耗状况。基于此,该公司采用折旧法变更动机,显然并非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度。主要是因为折旧方法变更以后,其折旧率下降了将近3个百分点,而且还增加了税前利润。在此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操作时称,该公司销售退回的大约2400万美元,没有计入当年的账户,以致于企业营业利润虚增265万美元。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公司若坚持原来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将销售退回的2400万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入账,则该公司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然而,该公司通过调节资产的方式,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营造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

二、上市公司会计失真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会计失真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缺陷的影响,也有利益驱动因素,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治理架构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作用非常大,治理制度科学与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了直接性影响。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多数上市公司是从原来的国企通过改制形式产生的,因此也就造成国有持股比重份额特别大,表现出股权相对比较集中等现象。从实践来看,该种股权结构形式可能会造成对准确会计信息资料的需求乏力,而且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架构运行效率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多数国企经改制上市,经常会出现国有股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因此对国有股管控只能通过委托代理等形式层层实现。在该种条件下,因层次相对较多,所以很可能会造成所有者难以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者构成约束力;对于中、小股东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干涉能力,因此也就造成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权力膨胀。由于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因此在利益的诱导性,可能会故意制造会计失真信息。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架构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衡管理机制,因此导致上市公司会计失真。

(二)社会审计监管非常乏力

第一,注册会计师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注册会计师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聘任制度。该种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问题,而且对注册会计师的公正性、独立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法真正的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高效的监督。在实行脱钩改制机制后,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成了一个独立法人,较之于一般的公司,其正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同时,上市公司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对会计师事务所有了极大的选择空间,若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会产生不利影响,则该事务所将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在该种条件制约下,会计师事务所若想长期生存发展,则难免会受到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压力,完全不在乎基本的原则,甚至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帮凶。在此过程中,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缺乏力度,尤其是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明显不足,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对制假、造价以及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形成威慑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虚假信息的产生。

第二,当前国内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尤其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造价行为的惩罚力度太小。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而言,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收益。比如,若造假成本比预期收益小,则造假者会为此赌一把。就当前现状来看,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失真、信息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明显不足,处罚金额上限仅60万元,但普通的造价即可从证券市场聚拢超亿元资金,基于此,法律法规设置的处罚根本起不到震慑效力,在丰厚的利益面前,更多人选择铤而走险。

第三,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低,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很容易导致会计失真。实践中可以看到,会计人员自身的身份存在着严重不独立现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市公司,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薪酬等由上市公司发放,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难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根据公司法之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责任在于对真实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加强监督。然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会计人员自身的责任与其地位之间根本不相匹配,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层、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以致于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领导意愿完成任务,其中可能包括一些虚假报表、失真财务信息的制作。实践中,很多会计人员明知是在“为虎作伥”,也敢怒而不敢言,否则将会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或辞退。

(三)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问题

对于现行的会计准则而言,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权责发生制、会计政策可选性以及会计法规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其中,权责发生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造成了上市公司领导可利用调节应计项目影响会计利润;会计法规不完全,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外的其他会计事项上,尤其是具体的操作性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会计准则制定、应用实践之间难以有效的协调,在新准则制定前,会不断地出现一些难以有效解决的新问题,不同法规之间难以有效协调。正是由于会计法规不健全、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问题存在,给那些企图在财务报告中做小动作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而使上市公司会计失真。

三、加强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就治理和防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市公司应当不断的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机制,并将该机制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一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实处和得以有效执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制定出来的价值。实际上上市公司的员工与公司自身的利益之间存在着非常的密切关系,他们具备的专业化技能是公司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本,上市公司如果要是脱离了这种人力资本,公司股东拥有的实物资本很难达到增值的目的。因此上市公司职工作为公司产权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承担监督的责任。为了避免上市公司经营者利用手中的职权脱离所有者的利益目标,笔者建议在上市公司内部构建独立于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机构的非常有必要的,该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实施全面监督。

(二)对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加强会计信息操作行为管控

首先,制定好会计准则后,应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进行超前探究,以确保会计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其次,实践中应加强协调性,尤其是相关利益群体,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互制衡管理机制,以此来减少或消除对准则的抵制;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会计准则的选择性,降低因会计方法和程序的多选择性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

(三)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而言,与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实践中应当坚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会计人员应根据会计制度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其他会计管理法规和制度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主体的责任,并自觉抵制和揭发不正当的行为;其次,加强继续教育平台。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财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尤其要对他们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学习与教育。同时还要弘扬正气,从而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确保财会职业之尊严。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造假成本

实践中可以看到,提高注册师造价成本是最具建设性的,同时也是未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事务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推动外部的约束机制发展,特别是法律制定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细化法律制裁的失信行为和制裁力度,以期更具操作性。其次,向合伙制改革,保证会计师事务的审计质量。当然,合伙制虽然存在很多的优点,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彻底的完成合伙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克服。

上市公司会计失真是一个社会共性问题,而且已成为资本证券市场上的一大发展桎梏,严重影响了国内资本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营。因此,应当多角度对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失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创新应对策略,以确保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星厚.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

[2] 张丹青.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中国商界,2011(11).

[3] 敖云良.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6).

[4] 刘 巍,赵 琴.略论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J].学术交流,2010(1).

[责任编辑:高 瑞]

猜你喜欢

失真会计信息上市公司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