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学生讲“面子”

2014-10-24席武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名次课外书面子

席武孟

社会心理学认为,“面子”即是自尊心,是指要求自我尊重和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需要。

需要激起动机。人们所认为的与需要相适应的条件时,就转化为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面子”是他们“动机”和“行为”的出发点。对自尊心需要的追求强弱、深浅,是他们是否要求进步,是否奋发向上,是否认真学习的主要动机。需要—动机—行为,是一条科学规律,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务必把转化学生的思想、陶铸人的灵魂作为神圣职责,绝不可以置科学规律于脑后而不顾,而只凭主观愿望开展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进步,甚至事与愿违。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我不懂爱护学生的“面子”,曾吃过一些苦头。在课堂上有个学生偷看课外书,我就轻步走到他的身旁把课外书“没收”了。这时他虽不“反抗”,但他心里很不平静,在座位上轻声唱歌以示对老师不满。确实这堂课上得不愉快,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头。课后我细想一下,如果我给学生一点“面子”,不“没收”课外书,而漫步走到这个学生的座位旁提醒他,让他意识到不要再看下去了,课后才找他谈话,热心帮助他摆正课内学习与课外读物的位置,引导他把原有的动机迁移到课内认真学习上来,那么就不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啊!

教师给学生多一点“面子”,是转化和激励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表现。因此批评教育学生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注意调查研究。对自尊心不同者,应分别采取热情诚恳的批评态度和“治病救人”的批评方式,切勿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我班有个男学生,他的性格属外向型。班干部发现他与本班女学生有恋爱动机,就及时向我反映。通常老师找学生谈话都是在办公室。我为了爱护学生的面子,找他谈话时,不是叫他到办公室,而是和他到校园较偏静的树下进行谈话。因为办公室是老师办公和课间休息的地方,人来人往,学生怕失面子,不愿说真心话。尽管老师出于诚心教育的好意,学生也不肯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我掌握学生爱“面子”的心理,在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下,他坦率地把恋爱的过程说出来,同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表示在学生时代不谈恋爱,决心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做个好学生。

在课堂上往往发现有的学生不专心听课,跟同学讲话。教师要制止,但不要用粗暴的方法,应给学生一点“面子”。也许有的老师用点名批评的方法,似乎很有效,一下子就压制下来了。我认为不够完美,因为青少年自尊心强,如果当堂点名批评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反感,甚至会出现与老师“顶牛”的现象,使老师难以收场。而我抓住学生爱“面子”的心理特点,此时我停下几秒钟不讲课,并流露出一种不愉快的神情,他们已意识到,在课堂上和同学讲话,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而老师又不点名批评,老师给我们最多的“面子”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呢?果然,这种“无声教育”的确灵验,几秒钟后课堂纪律肃然,个个都专心听课了。

马斯洛认为除病态者,所有的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赏识和尊重。因此,老师不但要爱护学生的“面子”,而且还要教育学生互相尊重。不然就会影响班风、学风的形成,甚至会使某些学生导致自尊心的失落。如,我所任的班有这样一个男生,在段考中每科文化课都不及格,同学们和老师们都指责他懒,不用功,不求上进,他都不在乎。但在运动会比赛中却非常认真,总是想努力得到名次,当他所参赛的项目名次较后或得不到名次的时候,总能观察到他满脸的不高兴,这说明他在体育方面有较强的自尊心,同时也说明他不愿意给人留下一无所长的印象。在其心灵深处,自尊心并没有完全消失。即使他在某些方面、某些场合缺乏自尊心或自尊心淡薄,而在体育方面还有相当强的自尊心。就是抓住他这一优点,下半学期我让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尊心。后来他体育方面多次拿奖,班干部的工作也非常出色,由于荣誉感的驱动,文化课的成绩也不甘落后于其他同学,到学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一跃上升到全班中等水平了。

总之,学生自尊心需要的追求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正确的必须加以鼓励,对不正确的要加以引导,对有害的一定要纠正。要把满足学生自尊心需要跟他们思想和学习的具体要求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尊心需要转化为上进的动力,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动机;转化为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行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邹素芳.给学生留点儿面子[J].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0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名次课外书面子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划船比赛
某贪官的面子
面子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