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2014-10-23邵培宁秦荣荣尹彩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斑块脑梗死

邵培宁+秦荣荣+尹彩霞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观察不同类型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扁平斑13例(18.31%),软斑24例(33.80%),硬斑12例(16.90%),混合斑22例(30.99%);对照组中扁平斑8例(50.00%),软斑2(12.50%),硬斑4例(25.00%),混合斑2例(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混合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P<0.05)。 结论 对于可能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超声检查;斑块;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a)-0059-0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SHAO Pei-ning QIN Rong-rong YIN Cai-xi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ong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Nantong 226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90 patients withou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was used in both groups to observe whether there was plaque in the carotid arter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laqu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as 78.89% in observation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17.78%),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3 cases(18.31%)of flat plaque,24 cases(33.80%)of soft plaque,12 cases(16.90%)of hard plaque and 22 cases(30.99%)of mixed plaqu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8 cases(50.00%)of flat plaque,2 cases(12.50%)of soft plaque,4 cases(25.00%)of hard plaque and 2 cases(12.50%)of mixed plaque,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Incidence rate of soft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ard plaque and flate plaque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should be conducted on patients with possible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to observe the lesion characteristic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select appropriate treatment method to prevent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sis;Ultrasonography;Plaque;Cerebral infarction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会引起脑梗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为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9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同期9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3~8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2~8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飞利浦-21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6 MHz,分别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以及椎动脉进行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确定是否有斑块形成,并对斑块的大小、性质进行判断。

1.3 诊断标准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为正常;1.0~1.2 mm为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1.4 mm为颈动脉狭窄。另外将斑块分为4种: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扁平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部增厚,呈现较均匀的回声;软斑为局限突入管腔,呈现局部混合性弱回声;硬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出现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有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表现为回声不均匀,且回声混杂。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8.89%,高于对照组的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混合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P<0.05)(表2)。

表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扁平斑、硬斑比较,#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4]。有文献报道,85%的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而25%的缺血性脑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5],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6],这三种颈动脉病变都可能引发脑梗死。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种[9]。通常来说,通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就可分析是否为易损斑块,从而根据斑块的性质判断是否会引起脑梗死。本研究显示,9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斑块发生率高达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可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预测脑梗死风险的重要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既可以是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又可能是硬化斑块发生脱落阻断血流,也可能是颈动脉中的斑块表面较为粗糙,当高密度的乳糜微粒或脂蛋白聚集在粗糙斑块表面时也会发生栓塞[10],另外一种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处可能会形成涡流,湍流速度及压力差会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受到损伤,会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引发脑梗死。

相关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并不呈正相关,而多与斑块的性质有关。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造成的脑梗死只占发病率的小部分,而多数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引发脑梗死[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斑块形态以软斑最多(33.80%),其次是混合斑块(30.99%),这是由于硬斑表面发生了钙化,其结构较为稳定,不易发生脱落、破裂,也就相对不会发生血管堵塞的情况。软斑和混合斑结构多不稳定,易发生脱落、出血和破裂的情况,相对硬斑来说,更易发生血管堵塞现象,形成血栓,尤其是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重要起源,甚至会反复引发脑梗死。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中软斑24例,混合斑22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对照组患者中扁平斑的发生率达到50.0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斑块,说明造成脑梗死的斑块中,以软斑和混合斑的发生率更高。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性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干预,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硬化斑块,从而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剑婷,穆培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67,69.

[2] 王新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82-83.

[3] 夏峰,李美英,曹勇军,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 17(3):161-163.

[4] 李剑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3-694.

[5] 张雪峰,李海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MRI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29-8831.

[6] 董秦川,张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1):83-85.

[7] 赵春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15-17.

[8] 成红学,李彩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96-97.

[9] 党卫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4-125.

[10] 陈瑞英,高素玲,郑清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20-2221.

[11] 林成实,蒋小玲,程云帆.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7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9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同期9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3~8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2~8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飞利浦-21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6 MHz,分别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以及椎动脉进行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确定是否有斑块形成,并对斑块的大小、性质进行判断。

1.3 诊断标准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为正常;1.0~1.2 mm为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1.4 mm为颈动脉狭窄。另外将斑块分为4种: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扁平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部增厚,呈现较均匀的回声;软斑为局限突入管腔,呈现局部混合性弱回声;硬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出现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有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表现为回声不均匀,且回声混杂。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8.89%,高于对照组的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混合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P<0.05)(表2)。

