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2014-10-22迟德富韩微姜晓东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0期
关键词:符拉迪沃斯托克林业大学东北

迟德富 韩微 姜晓东

摘 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实践中多数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仍停留在最初的形式中。文章试图通过东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变化,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找到一个方向,并且提出适宜的办学模式,对本校来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适宜的、最优化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35-03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日趋成熟,这就使得人才也必须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市场的竞争,其结果必然对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育资源配置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要想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必须利用好现有的国际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提高教育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发展、壮大。

为了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东北林业大学于2002年开始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机构,挂靠在学校的教务处,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则设有教学秘书室,并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各个项目的日常教学管理等事务。学校在11年的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改变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中外合作办学概况

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于1985年,是由天津财经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举办的MBA班[1]。1986年成立的南京大学中美中心是全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中外合作办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3年1月,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共有1780个,其中实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项目和机构分别为732个和43个[3]。

从办学合作形式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采取独立法人或合作机构的办学形式,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另一类采取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形式,即中方教育机构和国外教育机构只在一个或几个项目(专业)上联合办学。目前,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是后一种形式,如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的合作。两校主要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农业经济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等五个项目上开展联合办学。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

(一)办学模式的内涵

办学模式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呈现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目前国内存在的办学模式主要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是指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建立起来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教育结构形式、管理格局等。狭义上,是指为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在一所学校内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4]。本文所论述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属于狭义上的办学模式。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

我国经历了20多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其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将这些观点归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类观点认为,管理模式、投资模式和办学模式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三个要素,是三个并列的模式,但在总体上又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5]。

第二类观点认为,融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融合型模式是将中外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嫁接型模式的中外合作双方院校保留各自的教学体系不变,对双方各自开设课程进行评估,互认学分并颁发两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松散型模式是聘请国外高校教师来中国讲学,或者中国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后带回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者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中外教育的接轨[6]。

第三类是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归为5个方面,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单校园和双校园、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单文凭和双文凭、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7]。

本文认为,三类观点虽然分类方式不同,但都各有所长。第一类观点对前面所述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分类的第一类“独立法人或合作机构”的针对性更强一些;第二和第三类观点对“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形式”有更强的针对性;其中第三类观点相对来说更加直接、细致和全面。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方式,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经过合作办学实践,我们发现东西方的教育理念、教育做法有很大的差异,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但最终的发展方向是要通过实践探索将东西方教育精华和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是更好地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方法和手段,办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化,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这个根本是不会动摇的。所以说,办学模式的选择,并不是越西方或者越东方就越好,而是一种更适合本校、本项目(专业)的实际情况,更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能够充分发挥出合作办学优势的一种适宜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是已经有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创新的,只要是能够更多培养优秀人才的模式,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去实践、去改进、去完善,为最终找到适合本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最优模式而去探索。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项目已经开展11年,经过实践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在发展中发生着变化。根据前面提到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理论分析第二类观点来看,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是由2002—2009年合作办学初期的 “嫁接型2+2”模式,经过认真总结、不断探索,逐渐过渡到现在的“融合型4+0”模式。endprint

办学模式虽然在发展中发生了变化,呈现了一定的区别,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联系,没有相同之处。从前面分析的第三类观点中很清晰地就能看到,两种模式都是在计划内的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区别,由原来的双校园双文凭变成了现在的单校园单文凭。

为什么在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教育发展水平越来越进步的时候,东北林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反而从国外换到了国内?

