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思考
2014-10-22杨彦勤李宗利
杨彦勤 李宗利
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特点,分析了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修订面临的问题、难题与误区,并提出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内容、原则及关键环节。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54-03
在高校,为保证对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校正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工作者面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开始深度思考、探索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不能搞一刀切的观点已达成共识,推行学分制、实施多元化分类培养与指导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伴随学分制的推行和实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已逐渐暴露出种种缺陷、问题和不足,难以适应和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必然面临重新修订、整合和优化,因此,启动和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近期高等院校普遍开展和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特点与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和特点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依据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学生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的教学指导文件,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和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思路,涉及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等,是一所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1]。简而言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指对培养过程的设计、建构与管理[2]。
培养方案是一个体系,包含着育人的全部环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培养方案也是要经历一个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3],一般每隔3-5年培养方案都要集中进行修订一次,也有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每隔2年小修,每隔4年大修”的习惯及规律,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另外,每所高校的校情不同,培养目标及规格不同,指导原则也不同,培养方案也各具特色。
培养方案有三条衡量评判标准,也就是必须具有三个适应:一是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二是必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相适应;三是必须与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结构、功能等要素协调发展的要求相适应[4]。
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执行过程中,尽管不少专家、学者对培养方案的内涵、特点等颇有研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与提高。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在培养目标定位方
面,一些高校往往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有些高校在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和毕业要求上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而在实际的教学组织实施中却只是针对少数个别学生,缺乏对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结果不对应,对学生分类培养和指导流于形式或只是停留于口头上,因此,培养类型单一、一刀切是高校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定位不清是最常见的问题。
2.课程体系有待整体优化提高。课程设置不能完全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是培养方案存在的最大问题,包括课程体系与结构紊乱、课程设置先后顺序矛盾或衔接不当、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或重复等。例如,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与此相对应的实践课程(课程设计或实验)却设置为必修课,这虽然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低级问题,但却对整个教育培养环节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和干扰,不仅使学生选课产生困惑,还给教学管理增添负担,以至于严重影响管理工作效率和培养方案的执行效果。
3.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矛盾。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且选修课比例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也沦落为选修课。其实,实行选课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同时,也增添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学生在选课中存在的避重就轻的倾向,致使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保障性受到很大冲击,一些被列为或设置为选修课的专业骨干课程很难保证学生全部修读,因此,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协调和核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最头痛和纠结的问题。
4.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行,国内不少高校都实施了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所推行的通识教育发展至今,越来越受到专业教育的挑战,用人单位或研究生教育普遍感到大学生的专业水平下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过分强调或忽视某一方面都会引起不同教育分歧与利弊,协调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正是培养方案修订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两难问题,也是许多高校重点研究和关注的教育课题之一。
5.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在国内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存在“两高两低”情况和“两重两轻”现象。所谓“两高两低”就是培养目标定位高,培养要求高,实际办学水平低,教学能力低;尽管学校目标远大,志向高远,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目标定位、培养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实力等存在较大差距。而实际上,学校因办学条件及水平的限制无法完全达到培养的目标要求,有可能引起或导致教学活动与培养方案存在两张皮现象,执行过程不得不大打折扣,使培养方案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培养方案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协作配合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否则,不管蓝图设计有多么宏伟、完美,如果没有按照标准执行实施,也只能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想象中,因此,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执行不力,监管不严是培养方案不能很好落实、打折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培养方案的“两重两轻”现象,重理论轻实践,重修订轻监控。即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方案的修订,轻视教学组织及运行过程的监管。endprint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误区、重点与难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误区
在培养方案修订中,不依据自身的办学水平、能力、实力确定培养目标,而盲目模仿国内外名校的培养方式和模式,对培养目标定位常常趋向于“好高骛远”,培养目标虚高现象是培养方案修订中的最大误区,趋同性、盲目性和玄虚性是培养方案修订中最常犯的错误。
1.趋同性。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兄弟院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是尽力靠近或接近名牌高校,千方百计缩小差距。其实,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寻求有效方法和措施,这本无可厚非,但不立足本校实际,而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变化,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久而久之,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就形成了千校一面的局面,丢弃了各自本身应有的特色与亮点,雷同和相似之处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培养方案修订中的趋同性误区。
