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众筹研究*
2014-10-23周建芳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68
周建芳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四川 成都 610068)
刘桂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 四川 成都 610225)
接受捐赠是图书馆充实馆藏、弥补资金不足、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1],同时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体现[2],因此多数图书馆将其视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尽管社会贤达、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对图书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捐赠,但我国图书馆受赠工作的总体形势并不乐观[3]。无论是受赠文献的质量和数量,还是所营造的公益文化氛围,与理想状态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受赠模式亟待创新和突破。近年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传统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互联网思维下崭新的商业模式在零售、金融等诸多领域不断攻城拔寨、颠覆传统,这同样为图书馆受赠工作的突破提供空间。在颠覆传统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是破解当前图书馆受赠工作困局的可行路径。
1 我国图书馆传统受赠工作的当前困境
1.1 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受赠工作模式
我国图书馆传统受赠工作模式是这样的:图书馆通过网站对受赠工作进行宣传,在接受捐赠者的实物捐赠后进行必要的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经过加工进入馆藏,不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转捐等后续处理[4]。传统受赠模式下对捐赠者的回报方式主要有颁发捐赠证书、网站公示及建立馆藏专柜等[5]。
1.2 受赠工作当前困境的具体表现
总体效率较低是我国图书馆当前受赠工作的主要困境,具体表现为:受赠文献规模小、比重低、质量参差不齐,捐赠者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合理。与国外图书馆相比,接受捐赠目前难以成为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6],受赠文献的数量在图书馆文献总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受赠文献的质量和结构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现实需要不相匹配[7-8],向图书馆捐赠只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没有成为多数人的习惯,捐赠人数量少而且集中。
1.3 受赠工作当前困境的形成机理
我国图书馆受赠工作当前困境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直接或间接的原因,但其根源在于我国图书馆当前这种传统的受赠模式。传统受赠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与图书馆受赠工作当前困境之间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受赠工作当前困境形成机理示意图
1.3.1 打击捐赠者积极性
繁琐的手续、过高的门槛、较多的限制等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增加了捐赠图书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捐赠者向图书馆捐赠的积极性。传统受赠模式下,图书馆基于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考虑往往对受赠文献的类型、年代、品相、数量等诸多方面做出硬性规定,管理上又需要完成一系列手续,这些限制和程序对于图书馆而言也许无可厚非,但这无形中抬高了捐赠的门槛,增加了捐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捐赠体验,将部分潜在捐赠者挡在捐赠的大门之外,从而影响了捐赠者向图书馆捐赠的积极性,不仅限制了受赠文献的规模,降低受赠文献在文献总量中的比重,事实上还剥夺了一部分普通大众参与图书馆捐赠的机会,使向图书馆捐赠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1.3.2 阻碍捐赠文化的形成
信息反馈的不足以及后续交流的匮乏造成受赠财物管理和利用的不透明,营销意识的缺失导致业务宣传的不到位[9],图书馆的信息披露和信息反馈很难满足捐赠者的精神回报期望,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向图书馆捐赠的良好氛围,进而阻碍了图书馆捐赠文化的形成。交易互惠理论是公益捐赠的理论基础[10],其核心内容是交易双方都能从交易中获得彼此的需要,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需要的并非是对等的物质内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满足。图书馆传统受赠模式下信息反馈缺乏必要的持续性,捐赠完成后图书馆与捐赠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后续交流,基于捐赠关系的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矛盾突出。近年来部分图书馆也试图通过网站强化对捐赠者的信息反馈[11-12],但其信息反馈的内容、深度、频率、持续性仍难以有效满足捐赠者的精神回报需求。当捐赠者的需求无法从捐赠行为中得到充分满足,其捐赠积极性必然受到抑制,图书馆受赠的规模、比重及图书馆受赠工作的效率必然受到影响,整个社会向图书馆捐赠的文化氛围将很难形成。
1.3.3 抑制图书馆受赠工作积极性
以实物捐赠为主的传统受赠模式不仅导致受赠文献的质量和结构难以控制,而且增加了管理和利用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在受赠工作上的积极性。传统受赠模式下图书馆受赠工作大多是一种被动的实物受赠,图书馆很难根据自己的规划来确定受赠文献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对捐赠做出过多的限制必然打击捐赠者的积极性,而一味地来者不拒无疑会降低受捐文献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后续数据加工、典藏、流通、剔旧等诸多管理环节的难度。
2 众筹简介
2.1 众筹的起源
起源于Howe J[13]提出的众包(crowdsourcing)概念的众筹(crowdfunding)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型筹资模式[14],可以认为是众包的一个部分[15]。其基本思想是基于互联网和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传播特性,汇集人数众多网友的单个小额出资,从而实现项目资金的募集[16]。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是其基本特征,并且社会媒体对众筹项目筹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17]。