四、探索适宜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适宜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模式不是盲目的一成不变的将现有的模式拿来就用,而应该是将本校的实际情况、合作学校的优势及生源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经过实践探索发现适合本校发展的一种办学模式。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发现原有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找到了今天比较适宜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的合作,是未来充分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俄罗斯有很近的地缘关系的优势,并充分利用东北林业大学的师资队伍中也有许多教师有在俄罗斯学习或工作背景,具有很好的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优势等有利条件,为了更好地引进、消化、吸收俄罗斯现代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为进一步适应中俄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办学模式。

从这一根本点出发,首先对生源的选择就有了一个语言的限制。俄语在中国还是一个小语种的范畴,按照统一招生的分数线,全部五个项目按照每年每个项目60人计算,300人全部找到俄语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根据学校的统计数据,2002年到2009年实行双文凭的2+2模式期间,俄语生所占的比例只有30%左右,在这些学生中,能达到去合作学校要求标准的为10%左右[8]。在这部分送出去的学生中,语言障碍虽然不是很大,但因为有个别的学生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也出现了不能完成学业,拿不到文凭的现象。

其次,因为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在经济管理学方面属于俄罗斯前五位的高校之一,有着非常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合作项目选择上东北林业大学主要侧重于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这些学科前期的基础课部分中俄双方大多都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教程,差别不是很大。俄方与国内在这些学科教学上最大区别在于高级专业教程方面。对于2+2模式出去的学生来说,完全消化吸收俄方的高级专业课程从语言关上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及格线附近。又因为是外国留学生,有个别专业教师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中国学生的要求和对俄罗斯本国学生的要求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会出现“高抬贵手”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走出去学习掌握更先进知识”的出发点打了一定的折扣。这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与服务大学学习的学生,除了俄语听说能力有较快提高以外,在专业知识方面,可能还不如在国内间接(翻译)听俄罗斯教师授课的学生掌握得透彻。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对给孩子选择学校也变得更加理性,家长对出国留学的认识也更加成熟。由于现在入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身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很强,以前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盲目地认为出国学习就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结果导致钱花了,时间浪费了,学位也没有拿到的糟糕局面。从东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报名情况看,从2002年开始办学到现在,第一志愿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9年以后,学校决定改变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模式之后增幅更加明显。东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批次也由最初的第三批次录取改成第二批次B段录取,2013年改成第二批次A段招生。即便是这样,学生报名人数还是呈现逐年显著增加的趋势。学生入学分数逐年提高,往往同批次投档最后被录取的学生分数线比黑龙江省最低规定录取分数线还要高出30分以上。

因此,经过2002年至2009年这7年的实践探索之后,东北林业大学对其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的合作办学模式重新适时调整。由开始试点的“2+2”模式,逐渐转变为更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4+0”的模式。该模式从2009年开始运行到现在,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人数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以2012年会计学专业为例,该专业中方专任教师21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95%。 共聘用外籍教师13名,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9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8.24%。该学年引进9门核心课程,占到核心课程的52.94%;同时引进了6门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等外方授课课程,引进课程占到了总课程门数的1/3。使得该专业采取“4+0”培养模式后,既充分地发挥了本校高水平教育资源的优势,也引进了高水平的外教、高水平的课程,带进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地保障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1.49%以上。在毕业的94名学生中,74人在银行、涉外上市公司或涉外大型国企工作,12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5人尚未就业,还有3人情况不详[9]。良好的就业率也是社会对合作办学模式效果的最大肯定。

本文通过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的合作办学实践,特别是关于两个学校合作过程中办学模式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双方的思考和变化原因分析,探索适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希望以此作为借鉴,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的发展找到一个方向,即采用什么样的办学模式并不重要,无论是已有的还是创新的,只要抓住教育的本质——培养优秀人才,找到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对本校来说就应该是当前最优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叶光煌.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资源的思考及对策[J].

集美大学学报,2008,(4).

[2]刘红委.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张秀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教育部2013

年2月28日召开发布会上讲话,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2013.

[4]张怀斌.高职办学模式初探——东西合作,优势互补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宗希云,孙福田.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

高教研究,2009,(10).

[6]张永文.谈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J].重庆电子工

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7]施余兵.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完善[J].北京

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3).

[8]东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项目自评报告[R].东北林业大

学,2002-2013.

[9]办学模式的概述[EB/OL].http://media.open.com.

cn/media_file/rm/dongshi2004/jiaogai/zxxx/zxxx-

chapter4/zxxx4.11.htm.endprint

猜你喜欢

符拉迪沃斯托克林业大学东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大东北的春节
一起跳
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