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体会
2014-10-22鲍国瑞
鲍国瑞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自拟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8-02
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可高达200 mmHg以上。舒张压一般在60岁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致使脉压增大。临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收缩压为180~200 mmHg,舒张压仅60~70 mmHg。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不少。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法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使收缩压降低同时,舒张压基本稳定在≥60 mmHg,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6例患者做为临床观察对象。26例均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8.4±6.3)岁;病程2~32 a,平均(12.7±7.8)a;高血压分级1级者5例,2级者21例。均为门诊病人。
1.2病例选择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级诊断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②收缩期血压≥170 mmHg,舒张期血压≤7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③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症见眩晕、头痛、乏力、心悸,痴呆、健忘、失眠、自汗、舌胖有齿痕、脉细无力;④未用降压药或用降压药后,因舒张期血压≤60 mmHg而停用降压药者。观察期间暂停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2观察指标与治疗方法
2.1观察指标
2.1.1血压测量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测前30 min停止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静坐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连测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
2.1.2症状评定记录眩晕、头痛、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乏力、心悸、自汗等主要症状,参考《中医量化诊断》按轻(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中(时轻时重,间断出现)、重(显著或持续出现)3级分记1分、2分、3分。制定中医单项症状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4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1933年出生,患高血压20余年,未能规范服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近几年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眩晕,无力,健忘,胸闷,心悸,自汗,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舌质淡,舌苔白微腻,脉沉无力。心率:72次∕min,收缩期血压:196 mmHg,舒张期血压:68 mmHg。既往曾口服拜新同、替米沙坦等降压药后,收缩期血压降为130~140 mmHg,舒张期血压降为40~50 mmHg,症状无明显改善。因担心舒张压太低而停药。笔者予以:灯盏花、丹参、三七、当归、川芎、太子参、黄芪、五味子、麦冬、降香各1袋,嘱其将上药用沸水约600 mL冲化,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1剂。10 d后复诊时诉:不适症状大为减轻,查体:收缩期血压:146 mmHg,舒张期血压:62 mmHg。连服2个疗程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收缩期血压维持在140~150 mmHg,舒张期血压维持在60~66 mmHg。
5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动脉逐渐狭窄硬化,血流量下降,机体通过升高血压来保障组织器官的血供。当大动脉硬化后,弹性下降,对心脏收缩时的血压缓冲力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不能通过动脉弹性的回缩力维持血管内的压力以推动血液继续运行,导致舒张压降低。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其特点是降压效果较强且作用迅速,但在降低收缩期血压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也降低舒张期血压,因此对于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而舒张期血压正常或者偏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难以找到理想的方法。与西药相比,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临床辨证,笔者发现老年高血压多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收缩压升高似乎可用瘀血阻络解释,舒张压降低则与气阴两虚相关。方中选用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共为君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脉散《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黄芪益气养阴升脉共为臣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解郁、通达、辛散之力,降香走血分而下降,川芎与降香,一升一降,可升其不足,降其有余;三七、当归具有活血、止血、补血之功,既可助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又可防其太过避免出血;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活血之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期血压下降时,舒张期血压得以基本稳定。
(收稿日期:2014-02-07)endprint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自拟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8-02
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可高达200 mmHg以上。舒张压一般在60岁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致使脉压增大。临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收缩压为180~200 mmHg,舒张压仅60~70 mmHg。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不少。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法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使收缩压降低同时,舒张压基本稳定在≥60 mmHg,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6例患者做为临床观察对象。26例均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8.4±6.3)岁;病程2~32 a,平均(12.7±7.8)a;高血压分级1级者5例,2级者21例。均为门诊病人。
1.2病例选择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级诊断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②收缩期血压≥170 mmHg,舒张期血压≤7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③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症见眩晕、头痛、乏力、心悸,痴呆、健忘、失眠、自汗、舌胖有齿痕、脉细无力;④未用降压药或用降压药后,因舒张期血压≤60 mmHg而停用降压药者。观察期间暂停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2观察指标与治疗方法
2.1观察指标
2.1.1血压测量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测前30 min停止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静坐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连测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
