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影响
2014-10-23程霄霄卢素娟林敏等
程霄霄+++卢素娟+++林敏+等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每次1片,3次/d;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3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二甲双胍;综合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118-03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的治疗为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NAF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合理选用药物[1]。还原型谷胱甘肽、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较多,但二者联用的报道不多。健康行为的建立对阻止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脂肪肝起着重要作用。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同时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认知,并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根据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且经B超检查,依据肝、脾脏器的回声特征确诊,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及一些遗传性、药物性肝病、胆道梗阻、严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严重缺氧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 (42.6±3.6)岁,病程2~25个月,平均(8.9±2.1)个月。全部患者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商品名阿托莫兰,0.1 g/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每次1片, 3次/d;二甲双胍片(0.25 g/片,昆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每次1片, 3次/d。疗程6个月。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建立疾病档案:详细了解患者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文化层次、地址、联系电话等,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健康教育总目标,制定出书面健康教育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定期为患者及家属举行知识讲座,组织患者相互介绍经验。指导和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实施干预计划,采取电话咨询和家庭访视相结合,每周至少1次。具体内容如下。①认知干预 让患者认识到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以及其发生的病因、诱因,同时认识到该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自我控制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②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蛋黄及煎、炸、烧烤等食品。根据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和病情等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依据食品能量交换表,制订出适合病人的饮食计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尽量避免饮食方式无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或三餐饥饱不匀等。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酒等。③有氧运动干预 制定适合于患者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如:慢跑、中速快步行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山、打球、跳舞、游泳等,每周3次或隔日1次,每次30~60 min[3,4]。④不良行为干预 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睡前加餐、情绪不稳定就想进食等饮食方式均为不良行为。对这些原因所致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要辅以行为修正疗法。如少吃油煎、油炸食品,少吃甜食及饮料,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餐等。⑤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告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预后,使患者认识到戒酒的必要性,使患者对疾病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侥幸心理,树立战胜酒精性脂肪肝的信心。⑥出院后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坚持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及合理饮食,定期复诊,重点强调家属的参与监控和及时就医的必要性。
1.2.3 检测方法 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疗效评价[5]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转氨酶恢复至正常水平,血脂水平下降到治疗前的1/3,B超显示肝脏回声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转氨酶下降至正常水平的1/2,血脂下降到治疗前的2/3,B超显示肝回声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转氨酶未下降到正常的1/2,血脂未下降到治疗前的2/3,肝脏B超显示回声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观察指标endprint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异常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liver,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NAFLD)[6,7],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研究发现,其与脂肪肝一样均有可能发展至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NAFLD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避免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的终末器官病变,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的关键[8-12]。但我们发现,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也是相当必要的,包括饮食控制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增多,并有高TG、LDL和低HDL等血脂紊乱的表现。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脂代谢,降低TC、TG和LDL水平。还原性谷胱甘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参与体内多种循环和物质的代谢,具有维持细胞的代谢和细胞膜的完整性的作用[13,14]。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补充GSH对抗氧自由基,恢复肝脏内各种酶的活性,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合成、解毒、能量代谢等功能[15,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1.9%,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可能与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密切相关。
本研究干预组NAFLD患者通过面对面座谈会、观看电视讲座、光盘知识讲座、科普教育、多媒体教育等相结合及宣传专栏、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健康热线、家庭医生等健康教育干预形式,采取了心理干预、饮食、运动、行为、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导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龚梅金等[13]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药物治疗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等措施能明显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17]。
综上,我们认为,综合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颖住,林果.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1-2104.
[2] 黄海燕,李孟英,陈宝玉,等. 护理干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健康教育,2009, 25(4):304-305.
[3] Su HL,Zhu YX,Gao ZJ,et al. E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bicyclol and polyene phosphatidy1choline treatments for th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11,19(7):552-553.
[4] 姜玉华,施军平. 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103-104.
[5] 曹荣,胡旭东,柏涛.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房,2013,24(4):365-366.
[6] 陶燕. 非酒精性脂肪肝社区干预疗效观察[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7):462-463.
[7]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1-163.
[8] 尚佳. 降脂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98-400.
[9] 袁平戈.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2):333-336.
[10] 陈志平,张志坚.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60-362.
[11] 陆斌. 二甲双胍和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 167-168.
[12] 胡浩斐,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8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9):135-136.
[13] 龚梅金,卢卫,唐歆馨.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48(5):48-50.
[14] 李瑜元. 保肝药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5):395-398.
[15] 施军平,范建高. 保肝抗炎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9):526-529.
[16] 唐明.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J]. 西部医学,2009,21(5):784-785.
