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闪耀

2014-10-24兰宇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兰宇平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我国的精神文明支柱,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亲近古诗文,营造文化氛围;走进古诗文,加强文化实践,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闪耀,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文化意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我国的精神文明支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对此问题有些浅薄的认识。

一、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

1.整体认知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的因素,因为优秀人物的高尚品格,总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有影响。尤其是古诗文中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无数人身上闪耀着的淡化个人、强化群体的人文精神,经邦济世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奋发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等,是强大的精神磁力。厌恶官场黑暗,李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孔子认识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终生忧劳不悔;杜甫始终忧劳不辍,写出了惊警后世的“三吏”“三别”,目的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向前的动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于是每次我总有意识借助古诗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熏陶,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2.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高中学生主要背诵《论语十则》《陈情表》《劝学》《师说》《出师表》等。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

二、亲近古诗文,营造文化氛围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1.古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篇好的古文,必须有上乘的思想内容,缺乏灵魂的文章不会成为优秀的篇章。儒佛道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代都有许多人身上折射出这些思想,要让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颂英雄豪杰,慨功名未就,怅早生华发,叹人生如梦,《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绘仙境,感慨古来万事如仙境转瞬即逝,如东流水一去不返,表示要访名山,寻山水之乐,绝不在官场“摧眉折腰”,为什么在一个作品中会有这么复杂、甚至矛盾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是因为儒家思想要求文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佛道思想中的求仙隐逸、远离浊世,可使穷士既暂时忘却烦恼,又能独善其身。这些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不再觉得作品内容不可捉摸,作者思想不可理解。

2.古诗鉴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总结时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书愤》一诗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点明自己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诗人认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形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三、走进古诗文,加强文化实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所以,除了教学课本内容外,还要将《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渗透到课堂中来,利用每天早自习的时间讲述一段内容。另外,练笔也是很重要的。每学完一篇经典美文,我都会让学生写出感悟,这样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热情延续,增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