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2014-10-24李凡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理论

李凡

摘 要:通过揭示河南省部分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理论上为深入研究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在实践上为加快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建设,深化大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元化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体育社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理论

一、民间体育社团的地位与作用

民间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宗旨,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本研究把民间体育社团界定为: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的体育目的,参与同一体育社会活动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宽松的社会群体。作为一种非政府机构,它承担着政府的一定的社会性、公益性、事业性的社会管理与协调功能,成为政府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民间体育社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纵观当今世界体育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体育社团组织已经成为他们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是全部由政府垄断,而是大部分被分解到社会的各个利益群体。要使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满足各个利益群体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有一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适应这种需要,而社会团体则是最佳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具体以暴走团体、自行车协会、河南省长跑协会、河南省足球协会等民间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等收集、查阅并研究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

三、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1.整体基础薄弱

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的整体基础薄弱在客观上形成了对民间团体的社会需求不强。近年来,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无论是在社会参与程度,还是在开展体育活动的独立性上,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民间体育社团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缺乏引导和宏观调控,有些社团有名无实。

2.机构不够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

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挂靠行政的组织形式、社区内的组织形式、自由组合以及家庭(邻里)组合。上述从管理角度划分的体育社团,在组织机构上都存在缺陷,绝大多数尚未实现实体化。部分体育社团离不开“政府人”,其运作中的实质性问题都过多地依赖于政府部门解决,这样必然影响社团运作的公正性、社会性,无形中阻碍着社会体育团体实体化的进程。此外,体育社团内部人员的分工职责也不明确,成员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不明确。不少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是由隶属部门的人员兼任的,由于客观原因,这些工作人员虽有工作热情,但难以集中思想开展社团工作。有的社团虚设人员较多,实际做事的和真正爱好该社团活动的人少,造成社团组织运转不灵。有些社团则由积极分子带动活动,往往随着这些骨干成员的变动对群众性体育社团的影响较大,有时会使其陷入瘫痪状态。

3.基本功能不到位,活动经费无保障,理论研究不同步

不少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由于规模、资金、项目、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实现社团的基本功能。有些体育社团出现了部门工作与社团工作相互替代的情况,影响了社团自身功能的发挥。有的体育社团在实际运行中,以部分功能的发挥代替了整体功能的发挥。除少数体育社团外,许多体育社团既无会费收入,又无其他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单项活动赞助,自立能力差,难以组织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团活动。另外,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理论建设、理论指导及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与不足。

四、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的发展特征

1.独立性

由于国家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过程中,没有借助制度手段把民间体育社团这一新型社会组织纳入其体制框架,这就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民间体育社团作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相对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特性。因此,它往往有自己的领袖,其领袖不是任命的,而是由个人的体育技术指导才能、健身经验、品质、威望等因素自然形成的,在体育活动这一群体中往往有较强的实际影响力。

2.性质广泛性

河南省大量的民间体育组织自发地建立起来,如暴走、健美操、街舞、单车联盟等。这些民间体育社会团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石。

3.草根性

河南省民间体育组织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曰爱好者,甚至纯天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体育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故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对社会体育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4.团成员的自愿性、易变性

人们加入民间体育社团是自愿的。已经加入民间体育社团的成员若想要退出这一群体,也是自由的。由于民间体育社团是一种松散的社会组织,组织的聚合边界不清晰,组织化程度较低,变动性较大。很多成员对民间体育社团只存在意向性倾向,并没有强烈的体育社团认同和公开的行为反应,因此其成员的结盟基础不稳固,即没有正式组织约束;这就使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的人员流动较大,形成社团成员的易变性。

5.横向联系闭合性

它是指各个体育社团之间存在着级别和权力的对等性,导致了任何的体育社团都是一块独立的领地。一级级的体育政府机构与一级级同构的体育社团组织形成了整个调控的连接,而横向却是封闭的,没有任何联系的。

五、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各种发展观也在发生相互冲击和碰撞。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正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市场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以人为本”的大众体育发展理念。因此,后奥运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确立的双重背景下,如何使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2.认真做好民间体育社团的培育发展工作

民间体育社团注册登记要继续坚持从严把关的原则,大力培育有利于促进体育发展的社团组织,积极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体育文化健康类社团组织,努力扶持那些激励先进、帮扶弱势群体的公益性体育社团组织,从严控制各种特定群体类社团组织,努力使社团组织在数量、种类、布局、结构上得到优化。

3.扶持民间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

在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中,“营利”与“公益”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虽具有民间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但政府在制定管理政策时可以也应该考虑给予其一定的赢利空间,除了税收优惠政策以外,还要研究民间体育社团组织的财务制度、人事交流、工资福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各项制度,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扶持,帮助民间体育社团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其活力。

4.建立民间体育社团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培训体系

加强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工作者的培养,是为了使他们真正了解社团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和方式,使民间体育社团管理真正区别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更好地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为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人文精神,体育部门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民众志愿服务的观念。

5.健全民间体育社团的监督机制

对民间体育社团的监督,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有来自管理机构的监督,有广泛的社会监督,如舆论监督、竞争环境的监督、捐赠者的监督以及服务对象的监督,还有体育社团行业自律机制。而河南省民间体育社团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借鉴国外的完备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开放力度,允许新闻媒体给予足够关注;扩大积极影响,引起民众应有的社会关注,已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促进体育社团的运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玲丽.关于我国社团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中国民政,2000(2):41.

[2]宋继新.论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1998(21):12-14.

[3]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基于Popov超稳定理论的PMSM转速辨识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
“3T”理论与“3S”理论的比较研究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妇女解放——从理论到实践
论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