2.盲目性。在培养方案修订中,一些高校不认真总结办学成功经验,不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抛开自己多年的办学优势以及长期积累的经验而不顾,而是热衷于赶潮流、跟形势,盲目效仿或迷信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办学模式,甚至把外出考察视为灵丹妙药,依据个别人短短几日的调研考察就盲目下结论,不切合实际地生搬硬套,这就是在培养方案修订中的盲目性误区。
3.玄虚性。一些高校为了显示出一定的水平和高
度,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置定位都很高,力求达到全面与普适,概括性极强,表述抽象,故弄深奥玄虚,艰深晦涩,既缺乏针对性,又使人费解,不但遮蔽并影响了培养方案的真正意图和执行效果,而且也不便于在实践中遵循和运用,这就是在培养方案修订中的故弄玄虚性误区。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与难点
在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培养目标占主导地位,培养类型的明确定位是修订工作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后,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厘清课程边界无疑是修订工作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是修订工作的重点。同时,把人人成才的思想和观念融入培养方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分类培养和指导是新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难点,但这更是家长的期盼和社会的需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修订主线并围绕主线协调处理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修订工作的另一个难点,平衡与协调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必然面对的难题。
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与思路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1.三位一体及整体优化原则。在对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与体系设置方面,应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坚持三位一体并找准各自在专业教育培养中所对应的位置、作用和地位的同时,还应树立整体优化的观念,整体优化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环节及教学安排的整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等三个方面。在整体优化时,借助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课堂信息量很关键,否则,就难以适应教学课时日益减少与知识信息日益庞大的矛盾局面。
2.四位一体及分类培养原则。在培养目标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素质与能力拓展教育整体优化原则,避免偏颇或极端,避免传授模式过于僵化死板,不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考虑学术精英型、复合型、应用型等多样化分类培养原则,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忌形式单一或一刀切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目标的定位还应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专业底蕴、学科支撑等相对应,在坚持和遵守教育部本科专业规范的同时,还应兼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行业规范。
3.课程体系支持原则。无论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通识类课与学科类课都必须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类型、学分比重及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防止课程设置不当对培养目标造成负面效应。
4.学分总量与模块分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为确保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所修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读符合毕业条件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所采取的学分总量控制与各知识体系模块分项控制相结合的毕业出口控制原则。
(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及修订意义,掌握并深入研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把握修订主线条很关键;加强课程整合优化,依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特点和规律实施分类培养与指导很重要。另外,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不只是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的变化,而是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升级改版,因此,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不仅给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学组织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挑战和考验,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新一轮人才培养蓝图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突破原来固有的单一管理框架,探索建立符合现代灵活弹性学制的立体式教学管理模式才能符合和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1.坚持多元化分类培养是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
作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人成才的观念始终是高等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大理想,在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分析学生成才规律,并清醒地意识到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多元化分类培养和指导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实施多元化分类培养无疑是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议题和主题。endprint
2.熟悉掌握行业规范与国家教育标准对培养方案
修订工作至关重要。培养方案修订不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保证培养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措施。修订前,外出调研、召开研讨会、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修订、邀请兄弟院校专家评审等都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同时,掌握行业规范和国家教育标准、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等对于培养方案的修订至关重要,是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行业规范与国家教育标准不仅是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南,也是修订工作的重要凭证和依据,据资料分析及实践工作经验,在我国目前培养方案的毕业额定学分中,各类课程之间也有一个大致的衡量尺度和标准,其中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学分比例大约为4:6,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学分比例大约为3:7,有不少学科专业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学分比例大约为7:3。
3.配套完成相应的说明材料有助于培养方案的正
确落实与执行。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执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教学组织管理作为培养方案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如同某项工程的设计图纸,要想很好的执行和落实,必须首先制定好与之相配套的施工图、路线图和说明书,把较为抽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具体化,以便于老师、学生、管理者、监控者等不同角色人群都能够准确掌握培养方案的意图、规格要求、教学环节和实施过程,也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课方案及学习进程,构建符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知识体系。因此,修订培养方案很重要,配套完成对应的说明性和解释性材料同样很重要,换句话说就是,配套完成相应的辅助性说明材料有助于培养方案的正确领会、落实和执行。
参考文献:
[1]孙振国,段先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12,(3).
[3]李子华.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7).
[4]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规律“三分法”探析[J].江苏
高教,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