2.2 众筹的工作模式
众筹的基本工作模式是:筹资者通过众筹网站提出自己的项目创意和筹资金额,并明确提出出资者的回报方式,人数众多的网友通过网上支付完成各自的小额出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实现筹资目标,筹资者则使用筹集的资金来开展项目运作,项目成功后以之前约定的方式对出资者进行回报,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实现筹资目标,则将资金全额退还出资者。
2.3 众筹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筹资模式,众筹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经从最初的艺术项目逐渐向游戏、食品、技术、设计、出版、新闻、教育、公益等领域拓展。其中,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众筹项目更容易成功[18]。
2009年4月,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正式上线使得这种独特的融资模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最早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于2011年7月上线,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最成熟的众筹网络平台。之后,众筹网于2013年2月上线,品秀在线于2013年9月上线,标志着众筹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Kickstarter上有不少针对图书馆的众筹项目[19],但这些平台上针对图书馆的众筹项目多是通过众筹这种方式为全球贫困地区的图书馆筹集建设资金。本文提出的图书馆众筹与这些众筹网站上为图书馆筹资的模式完全不同,而是试图通过众筹这种方式来创新图书馆受赠工作的全新概念。
3 图书馆众筹的理论框架
3.1 图书馆众筹的使用方式
捐赠者可以“扫一扫”图书馆网页上的二维码,在指定书单里选择图书,点击手机支付宝完成支付,几十秒的时间内便通过图书电商向图书馆捐赠了图书。书单由图书馆划定,钱付给图书电商,后者将图书配送至图书馆。不久以后,图书馆通过Email告知捐赠者这本带有明显捐赠者痕迹(特殊颜色标签、书脊上有捐赠者姓名和二维码名片、扉页上有捐赠者的详细介绍和捐赠感言、照片等)的图书已经进入馆藏并接受读者借阅。未来的日子里,这本图书每一次被借出和归还时,捐赠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登录系统还可以在留言里看到读者对这本图书的评价和对捐赠者的感谢。如果捐赠者当初选择了个人信息公开的话,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名片获知捐赠者的联系方式,捐赠者也会时不时收到读者发来的QQ、微信、Email等消息。
3.2 图书馆众筹的定义
图书馆众筹是本文提出的全新概念,笔者将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思维,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渠道在线集聚大众小额捐赠用以规划内的馆藏资源建设,并将捐赠效果信息向捐赠者充分、持续反馈的图书馆主动受赠模式。图书馆众筹是将互联网金融的众筹融资模式移植到图书馆受赠工作中,从而形成的一种横跨互联网、金融、图书馆、公益捐赠四个领域的新型筹资模式,其基本思路是用互联网思维做图书馆受赠工作。
3.3 图书馆众筹的工作流程
图书馆众筹主要涉及捐赠者、图书馆、图书电商、读者四类行为主体,其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流动,资金通过互联网支付。图书馆众筹的工作机制如图2所示。
3.3.1 受赠范围的确定
图书馆基于图书电商实时推送的新书书目信息和读者在线提供的荐购信息,结合自己的馆藏现状和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确定并动态调整自己的图书需求信息并及时通过网络提供给捐赠者。图书需求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准确和详细,至少包括书目信息、需求数量等内容,并能根据认捐情况实时调整。
3.3.2 在线捐书
捐赠者基于图书需求信息根据自己的意愿认捐图书,直接通过系统链接到图书电商网站下购书订单,并通过图书电商提供的网络支付渠道完成资金支付。
图2 图书馆众筹工作机制示意图
3.3.3 图书配送
图书电商根据捐赠者的购书订单和支付信息向图书馆配送图书,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捐赠者和图书馆,并把购书发票邮寄给捐赠者。由于存在多个捐赠者通过同一图书电商向同一图书馆捐赠的情况,图书电商可以实现批量配送图书。
3.3.4 受赠图书的个性化加工
图书馆根据受赠信息获取捐赠者信息,并把捐赠证书、感谢信邮寄给捐赠者,然后进行受赠图书的加工。根据捐赠者意愿,图书馆将诸如姓名、联系方式、捐赠感言、二维码电子名片等捐赠者个性化信息加工在受赠图书的书脊和扉页上,同时把这些捐赠者信息加入到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机器可读目录)数据的相关字段中。
3.3.5 读者与捐赠者基于捐赠图书进行交流
借到受赠图书的读者可以获取捐赠者信息,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图书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捐赠者进行交流。
3.3.6 受赠图书信息向捐赠者持续反馈
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将受赠图书的加工进度、借阅情况、状态变化等信息持续向捐赠者进行主动反馈,同时也提供捐赠者对于所赠图书相关信息的实时查询。由于受赠图书在图书馆内的流通一般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在受赠图书被剔旧之前这种反馈信息将一直持续。
3.4 图书馆众筹的特征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众筹是对图书馆受赠工作的一次颠覆性创新,与图书馆传统受赠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3.4.1 面向普通大众的低门槛小额捐赠
借助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图书馆众筹可以低成本地向普通大众传递公益理念和受赠需求,从而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激发并强化普通大众的公益意识和捐赠动机。单笔小额募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捐赠的门槛,使得绝大多数普通大众具有捐赠的能力。
3.4.2 网络支付下的非对称捐赠使得操作更为便捷
图书馆受赠的是实物性质的图书,但捐赠者付出的是通过网络支付的折后价格。这种非对称的捐赠一方面避免了传统实物捐赠手续繁杂等诸多弊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捐赠资金的利用效率。
3.4.3 持续反馈捐赠效果信息,透明度高。
