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次尝试

2014-10-22云鹏刘芬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

云鹏+刘芬

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这一要求,对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本文以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加以说明.1 现实

1.1 教师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能认识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但又常常缺乏具体的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程的策略,这种缺失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心中没有问题,只有习题,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1.2 教材方面

之所以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挑战,首先,就现今的教材对这一内容所呈现的形式来看,一般是先介绍“三线八角”——虽然学生在学习时,不知道是要干个啥事(目标并不明确),然后通过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让学生接受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这看似很顺的方法,其实都是在老师的充分铺垫和不断诱导下得出的,与新课标倡导的创新意识还有距离.

2 设想

2.1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并会借助网格或是用推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在初一下学期进入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才开始相对系统地学习合情推理,此时,学生的几何语言,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还处于入门阶段.

2.2 整合教材

鉴于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节课的基调为:先不介绍三线八角,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感悟并体会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对画平行线的重要作用,从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 策略

3.1 做好铺垫

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画平行线不是太难,但从画法中发现借助了“角”,就有难度——难在学生会对这个“角”熟视无睹,即便发现了这个角,如何把它表述出来也不容易,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做下面两个工作.

3.11 设计下面的前置作业(课前预习用)

(1)做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

(2)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画平行线.

设计第一个前置作业,缘于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后,会不自觉的去“摆弄”,并由此引发一些思考,发现其中的特别,以及之所以特别的原因.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做一个铺垫,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第二个前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小学时所学平行线画法的回忆,在诸多画法中,若能从中悟出其共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无疑是巨大的.

3.12 课上安排一个小组合作

(1)在小组内展示尽可能多的画法;

(2)小组内交流,通过这些画法,你是怎样保证画出来的直线一定是平行的?

问题1中,展示画法的目的:既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几何语言尚处于入门阶段,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这节课的任务之一,又希望学生能够在诸多特殊画法中发现一般规律.

设计问题2,重在告诉学生,其实在这里没有必要把各种画法穷尽,重要的是通过几种画法,找出画法的共同之处.让学生体会到借助第三条直线,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到线的位置关系!

3.2 放缓节奏

在让学生发现利用角的关系得到平行线的过程中,虽然在学生的操作中有“角”在发挥作用,但让学生说画法时,大多数学生会说平推三角板,往往忽视第三条线的作用,这里老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应对的办法是:

(1)继续说其他画法,试图让学生从中悟出共性;

(2)给学生搭建一个支架:只用一个三角板,你还能画出平行线吗?

这一过程从操作层面看,并不容易,因此老师一定要耐得住性子,让学生去慢慢的领悟,并由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3 充分预设

(1)实际教学时,学生会首先发现哪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是不确定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因势利导.而这三个方法其实是等价的,尤其是我们使用的教材(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教材),在本章还处于说理阶段,在后面的章节中对此还要进行专门的证明.

(2)仅仅由一个特殊角的关系,还不足以得出两直线平行的结论.要解决由特殊到一般的关系,一是通过学生展示的画法,通过枚举,猜想结论;还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的一个一般角画出两条平行直线,发现结论;当然,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发现结论.

3.4 注意调控

由于发现第一个判定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于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可再交代:为了表述方便,从而直接给出这几个概念.在对上述概念适度辨析后,再结合图形(如上图),提出问题:

你还能发现和提出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

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说明你是如何发现的.

设计这一活动是相当有必要的,主要目的是再次给

学生搭建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平台.同时可以使

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有不同的收获.4 得失

在几何入门阶段,尤其是三线八角还没有介绍的情况下探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其难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可想而知.对学生来说,难在有条理的表述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对老师而言,难在要打破一个传统的、已经根深蒂固的理念,而去做一个引导上十分难驾驭的尝试!

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处理的优点是:

(1)如此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在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从教师的层面讲,首先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范例;其次,教师如何体现“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看似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老师们需要琢磨的地方还很多!

这样处理的缺点是:

(1)学生对三种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辨识可能没有传统方法掌握的扎实;

(2)几何中的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训练没有传统方法充分.

就这节课而言,有一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发挥好两次小组合作的作用.第一次是在交流画平行线的不同方法时,此时的关键应落脚在: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上,这为学生在下面的展示环节能够把自己的发现相对规范、准确的表述出来将起到关键作用;第二次是在给出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之后的发现上,而这一次的交流,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杂乱的发现条理、有序.

当然,在我们预设的各种画法中,会有一些画法不是利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得到的,该如何处理;就这一节课,假若这样提问题:如何得到平行线,该如何进行(比如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平行线);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后时间如何把控等等,老师们还会感到困扰.但,由前述方法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无疑更值得尝试!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
“三线八角”
找“三线” 识“八角”
三线八角中的主线——截线
“三线八角”巧识别
4.2 相交线与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