表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扁平斑、硬斑比较,#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4]。有文献报道,85%的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而25%的缺血性脑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5],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6],这三种颈动脉病变都可能引发脑梗死。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种[9]。通常来说,通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就可分析是否为易损斑块,从而根据斑块的性质判断是否会引起脑梗死。本研究显示,9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斑块发生率高达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可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预测脑梗死风险的重要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既可以是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又可能是硬化斑块发生脱落阻断血流,也可能是颈动脉中的斑块表面较为粗糙,当高密度的乳糜微粒或脂蛋白聚集在粗糙斑块表面时也会发生栓塞[10],另外一种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处可能会形成涡流,湍流速度及压力差会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受到损伤,会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引发脑梗死。

相关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并不呈正相关,而多与斑块的性质有关。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造成的脑梗死只占发病率的小部分,而多数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引发脑梗死[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斑块形态以软斑最多(33.80%),其次是混合斑块(30.99%),这是由于硬斑表面发生了钙化,其结构较为稳定,不易发生脱落、破裂,也就相对不会发生血管堵塞的情况。软斑和混合斑结构多不稳定,易发生脱落、出血和破裂的情况,相对硬斑来说,更易发生血管堵塞现象,形成血栓,尤其是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重要起源,甚至会反复引发脑梗死。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中软斑24例,混合斑22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对照组患者中扁平斑的发生率达到50.0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斑块,说明造成脑梗死的斑块中,以软斑和混合斑的发生率更高。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性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干预,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硬化斑块,从而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剑婷,穆培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67,69.

[2] 王新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82-83.

[3] 夏峰,李美英,曹勇军,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 17(3):161-163.

[4] 李剑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3-694.

[5] 张雪峰,李海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MRI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29-8831.

[6] 董秦川,张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1):83-85.

[7] 赵春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15-17.

[8] 成红学,李彩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96-97.

[9] 党卫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4-125.

[10] 陈瑞英,高素玲,郑清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20-2221.

[11] 林成实,蒋小玲,程云帆.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7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9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同期9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3~8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2~8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飞利浦-21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6 MHz,分别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以及椎动脉进行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确定是否有斑块形成,并对斑块的大小、性质进行判断。

1.3 诊断标准

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为正常;1.0~1.2 mm为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1.4 mm为颈动脉狭窄。另外将斑块分为4种: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扁平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部增厚,呈现较均匀的回声;软斑为局限突入管腔,呈现局部混合性弱回声;硬斑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出现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有明显的声衰减;混合斑表现为回声不均匀,且回声混杂。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8.89%,高于对照组的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混合斑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P<0.05)(表2)。

表2 两组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扁平斑、硬斑比较,#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4]。有文献报道,85%的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而25%的缺血性脑卒中都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5],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6],这三种颈动脉病变都可能引发脑梗死。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7-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种[9]。通常来说,通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就可分析是否为易损斑块,从而根据斑块的性质判断是否会引起脑梗死。本研究显示,9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斑块发生率高达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可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预测脑梗死风险的重要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既可以是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又可能是硬化斑块发生脱落阻断血流,也可能是颈动脉中的斑块表面较为粗糙,当高密度的乳糜微粒或脂蛋白聚集在粗糙斑块表面时也会发生栓塞[10],另外一种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处可能会形成涡流,湍流速度及压力差会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受到损伤,会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引发脑梗死。

相关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并不呈正相关,而多与斑块的性质有关。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造成的脑梗死只占发病率的小部分,而多数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引发脑梗死[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斑块形态以软斑最多(33.80%),其次是混合斑块(30.99%),这是由于硬斑表面发生了钙化,其结构较为稳定,不易发生脱落、破裂,也就相对不会发生血管堵塞的情况。软斑和混合斑结构多不稳定,易发生脱落、出血和破裂的情况,相对硬斑来说,更易发生血管堵塞现象,形成血栓,尤其是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重要起源,甚至会反复引发脑梗死。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中软斑24例,混合斑22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和扁平斑;对照组患者中扁平斑的发生率达到50.0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斑块,说明造成脑梗死的斑块中,以软斑和混合斑的发生率更高。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性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干预,以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硬化斑块,从而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剑婷,穆培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67,69.

[2] 王新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82-83.

[3] 夏峰,李美英,曹勇军,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 17(3):161-163.

[4] 李剑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3-694.

[5] 张雪峰,李海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MRI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29-8831.

[6] 董秦川,张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1):83-85.

[7] 赵春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15-17.

[8] 成红学,李彩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96-97.

[9] 党卫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4-125.

[10] 陈瑞英,高素玲,郑清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20-2221.

[11] 林成实,蒋小玲,程云帆.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79.

(收稿日期:2014-05-21 本文编辑:李亚聪)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斑块脑梗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