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展示和披露功能增强了图书馆众筹过程的透明度,图书馆、图书电商、捐赠者、读者四方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了暗箱操作的难度,降低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众筹强化了对捐赠者的信息反馈,而且是一种持续性的反馈。如果捐赠者愿意,受赠图书加工和流通过程的每一次变化都能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捐赠者,系统也为捐赠者的个性化查询提供方便的接口。
3.4.4 重视捐赠体验,交互性强。
与图书馆传统受赠模式相比,图书馆众筹更加重视捐赠者的捐赠体验。一方面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并在细节层面提升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与捐赠者的沟通和交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者与捐赠者的交互,读者可以通过受赠图书上提供的捐赠者联系方式与捐赠者进行沟通、交流;二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基于图书荐购的信息交互;三是图书馆与图书电商基于新书书目、受赠图书配送的信息交互;四是图书馆与捐赠者之间的交互。
3.4.5 受赠的主动性,捐赠的受控性和选择性。
与传统的图书馆受赠模式不同,在图书馆众筹模式中,图书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捐赠,而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一方面表现在受赠书目的范围由图书馆根据自己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自主划定,另一方面表现在图书馆可以通过SNS、校友会等线上、线下平台和渠道主动进行图书馆众筹的宣传和营销。对捐赠者而言,实物图书的捐赠必须以资金的形式进行支付,而且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图书,这使得捐赠具有一定的受控性。捐赠的受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捐赠行为的限制,但捐赠者还是具有相当程度的选择权,图书馆提供一个范围较广并实时更新的受赠需求清单可供捐赠者选择。
4 多方共赢的图书馆众筹利益格局
图书馆众筹不仅实现了相关参与主体的多方共赢,而且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图书馆:得到大量受赠文献及事实上的外部监督
图书馆不仅能高效率地得到大量规划内的受赠文献,而且图书馆众筹所形成的事实上的外部监督机制对图书馆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图书馆众筹通过互联网突破了捐赠者地域的限制,扩大了募捐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众筹能提升捐赠者的参与体验,加强捐赠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对受赠书目范围的控制使得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规划在受控的范围内接受捐赠,从而使得受赠文献符合图书馆自身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提高了受赠文献的质量,克服了传统受赠模式中受赠文献不易控制、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端。图书馆众筹模式中信息的充分披露和持续反馈事实上形成了捐赠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监督,这样的外部监督机制对图书馆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4.2 捐赠者:得到良好的捐赠体验、充分的尊重及持续的精神满足
资金而非实物捐赠实际上是一种标准化捐赠,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使得这种标准化的捐赠更为便捷。捐赠者可以对捐赠的文献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在标准化的同时又不失个性化,捐赠者的意志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提升捐赠者的体验。图书馆对受赠图书的个性化加工和MARC数据的个性化著录以及这些个性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使得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较好地满足了捐赠者的心理回报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之后受赠文献的每一次借出和归还都会给捐赠者以反馈,从受赠图书上获取联系信息的读者也时不时地与捐赠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捐赠者从这种持续的信息反馈中不断获得精神满足,从而强化了捐赠者再次捐赠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粘性。
4.3 读者:得到更多阅读机会、交流机会及公益文化的熏陶
图书馆通过图书馆众筹以较低的成本丰富了馆藏,其最终的受益者是读者,受赠文献的增加无疑使读者有了更多的阅读机会。读者可以通过受赠文献或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捐赠者进行沟通,在享受大量受赠文献的同时获得了与众多爱心人士交流的机会,扩大了自己的社交范围。另外,图书馆众筹所营造的尊重知识、学会感恩的公益氛围对读者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4.4 图书电商:得到一个实质性切入馆配市场的机会
以零售为主的图书电商很难成为馆配商,而图书馆众筹为其提供了一个实质性打入图书馆市场的绝好机会。在这种模式下,图书馆和捐赠者通过图书电商完成了非对称捐赠,捐赠者把捐赠的资金支付给图书电商,后者把捐赠者选定的图书配送给图书馆,在整个流程中图书电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5 社会公众:得到参与公益的机会
图书馆众筹实质性地降低了向图书馆捐赠的门槛,使得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参与,从而实现了公众的“碎片化捐赠”、“微公益”,“微慈善”,使向图书馆捐赠普遍化,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良好氛围,弘扬公益文化,普惠知识与爱心的传播。
4.6 公益事业:得到一个透明公益的标杆
资金的透明化使用以及公益效果的持续披露和反馈为我国备受质疑的慈善事业树立一个透明公益的标杆,重拾民众对公益慈善的信心。“郭美美”事件后公众对慈善的失望和质疑将我国的公益事业置于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其症结在于善款使用的不透明[20]。对善款的透明化使用以及公益效果的持续披露和反馈形成事实上的外部监管,可以解决目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缺乏有效外部监督和执行机制的问题,重建社会公益诚信,提振社会对公益事业的信心。