2.1.2症状评定记录眩晕、头痛、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乏力、心悸、自汗等主要症状,参考《中医量化诊断》按轻(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中(时轻时重,间断出现)、重(显著或持续出现)3级分记1分、2分、3分。制定中医单项症状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4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1933年出生,患高血压20余年,未能规范服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近几年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眩晕,无力,健忘,胸闷,心悸,自汗,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舌质淡,舌苔白微腻,脉沉无力。心率:72次∕min,收缩期血压:196 mmHg,舒张期血压:68 mmHg。既往曾口服拜新同、替米沙坦等降压药后,收缩期血压降为130~140 mmHg,舒张期血压降为40~50 mmHg,症状无明显改善。因担心舒张压太低而停药。笔者予以:灯盏花、丹参、三七、当归、川芎、太子参、黄芪、五味子、麦冬、降香各1袋,嘱其将上药用沸水约600 mL冲化,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1剂。10 d后复诊时诉:不适症状大为减轻,查体:收缩期血压:146 mmHg,舒张期血压:62 mmHg。连服2个疗程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收缩期血压维持在140~150 mmHg,舒张期血压维持在60~66 mmHg。
5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动脉逐渐狭窄硬化,血流量下降,机体通过升高血压来保障组织器官的血供。当大动脉硬化后,弹性下降,对心脏收缩时的血压缓冲力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不能通过动脉弹性的回缩力维持血管内的压力以推动血液继续运行,导致舒张压降低。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其特点是降压效果较强且作用迅速,但在降低收缩期血压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也降低舒张期血压,因此对于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而舒张期血压正常或者偏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难以找到理想的方法。与西药相比,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临床辨证,笔者发现老年高血压多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收缩压升高似乎可用瘀血阻络解释,舒张压降低则与气阴两虚相关。方中选用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共为君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脉散《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黄芪益气养阴升脉共为臣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解郁、通达、辛散之力,降香走血分而下降,川芎与降香,一升一降,可升其不足,降其有余;三七、当归具有活血、止血、补血之功,既可助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又可防其太过避免出血;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活血之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期血压下降时,舒张期血压得以基本稳定。
(收稿日期:2014-02-07)endprint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自拟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8-02
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可高达200 mmHg以上。舒张压一般在60岁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致使脉压增大。临床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收缩压为180~200 mmHg,舒张压仅60~70 mmHg。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不少。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法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使收缩压降低同时,舒张压基本稳定在≥60 mmHg,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6例患者做为临床观察对象。26例均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8.4±6.3)岁;病程2~32 a,平均(12.7±7.8)a;高血压分级1级者5例,2级者21例。均为门诊病人。
1.2病例选择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级诊断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②收缩期血压≥170 mmHg,舒张期血压≤7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③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症见眩晕、头痛、乏力、心悸,痴呆、健忘、失眠、自汗、舌胖有齿痕、脉细无力;④未用降压药或用降压药后,因舒张期血压≤60 mmHg而停用降压药者。观察期间暂停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2观察指标与治疗方法
2.1观察指标
2.1.1血压测量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测前30 min停止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静坐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连测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
2.1.2症状评定记录眩晕、头痛、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乏力、心悸、自汗等主要症状,参考《中医量化诊断》按轻(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中(时轻时重,间断出现)、重(显著或持续出现)3级分记1分、2分、3分。制定中医单项症状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4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1933年出生,患高血压20余年,未能规范服药,血压控制不理想。近几年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眩晕,无力,健忘,胸闷,心悸,自汗,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舌质淡,舌苔白微腻,脉沉无力。心率:72次∕min,收缩期血压:196 mmHg,舒张期血压:68 mmHg。既往曾口服拜新同、替米沙坦等降压药后,收缩期血压降为130~140 mmHg,舒张期血压降为40~50 mmHg,症状无明显改善。因担心舒张压太低而停药。笔者予以:灯盏花、丹参、三七、当归、川芎、太子参、黄芪、五味子、麦冬、降香各1袋,嘱其将上药用沸水约600 mL冲化,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1剂。10 d后复诊时诉:不适症状大为减轻,查体:收缩期血压:146 mmHg,舒张期血压:62 mmHg。连服2个疗程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收缩期血压维持在140~150 mmHg,舒张期血压维持在60~66 mmHg。
5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动脉逐渐狭窄硬化,血流量下降,机体通过升高血压来保障组织器官的血供。当大动脉硬化后,弹性下降,对心脏收缩时的血压缓冲力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不能通过动脉弹性的回缩力维持血管内的压力以推动血液继续运行,导致舒张压降低。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其特点是降压效果较强且作用迅速,但在降低收缩期血压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也降低舒张期血压,因此对于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而舒张期血压正常或者偏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难以找到理想的方法。与西药相比,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临床辨证,笔者发现老年高血压多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收缩压升高似乎可用瘀血阻络解释,舒张压降低则与气阴两虚相关。方中选用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共为君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脉散《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黄芪益气养阴升脉共为臣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解郁、通达、辛散之力,降香走血分而下降,川芎与降香,一升一降,可升其不足,降其有余;三七、当归具有活血、止血、补血之功,既可助灯盏花、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又可防其太过避免出血;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活血之功,使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期血压下降时,舒张期血压得以基本稳定。
(收稿日期:2014-0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