[17] 祝嫦. 中药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42-43.
(收稿日期:2014-05-16)endprint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异常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liver,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NAFLD)[6,7],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研究发现,其与脂肪肝一样均有可能发展至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NAFLD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避免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的终末器官病变,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的关键[8-12]。但我们发现,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也是相当必要的,包括饮食控制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增多,并有高TG、LDL和低HDL等血脂紊乱的表现。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脂代谢,降低TC、TG和LDL水平。还原性谷胱甘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参与体内多种循环和物质的代谢,具有维持细胞的代谢和细胞膜的完整性的作用[13,14]。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补充GSH对抗氧自由基,恢复肝脏内各种酶的活性,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合成、解毒、能量代谢等功能[15,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1.9%,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可能与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密切相关。
本研究干预组NAFLD患者通过面对面座谈会、观看电视讲座、光盘知识讲座、科普教育、多媒体教育等相结合及宣传专栏、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健康热线、家庭医生等健康教育干预形式,采取了心理干预、饮食、运动、行为、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导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龚梅金等[13]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药物治疗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等措施能明显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17]。
综上,我们认为,综合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颖住,林果.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1-2104.
[2] 黄海燕,李孟英,陈宝玉,等. 护理干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健康教育,2009, 25(4):304-305.
[3] Su HL,Zhu YX,Gao ZJ,et al. E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bicyclol and polyene phosphatidy1choline treatments for th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11,19(7):552-553.
[4] 姜玉华,施军平. 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103-104.
[5] 曹荣,胡旭东,柏涛.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房,2013,24(4):365-366.
[6] 陶燕. 非酒精性脂肪肝社区干预疗效观察[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7):462-463.
[7]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1-163.
[8] 尚佳. 降脂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98-400.
[9] 袁平戈.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2):333-336.
[10] 陈志平,张志坚.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60-362.
[11] 陆斌. 二甲双胍和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 167-168.
[12] 胡浩斐,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8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9):135-136.
[13] 龚梅金,卢卫,唐歆馨.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48(5):48-50.
[14] 李瑜元. 保肝药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5):395-398.
[15] 施军平,范建高. 保肝抗炎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9):526-529.
[16] 唐明.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J]. 西部医学,2009,21(5):784-785.
[17] 祝嫦. 中药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42-43.
(收稿日期:2014-05-16)endprint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异常率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liver,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NAFLD)[6,7],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研究发现,其与脂肪肝一样均有可能发展至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NAFLD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避免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的终末器官病变,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的关键[8-12]。但我们发现,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也是相当必要的,包括饮食控制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增多,并有高TG、LDL和低HDL等血脂紊乱的表现。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脂代谢,降低TC、TG和LDL水平。还原性谷胱甘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参与体内多种循环和物质的代谢,具有维持细胞的代谢和细胞膜的完整性的作用[13,14]。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补充GSH对抗氧自由基,恢复肝脏内各种酶的活性,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的合成、解毒、能量代谢等功能[15,16]。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1.9%,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可能与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密切相关。
本研究干预组NAFLD患者通过面对面座谈会、观看电视讲座、光盘知识讲座、科普教育、多媒体教育等相结合及宣传专栏、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健康热线、家庭医生等健康教育干预形式,采取了心理干预、饮食、运动、行为、出院后健康教育指导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 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龚梅金等[13]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进一步证实药物治疗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等措施能明显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17]。
综上,我们认为,综合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颖住,林果.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1-2104.
[2] 黄海燕,李孟英,陈宝玉,等. 护理干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健康教育,2009, 25(4):304-305.
[3] Su HL,Zhu YX,Gao ZJ,et al. E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bicyclol and polyene phosphatidy1choline treatments for th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11,19(7):552-553.
[4] 姜玉华,施军平. 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2):103-104.
[5] 曹荣,胡旭东,柏涛.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房,2013,24(4):365-366.
[6] 陶燕. 非酒精性脂肪肝社区干预疗效观察[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7):462-463.
[7]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1-163.
[8] 尚佳. 降脂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98-400.
[9] 袁平戈.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 西部医学,2009,21(2):333-336.
[10] 陈志平,张志坚.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60-362.
[11] 陆斌. 二甲双胍和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 167-168.
[12] 胡浩斐,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8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9):135-136.
[13] 龚梅金,卢卫,唐歆馨.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48(5):48-50.
[14] 李瑜元. 保肝药物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5):395-398.
[15] 施军平,范建高. 保肝抗炎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9):526-529.
[16] 唐明.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J]. 西部医学,2009,21(5):784-785.
[17] 祝嫦. 中药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42-43.
(收稿日期:2014-0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