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使课堂更有魅力
2014-10-22余艳双浙江省金华市丹溪小学
余艳双(浙江省金华市丹溪小学)
我们的语文课,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掌握课堂前进的“方向盘”,教师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照事先的预设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从而排斥了课程动态中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严重抑制了师生双方的创造性.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各种变化和突发事件,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将“意外”情况转化为难得的课程资源,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打造活力课堂.下面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四个课堂事例.
一、关注学生学习成长 促进学生智慧生成
【案例】师:请大家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想一想:陶罐前后有变化吗?
生:没有!(异口同声)
师:你们说得对,陶罐子确实没有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没有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从第14自然段中看出陶罐没有发生变化:“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是啊,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子的样子还是如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但是,它真的没有变化吗?请大家再读课文,仔细想一想.
生2:陶罐变成古董了.
生3:陶罐成了古代的东西,变成价值连城了.
【解读】这是我在执教《陶罐和铁罐》时的一个片段.“陶罐前后有变化吗?”这个问题,备课的时候我认为学生一定会发现陶罐的变化.没想到,学生却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我没有 “一棍子打死”,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回扣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再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把教学更为有效地向纵深推进.
课堂,学生学识成长的乐园.教学设计时,教师们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在课堂中,我们允许学生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不犯错误的不叫孩子”,没有“缺点”的课不是真实的课,不是学生的课.课堂不是作秀,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成长的乐园.反思我们平时听到的公开课,很多的时候,我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不惜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环环紧扣、一切顺利的教学中,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而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生学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状态怎么样?这些却往往得不到我们的重视.一堂好的课,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努力实现“顺学而导”.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学生喜爱、高效的生本课堂.
二、捕捉瞬间即逝的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师:同学们,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音乐响起)
生1: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
生2:我是一朵洁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呀!”
生3: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洁白美丽的衣裳,穿着碧绿的裙子,在随风飘舞.
师:荷花仙子来了!真是三生有幸啊!(笑声)
生4:我是一朵招人喜欢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要跟别的荷花比美,你们谁也没有我这样美丽动人.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丽的荷花.
生5:我是一朵姿态万千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说:“我终于长成一朵美丽而漂亮的荷花了,可以让许多游客来观赏我.”
师:将自己的美献给游客,你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生6: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多想找几个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
师:谁想跟这朵荷花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
师: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生:(许多同学纷纷和生6打招呼)
师:还有我这朵大荷花呢!(学生们开心大笑,包括生6)
【解读】听完这节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啊!新课程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语文资源中挖掘出心理健康渗透因素,还得把握在最恰当的时间、最有效的契机,给予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这时教学机智就显得特别重要.我的经验是积极挖掘语文资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以此为凭借,敏锐地捕捉语文教学中瞬间即逝的契机,采用灵活互动的教育方法,拓展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和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重视课堂另类的解读,演绎精彩灵动课堂
【案例】生:余老师,两个手指头指的是两茎灯草,我觉得赵氏心里知道就好了,不应该把她的猜测告诉严监生.
师:哦,你的想法很特别,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赵氏作为他的夫人,肯定希望他能多活几天,如果她不说出,严监生肯定不会断气.
师:你提了一个很有见地的问题!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讨论一下:赵氏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严监生?”
生1:我觉得应该告诉,因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见他活着是多么痛苦!
生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从这句话中看出严监生因为大家没猜出两根指头的意思,心里一定很难过.赵氏说出了他的心里所想,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生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严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两茎灯草,他是多么希望大家能了解他的心声啊!
生4: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严监生就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如果赵氏不告诉他,他一定会死不瞑目的.
【解读】这是六年级的家长开放日上,我上《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一幕.由于初次接触到古文,加上文本语言刻画形象生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对严监生心理活动的揣摩和人物形象的感悟十分到位,可谓是妙语连珠.“两个指头——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 在感受亲人的猜测和严监生的激烈反应中,大家牢牢地记住了吝啬鬼——严监生.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赵氏心里知道就行了,不应该把她的猜测告诉严监生.”哦?大家都被他的“另类”解读呆住了.如果不去理会这个问题,照原先设想的思路上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读.面对这个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 “异样的声音”,我及时予以肯定,在学生中树立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榜样,激发了孩子们那充满智慧的感悟.我紧紧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既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而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由此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面对这种“意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妨以此为切人口,顺着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的教学机智或许有许多灵感、天赋的成分,但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发展培养和加以修饰,从有痕到无痕,最终成为教师习惯性的行动,成为教师的自然流露.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学机智从有痕走向无痕,从偶然走向经常.