5 结 语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书馆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的工作创新[21]。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诸多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而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不仅需要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物资保障,更需要互联网思维的内在驱动。本文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众筹模式移植到图书馆受赠领域,首次提出了图书馆众筹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并对其工作机理、典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试图用互联网思维实质性地创新图书馆受赠工作,为图书馆开辟一个崭新的受赠模式。
研究发现,当前图书馆传统的受赠工作确实遇到了诸多困境,横跨图书馆、互联网、金融、公益诸多领域的图书馆众筹相较于图书馆传统受赠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图书馆、捐赠者、读者、图书电商等多方共赢的新型图书馆受赠模式,这种模式所营造的尊重知识、学会感恩、透明慈善的公益文化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捐赠者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图书馆众筹具有图书馆传统受赠工作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图书馆工作的尝试,为困境中的图书馆受赠工作提供了一个转变方向。但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图书馆众筹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更需要具体的实践来验证。因此,图书馆众筹在营销推广、风险控制、制度规范、绩效评价及信息系统等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1]李学聚.高校图书馆书刊文献捐赠工作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43-144.
[2]邓银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缘由、模式和激励[J].图书馆杂志,2014(2):14-19.
[3]王 磊,胡永强.图书馆社会捐赠缺失成因及其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4(1):50-53.
[4]侯 茜.文献资源再利用:以高校图书馆接收捐赠图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S1):141-142,204.
[5]晏 凌,张 蓓.基于捐赠的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关键问题研究:系统管理、特色资源发掘模式及服务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1):88-92.
[6]梁震戈,王文君.美国高校图书馆争取社会捐赠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J].现代情报,2005(12):213-214.
[7]王 岚.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图书捐赠机制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2):30-32.
[8]丁振伟,宫 平.图书馆社会捐赠现状实证研究:以辽宁地区图书馆社会捐赠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2):42-47.
[9]庞小宁,游 霞.基于交易互惠理论视角论中国慈善捐赠不足[J].价值工程,2013,32(6):316-317.
[10]章亦倩.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捐赠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99-101.
[11]张 蓓,晏 凌,袁 欣,等.利用网站深化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J].图书馆建设,2011(12):48-51.
[12]张 韦,何蓉蓉.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信息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2):45-47,51.
[13]Howe 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 Magazine,2006,14(6):1-4.
[14]Schwienbacher A, Larralde B. Crowdfunding of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EB/OL].[2014-04-01].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252861_Crowdfunding_of_Small_Entrepreneurial_Ventures.
[15]Rubinton B J. Crowdfunding: Disintermediated Investment Banking[R].Germany: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2011.
[16]Lawton K, Marom D. The Crowdfunding Revolution: Social Networking Meets Venture Financing[M]. Washington DC: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10.
[17]Moisseyev, A. Effect of Social Media on Crowdfunding Project Results[EB/OL].[2014-04-01]. http://digitalcommons.unl.edu/businessdiss/39/.
[18]Belleflamme P, Lambert T, Schwienbacher A. Crowdfunding:A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EB/OL].[2014-04-01].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468454_Crowdfunding_An_Industrial_Organization_Perspective.
[19]Lewis C. Crowdfunding the Library[EB/OL].[2014-04-01]. 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04/funding/crowdfunding-the-library/.
[20]樊小玲.机构形象传播中主体意识的缺失与重建:“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会”危机案例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18-123,155.
[21]王知津,周 鹏,韩正彪.工业工程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杂志,2013(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